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顾城是当代中国文学收获的少数几个天才之一。随着时间流逝,他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晰。本书的文字,基本形成于1987年5月之后作者的去国时期。这些顾城后期思想多见于谈话、访谈、演讲中,它们的呈现方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即兴和片段色彩,这使得本书所采用的“断章体”天然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断章取义。这些二十年前的思考对于今天为凡俗生活所困的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灵光闪现有助于我们树立平静生活的智慧。
书中还摘选了顾城的约五十幅画。顾城之所以没有选择成为一个画家,可能是因为画画比写诗要更依赖于经济条件,而顾城一贯痛恨被物质因素所牵制。
顾城哲思录的创作者
· · · · · ·
-
顾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顾城,中国当代诗人。1956年生于北京,曾辍学放猪,做过木工。七十年代开始自学写诗,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于欧、美、新西兰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作。德国汉学家顾彬称顾城是中国当代“最好的诗人”。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颗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当你变成男孩 你就看见了 微微走动的荷花 我看不见这世界是因为我的心像波动的水一样,当我的心真正平静下来的时候,它就映出了这一切——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一切都没有改变,但是我看见了它们。 她们不说话时是很美的。 在她们说话我听不懂时是很美的。 在她们说话我听懂了时是很美的。 她们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个错误。 你用不着 拿照片 拿语言 拿烟 微微一篮 天 蓝过来了 诗是树叶,比秋天短,比世界长。 诗的本质是爱情,国家的本质是非爱情,所以诗和国家没有什么关系。诗自己生长着,不会关心任何国家的或者非国家的态度。 我想找到岛的人是有翅膀的。 我割草,一百米的地方有个女孩子也在割草,中间就有一个无言的话。然后你晚上走回村子的时候,你看见窗纸有光的那一刹那,你有这个话。后来我理解中国说“相思”呢,就是这个味道。 英儿,你知道你做了什么,你让魔鬼走进了我的心。而对于你,这只是一个浪漫故事。我知道你哭过,你会说服自己,你说:只有你知道我,我不知道你。是呵,我没有太多的爱的言词,尽管我好像是诗人,我只是修台阶,锯木柴,我就像石子和木柴一样,把我交给你。 我不会每天先给你春天的花,也不会端给你咖啡,放在银盘子上,我不会打开雅致的音乐,铺上柔和的地毯,其实我都可以,但那是世界的,我为什么要把它给你呢? 我给你的是很久很久的石头,它们一钱不值,我给你的是劈好的木柴,它们也生长了很久,在我们诞生的时候,也许它们就已经开始,甚至更早,你理所当然地丢下它们。对于你来说,有你喜欢的东西,它和世界联系着,时尚的家具、衣服、谈吐,我们一起嘲笑过它们,嘲笑过那个布尔乔亚的世界,他们游手好闲,在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6 女人嫁给男人是这个世界的一大不幸,有如诗变成了政治,而字变成了章程。 10 五岁的时候,有一回我一个人在屋子里,我注意到了墙,雪白的墙,我觉得很美,我就睡着了。我醒来时,墙里边有一些眼睛看着我,我定下神来看,光,灯光依然照在墙上,墙依然是白的,我那时候已经知道每个人都可能要死,但是我没想到我要死,我知道人死了要变成一种灰,白色的,我没想到这灰烬就离我这么近。我看着白色的墙,心里忽然有种空虚的感觉,好像第一次清楚地知道了我是要死的,第一次看见死亡离我这么近…… 12 我发现城市里的人都在说话,说的话跟那些鸟和猪的都不一样,他们有条有理地说,这对于我真正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一直到不久前我还觉得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我和妻子去办去美国的签证,那个官员问,你的皮肤是黄色的?是红色的?是黑色的?是什么颜色的,白色的?我的妻子说,好像和木头差不多。她问我应该填什么颜色,我说:你可以写“美丽的”。这就是我的愚蠢之处,我没办法弄清楚他们在说什么。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顾城哲思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顾城哲思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顾城海外遗集·哲学卷 9.2
-
- 顾城文选·卷一:别有天地 9.1
-
- 树枝的疏忽 8.6
-
- 顾城诗全集 9.0
-
-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8.7
-
- 英儿及其他 8.4
-
- 作家笔记 8.6
-
- 半梦 9.1
-
- 素履之往 8.6
-
- 顾城的诗 8.8
顾城哲思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 更多书评 69篇
论坛 · · · · · ·
水木丁说,读顾城谈毛泽东,读到一半就想哭 | 来自燕小雀 | 20 回应 | 2024-06-15 20:53:33 |
求“因为你要做一朵花,才会觉得春天离开你;如果... | 来自Fuz... | 2020-02-12 03:49:53 | |
编后里面提到的《顾城诗歌赏读》出版了吗,怎么搜... | 来自paper heart | 2017-03-19 20:00:25 | |
此书并非顾城所著,而只是一些人对顾城思想片段的... | 来自selah | 3 回应 | 2015-01-01 18:40:01 |
新版顾城文选正在筹划中!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3 回应 | 2012-09-18 22:42:34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重庆出版社 (2015)9.1分 1568人读过
-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21)8.5分 10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2(下) (default:)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顾城哲思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58 有用 keolapeng 2013-08-22 18:27:35
"我再不仰望那些星星,我知道它们的位置十分合适。"
3 有用 成知默 2013-05-07 18:56:39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诗人顾城的哲思如禅,如顿悟,在他的笔下,万物万象,明媚自如,有着清减明润的诗意。喜欢他说宝钗“她无求无喜,却一切有度,不是无可奈何的折中,却是一种天然的‘合适’。这‘合适’的法则举世无例,所以也不拘泥。所做大体是公正,名分上的事情自去做。但也无私,宝钗虽劝其兄,却也毫不袒护;对针尖麦芒的黛玉她意外爱护,赠诗送药。小心眼的人读此多以为是她笼络伎俩,其实不然...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诗人顾城的哲思如禅,如顿悟,在他的笔下,万物万象,明媚自如,有着清减明润的诗意。喜欢他说宝钗“她无求无喜,却一切有度,不是无可奈何的折中,却是一种天然的‘合适’。这‘合适’的法则举世无例,所以也不拘泥。所做大体是公正,名分上的事情自去做。但也无私,宝钗虽劝其兄,却也毫不袒护;对针尖麦芒的黛玉她意外爱护,赠诗送药。小心眼的人读此多以为是她笼络伎俩,其实不然。宝钗还是知人品性,清浊,她看黛玉倒是较宝玉为重。其实她又何尝看得上宝玉。” 编后记中说“本书所采用的断章体天然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断章取义”,虽如此说,如有可能,还是去读文选的好。 (展开)
6 有用 七七|烂柯人bot 2013-04-09 13:13:42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31 有用 沈入忘🌟 2014-10-07 00:05:08
第一。腰封上写大部分内容是首次出版,明明里面所有的内容都出自顾城文选,好像还有几段是英儿里的。第二,明明原文是完整的文章或访谈,为什么要像名人名言这样把文章截得支离破碎乱七八糟。第三,截就截了,能著名是哪一篇文章么?反正我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什么鬼东西……好讨厌这样的编排……
8 有用 玑衡 2013-04-15 00:55:09
这本语录里面,有一些因为过于短小而让人无法判断好坏,甚至不知所云。而那些比较长的片段里,也经常有讲错的地方,顾城对于基督教精神和西方文化的理解,有许多偏差。可是顾城的好处是,即使你明知他的背景知识是错的,他的话还是会让人十分震撼。至于他讲得对的东西(关于《今天》、老庄等等),他实在讲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