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女宾》是一部爱情小说,讲述的是一男二女在独特的组合关系下的独特的感情纠葛,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角恋爱故事,而是三个男女的共同性爱生活。因为这段故事本身曾是作者亲身经历过、感受过、体验过的,所以当作者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把它们表现出来后;就起到了惊世骇俗的效果。再加上小说中深刻的心理描写、充满力度的对话等。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一件真正的文学艺术品。
女宾的创作者
· · · · · ·
-
西蒙娜·德·波伏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68)――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知己。她的存在主义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讲演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喜欢读"女宾"的人也喜欢 · · · · · ·
女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7 条 )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拓荒史
波伏娃,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她的: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萨特的终身伴侣。法国总统希拉克曾在一次演讲中评价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
(展开)

每个意识都追求另一个意识的死亡
“有时,爱是一场流亡,离开了自己,却未抵达你。” 那么这场流亡的意义和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真的是奔着另一个人而去的吗?还是只不过是另一种回归的姿势,只为更彻底地返还于自己? 如果答案在于后者——或者更多的在于后者——那么爱情就不是“男女”那么简单...
(展开)

自由的眩晕,和虚伪的大人
《女宾》作为波伏娃自传式小说,常被当作萨特波伏娃开放关系的桃色文本来阅读,也总是被拿来佐证二人开放关系的失败,或者波伏娃作为女人在感情中的弱势和局限。我不认为一段让人痛苦的关系就是失败的——至少在波伏娃萨特的故事里,二人开放关系的契约本就是一场自觉的哲学实...
(展开)

Quand l'existence est mise en défi par un ménage à trois...
这部小说固然可以当作萨特、波伏娃和Kosakiewicz的八卦来读,但这并不是一个关于自私、嫉妒、占有欲的四角恋故事。有评论将小说解读为波伏娃在open relationship中牺牲了自己,这实在是一个误读。非传统的亲密关系的发生挑战单偶制——永恒爱情的虚伪,一对一的、取消自我的爱...
(展开)
> 更多书评 5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8.2分 162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8.1分 261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7.6分 129人读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7.4分 6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子夜书社 (lucy)
- 中国读者心目中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 (东方快车)
- ◆岊湬的书柜(6) (岊湬)
- 戴锦华老师书单 (墨息墨息)
-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及相关 (公子小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7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女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盒子 2011-01-28 11:16:39
永远反复无常焦虑不安、虚假的温情、用不道德的道德观猜忌报复,被发现了又后悔得像清纯少女受辱一样痛心疾首……这杯具的知识分子的私生活!
1 有用 玎玎的背影 2007-11-19 13:16:26
知识分子版的《飘》。
0 有用 也yú 2010-01-15 14:44:24
偶像!
0 有用 Maggie 2010-09-17 16:27:37
断断续续,看着好累
0 有用 Arness 2012-05-08 11:18:29
敏感微妙又神经质极富女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