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曾于伯克利大学求学的程孝民重返校园,把自己还原成最平凡的伯克利人之一,以平等亲和的观察视角来审视这间名满天下的学府。没有仰视,没有批判,作者满怀游子归乡之情重新认识伯克利,将生活于此便有如脚踏土壤的自在与惬意一一展现。在这里,我们看到“让此地闪耀”(Let There Be Light)——这句气势恢宏的校训在象征伯克利的黄金小熊落户西海岸后果然成真,而追求自由与民主、勇于创新挑战的伯克利精神则从校园蔓延开来。奇思妙想在这里生根发芽,趣闻轶事数不胜数,整个小城变得熠熠生辉。这里有将有机饮食花园推入白宫的奇女子,有路面印满诗歌的浪漫大街,更有以《芬尼根守灵夜》作暗号的老书店……此间种种独立特行,皆缘于这里是伯克利,小城之大,尽隐于此。
1 有用 MrVeritas 2016-07-02 16:34:34
一所大学如果足够大,就成了奇异的时空隧道,在这里人仿佛永远不会老去。因为无论你何时走进它,你见到的永远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学生,还有总是四五十岁左右的教授。(明天要把书捐出去了,所以跪着看完了;不知何时起最喜欢独自campus trip;芬尼根守灵夜暗号什么的,UCB这低调逼装得也是高出银河系了
0 有用 helen 2015-04-25 09:54:00
伯克利大学之爱之美之历史之建筑之人文,源于作者三十年间与伯克利贴近接触的缘分。汉语之美,作者果然是台湾人。
0 有用 skydiver 2013-01-18 08:42:31
作者的见闻描绘出伯克利的部分历史人文气息,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当地。我囫囵吞枣随便翻翻,就当自己旅行去了。
0 有用 wintersoul 2014-04-06 05:06:43
可以作为旅游指南了,也有不少收获,记下了一些有趣的地方,等着以后去探寻
0 有用 热季后的混沌 2013-04-30 08:25:21
喜欢“冒险游乐场”、“垃圾拾荒,选怪行动”和劳伦斯科技馆里“8亿倍的DNA模型”三个主意。伯克利和斯坦福的“红斧头”之争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