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陆续有人质疑《花季雨季》有抄袭肖复兴的《早恋》之嫌,在百度贴吧、天涯、知乎都不乏吐槽之声。2004年,《早恋》再版的研讨会上,部分专家还摘录了疑似抄袭段落,对《花季雨季》一通批判。
作为经历了《花季雨季》原著和影视的一代人,不禁好奇心起,当年如此火爆的时代记忆,真的抄袭了吗?郁秀真的盛名难副吗?于是,特地找来了两本书,重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先说结论,个人认为并不存在严重抄袭,只能说有较多借鉴。
首先,《早恋》初版于1987年,故事的时间线是1979年12月至1981年7月,《花季雨季》初版于1996年,作者并未交代故事背景时间,但从书中两处情节可以佐证,故事时间线大约在1994年至1999年之间,一处是提到了《忘情水》,华仔这首名曲是1994发行的,另一处是林晓旭弟弟告诉她1999年地球会大爆炸,于是她在日记里感叹“天哪。只有几年可活了”。从故事时间线看,两本书描述的中学生活有十几年的差别,再加上一本的故事发生地是北京,一本是深圳,于是,人物的各种语言风格、日常用品、生活喜好等完全不同,例如《花季雨季》提到的汉堡、BP机,在《早恋》中根本不会出现。
第二,从整体风格来说,两本书也是大相径庭。《花季雨季》的风格是活泼明亮的,郁秀以幽默的语调,展现了轻盈的中学生活,虽然中间也有离婚、户口、走后门等严峻现实,但总能被孩子们的乐观冲淡。《早恋》则相反,肖复兴始终在以沉重的笔调描绘几个主角的生活,同学之间、父母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比比皆是,以男女感情为主线,作者下足了猛料,堕胎、偷避孕套、淫秽表演都发生在孩子身上,而意图性侵的老师和姐夫则把大人的人性披露无疑。
第三,虽然抄袭谈不上,借鉴的痕迹还是有的。比如:
1. 两本书都通过学生日记来作为穿插;
2. 两本书的主要人物都有代班班主任,都是语文老师,而且前任班主任都有让学生交日记的要求;
3. 都有打篮球好的男生角色(《早恋》中的李江流,《花季雨季》中的王笑天),都有出板报画画好的女生角色(《早恋》中的范爱君,《花季雨季》中的谢欣然);
4. 都有爸妈经常吵架,然后爸爸爱上艺术家的设定,《早恋》中是范爱君爸爸受不了妈妈贬低艺术,于是和美术馆的画家好上了,《花季雨季》中是刘夏的爸爸和舞蹈演员好上了;
5. 都有女生钦慕男班主任,希望和他单独合影的情节,《早恋》中是班里组织爬山,章薇希望能和钟林老师单独合影,《花季雨季》中同样是班里组织爬山,谢欣然希望能和江楠老师单独合影;
6. 都有女学生姐姐出嫁后老公出轨的设定,《早恋》中是苑静姐姐苑莹找的香港老公出轨,《花季雨季》中是柳清的二姐柳眉找的澳大利亚老公出轨;
7. 最能体现“抄袭”嫌疑的是关于文学的自由讨论一节,《早恋》中,班里去颐和园春游,大家开始讨论起文学作品,其中有这么一段:
“朦胧诗太朦胧了,我就看不懂。有首诗叫《自由》,两句话:‘飘,撕碎的纸屑’,还有首诗叫《生活》,更绝了,就个字:‘网’。这是什么意思?不跟猜谜一样了吗?”有人开始发难了。
“‘网’;就一个字怎么啦?挺好!怎么看不懂?”
“看不懂的才有味呢!朦胧,大自然就是一种美。”
“朦胧不等于晦涩!”
在《花季雨季》里,则是江老师在课上让大家自由讨论文学作品,其中有这么一段:
“我不喜欢朦胧诗。记得一家诗刊曾登过这么一直《网》,全文密密麻麻的就一个字‘网’,这也叫诗?未免太朦胧了吧!
“现代诗与古代诗各有千秋,看不懂才有味呢!”
“朦胧不意味晦涩!”
这两处雷同度算是很高了,可以表明郁秀一定是看过《早恋》的。
当然,除了“朦胧诗”的部分,其他情节设定说是抄袭却也有待商榷,毕竟都是一些小说中的常见设定。
总的来说,《早恋》与《花季雨季》各有千秋,主题和风格多有不同,但都展现了中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价值,折射的许多问题现如今也依旧存在,两部都是不落后于时代的经典佳作。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