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Adiósardour 2010-11-21 19:24:57

    由移居芝加哥的波兰人的生活史所构成,但书的核心却是对社会行为传播行为的主客观文化两方面进行的综合调查。书中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只有把个人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客观文化的价值综合起来考察,才能充分解释人的行为。在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看来,外界的或客观的因素对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只限于那些曾在主观上被体验过的外部或客观的因素。这就是说,一切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因素,只有进入人的意识之后,或者说只有被主观化之后,才可能对人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

  • 2 Laputa 2014-08-03 00:05:01

    节选本。原书也只能算个资料汇编,按现在眼光看,价值不大。

  • 2 全都是风 2012-10-09 12:25:14

    很多有趣的观察,提示了我们一个包括家庭、伦理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急剧变化的世界;去另一个地方只是更清晰的展示着这种变化而已。

  • 1 2014-01-07 22:50:43

    : D771.238/5074

  • 0 会打字的跳舞机 2019-01-31 13:54:26

    并非原著,而是埃利•扎列茨基筛选、编辑和注释的课堂选读资料。很多透彻的观点至今仍对移民劳工群体具有解释力。

  • 2 罗泽南 2019-10-27 15:53:09

    19年No. 96 波兰农民首属群体(家庭/社区)在其个人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道德规训、教育、情感支持等),但随着工业化与移民的过程,这些群体与个人逐渐产生了变化(研究资料采用私人信件),例如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弱化;个人社会角色的约束作用减弱;个人成就的看法不同,更加追求个人阶级流动与个人成就的实现; 移民对于个体来说意味着同家庭和社区的分离,它激发了个性的发展,削弱了首属群体的控制,但从另一方面讲,个人的经济生活也缺少了保障,传统的秩序陷于崩溃,难以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最后一章叙述波兰移民如何在尽量保持传统的情况下以自行组织公会、社区和教区的方式融入美国社会,这对管窥美国的移民状况颇有帮助。

  • 0 1984 2010-09-26 14:53:50

    九牛一毛的节选本。

  • 0 宋不吃 2014-01-06 21:52:51

    作为镜子的移民史。

  • 0 言若 2011-04-19 23:37:11

    这本书是英文版的节选,所以很遗憾没有看到全文。这种将书信作为研究材料的方法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托马斯开启了生活史研究,同时也给生命历程研究打下了基础。

  • 0 克莱德思构坡 2011-12-31 12:50:02

    其中来往的信件很值得阅读

  • 0 脆弱社畜晴阳阳 2011-11-03 22:02:44

    这个是节选本还是第三人编著的摔!

  • 0 红莲 2010-06-05 13:32:02

    顺畅的开山之作

  • 0 Arch拱拱 2012-03-01 16:37:50

    选编本。原书两千多页呢。

  • 0 胖子咪宝 2012-02-25 09:24:15

    1.生命历程(大萧条的孩子们) 2.要调查才能出结果,波兰移民带给美国不好的东西?——带来了很多有利的东西

  • 0 黄允 2010-02-20 13:22:18

    移民的心态现代化历程和某些传统价值的崩解离析,不仅存于跨国的移民群体,也存于跨地方的移民群体,比如当今中国的农民工。

  • 0 shyv 2011-09-19 19:54:20

    其实是节选了原著很少一部分内容。序言啥的写得很宏大,当初的波兰移民如同农民工,因为从事同样的体力劳动可以比在家乡获得8倍的报酬,从而得以保存家里仅有的小面积土地而移民打工。移民的人中,仅输出壮劳力和举家迁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为了衣锦还乡,后者在当地生根后重视移民社区的凝聚力,强调家族的共同繁荣。

  • 0 小w 2010-11-28 22:39:14

    这个版本也真够诡异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