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644 商夏 2013-06-04 09:20:32

    当一个人坐牢的时候还在观察人类积累素材,那么他生来就是要成为伟大作家的。

  • 206 希夷子 2013-03-02 22:03:57

    意外的平实清淡,居然连私货都没夹带多少。怎么写虚构的故事那么锥心刺骨,回忆起自己痛苦的往事倒是心态平和的很~

  • 209 schelotto 2014-04-22 12:47:05

    读完之后的精神富足感会持续好几个月吧

  • 165 李可笑 2013-07-29 18:14:23

    “这几天我读了《死屋手记》。我忘了许多,所以重读一遍,我不知道在整个新文学里,包括普希金,有什么比这本书更好。不是语气,而是视角令人惊讶:真诚、自然、宽宥。一本开启心智的好书。我昨天欣赏了整整一天,就像很久未能欣赏似的。要是看见陀思妥耶夫斯基,请告诉他,我爱他。”——托尔斯泰

  • 76 玑衡 2011-11-29 23:06:55

    最喜欢监狱中的动物那一章。

  • 34 Irgendwann 2011-09-05 13:44:14

    我是在俄国的土地上读完这本书的。在莫斯科,我们路过图书馆前老陀的雕像,在我看来很是亲切,不过他人都没有注意。感谢陀导一直在我低落的时日中相伴,迄今为止,我喜欢他的每一本书。苦难是美好的,就像黑巧克力似的。不过这本书中还是显露出了少许软弱和顺从,这是我不欣赏的地方。

  • 18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3-12-05 23:32:56

    这本小说似乎和陀氏其它著名长篇小说风格不大一样,主要反映陀氏1850年后在西伯利亚坐牢+劳改的实事,因而比较有纪实文学色彩,陀氏自己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干预了文本。人道主义立场,对囚徒处境下真实人性的揭示和深度思考,都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 17 迎风追 2011-08-31 14:11:57

    监狱生活百态。陀翁真是一点恶也要鞭挞,一点善也要赞美。

  • 17 吉祥如意 2014-09-28 12:20:02

    《死屋》的魅力在于,陀氏以一己之精神去探索“死屋”囚犯们的生存状态和道德状况,既不是按照社会习俗来评价,也不是按照“进步观念”来审视,完全是以局内人的身份默默体味着这种生存全部的艰难、幻想和可悲,以及夹杂其中的零星温暖和快乐。陀氏小说有时会陷入刻意编造戏剧化冲突和悬念的泥淖里,有时又陷入大篇幅的、几乎难以取信于人的扭曲心理描写之中,这部作品则由于主人公“整整十年没有一次单独待过”而保持了罕见的超然性,内容丰富扎实。我特别期待看弗兰克在传记里会怎样评论它并给我们介绍那些角色的原型,尤其是那位“阿列伊”(如今,我那善良、可爱而又可亲的阿列伊,你在哪儿呀,你在哪儿呀!)令人不禁想起塞利纳在《长夜行》里对莫莉的那段真情表白!

  • 10 墨梓 2008-09-25 23:35:56

    第一本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

  • 12 撒呓挣 2011-09-25 14:57:24

    “精神上的孤独,使我能够重温我过去的生活,逐一检查过去的一切,回首往事,严厉无情地批判自己;有时我甚至感谢命运给我带来了这种孤独,否则,我就不会进行这种自我批判,就不会这样严格地检查过去的生活了。”毛姆在评价老陀的这段堪称其人生转折的经历时说道:“监狱生活治愈了他的自负和傲慢,他出狱时已不再是一个革命者,而成了一个教权和法律的维护者,同时也成了一个癫痫病人。”虽然老陀大声疾呼,他的被毁掉的狱友们是“我国人民中最有才华、最强有力的人”,但他显然每时每刻都遭受着阶级矛盾给他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心理创伤,并沉浸其中不可自拔。字里行间,都可以感觉到,他本就及其古怪复杂的内心在那座人间地狱之中被烘烤、煎熬着

  • 11 虫虫 2020-06-29 20:52:30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如果要彻底制服、压垮一个人,要对他处以一种最可怕的刑罚,以致最可怕的杀人凶手也闻之胆寒,不敢以身试法,那么只要使劳动具有毫无益处、毫无意义的特点即可。如果说现在的苦役对苦役犯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劳动,那么就劳动本身而言,它还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囚犯在制砖、松土、抹墙、盖房子;这种劳动是有意义、有目的的。从事劳动的犯人有时甚至会着迷,只想干得更巧妙、更麻利、更出色。可要是强迫他,举例来说,把一只桶里的水倒进另一只桶,再倒回原来的桶里,或捣沙土,或把一个地方的土堆拉到另一个地方,再拉回来,那么我想,犯人过不了几天就会上吊自杀,或者犯下千百种罪行,但求一死,以便摆脱这种屈辱、羞惭和痛苦。不言而喻,这样的惩罚变成了一种酷刑,一种复仇,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不能达到任何合理的目的。

  • 5 小塊塊 2012-06-20 16:43:42

    夾帶著的哲学思辨和那種隱秘的思想性,表現力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PS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敘述能力及語言運用或許算不上是天才級的,但就思想震撼力而言,老陀的作品絕對沒話說。

  • 8 甜圈 2019-01-12 12:16:20

    《死屋手记》有别于之前看过陀翁文学风格,但是他写作的对象丝毫没有发生变化,都是描写在底层被生活锤炼,挣扎度日的人民,监狱就好像一个大熔炉,善良的人性都在这个熔炉里被烧毁,自私暴戾和残忍等人性在里面被提炼和放大。陀翁按照从入狱开始的这条时间线,让人一步步按照他计划好的脉络读下去,进一步说明监狱是扭曲变态人性的生产流水线。为什么冬天适合读俄罗斯文学,大概是在寒冷的刺激下更能明白苦难毫无意义,而俄罗斯底层人民的苦难就像是西伯利亚冬天的温度。

  • 7 虾米 2018-02-06 11:56:05

    各种文类大杂烩:虚构与非虚构、报告文学与社会调查。托尔斯泰在《复活》中说,在一个罪恶的国家,善人的唯一去处是监狱。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以亲身经历,深化甚至质疑了托尔斯泰的判断——恶固然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但恶同样也是人心的产物。这就是陀氏在探讨同质之罪却导致不同惩罚的同时,亦不忘挖掘同一惩罚对于不同质罪恶之意义的原因所在(同样十年苦役,有人滥杀却不觉得自己有罪,有人偷盗却觉得自己罪有应得)。藉此,他在以后的作品中相对于改造社会而更倾向于向宗教靠拢以改造人心。和托翁一样,陀氏在摧枯拉朽的革命面前颤栗和退缩了。另外,就写作本身而言,尽管陀氏不擅长搭建作品的结构(本书无此缺陷),但他对细节、对个人心理和群体意识的渲染和描写,几乎没有作家可望其项背。本书中的澡堂、圣诞、演戏和医院四幕,读来真有一种惨到极点

  • 10 一个叶菲莫夫 2010-10-26 13:04:49

    我貌似有点盲目,只要是老妥的书,我都会给评价五星,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还有那半本的涅朵奇卡

  • 11 smile 2013-04-02 20:57:10

    在这部略显阴郁的小说里,却有一句最美的宣言,“我现在爱他,胜过光明!”

  • 7 小墨 2012-08-25 22:27:33

    书不抓紧看就会越看越慢越烦~~不过这本书好看。。。

  • 4 燕垒生 2016-06-17 01:27:46

    真的是,无可比拟啊。

  • 5 臧舟壑 2012-02-02 22:23:41

    在描写人物和对话运用方面绝对的大师级人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