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放的鲜花 短评

热门
  • 11 小灰猫 2015-06-05 08:43:10

    这本书中收录的作品当年被判为“右”,可现在来看简直是太“左”,真是历史的讽刺。

  • 1 Watery 2019-07-02 06:48:30

    刘绍棠《西苑草》,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刘雁宾《在桥梁工地上》,宗璞《红豆》。这小说集写出政府部门和机关领导的通病,上奉下违或墨守成规,不关心群众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作为党员却做出损害党的利益,为自己谋取相关的利益。也描写的下层干部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干劲,创新性地工作和总结好的经验。

  • 1 假作真时真亦假 2024-06-16 22:41:00 天津

    重点看了刊登在人民文学上的几篇。综合来看,一大主题是现在或曾经是充满政治激情的青年共产党人却在建制后的层层科层制下陷入了政治的疲塌,另一大主题是瞿秋白式的:理智上认为共产主义是正确的,但却难以克服异己的情感。小说大多对现存体制还是充满了信心和建设的爱。(《红豆》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这是50年代的小说(。)

  • 1 桃子 2006-02-02 17:19:49

    了解上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 1 LSQ 2015-02-15 17:00:09

    组织部来到年轻人 嘿嘿

  • 1 Gypsy鸭 2022-10-04 19:38:53 江苏

    一说可以写可以研究,这帮书呆子就真来写真来研究

  • 0 Lena 2022-10-28 00:40:42 湖北

    为什么几天了豆瓣还夹着我的书评且我没有提前复制备份🤪

  • 0 Hyacinthus 2022-12-12 22:34:05 北京

    选读《在桥梁工地上》《爬在旗杆上的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0 恕予 2023-07-04 12:05:15 湖南

    《本报内部消息》:“党中央怎么可能把每件事都想到, 怎么可能就每个问题都作出决议?再说,凡事都等中央,凡事都等中央开过什么会议以后才能上报,那就不要报纸也行……”又:“为了入党,倒可以不来维护党的利益!为了入党,倒要隐藏自己的意见!”作为鸣放政策下的文学作品,尺度的确惊人,这也注定了往后作者挨整的命运。同《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样,五十年代的纯洁的政治热情十分动人,当然今天看来几乎是笑话,体制内渴求清醒和独立精神,几乎是做梦

  • 0 intbil 2023-11-23 15:41:02 北京

    超时代的作品们值得揭开标签去感受!!!!!!

  • 0 花椒 2023-10-26 16:36:25 北京

    《本报内部消息》太震撼了,刘宾雁在这其中真是第一档的、超时代的作家。 邓友梅的《悬崖之下》稍逊色,不经意间会流露出一丝说教味,但也非常惊艳。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超时代的作品”,刘世吾的刻画非常独到深刻,无怪乎主席如此赞赏。后面几篇写官僚主义的要逊色不少。 陆文夫《小巷深处》选材非常好,写得引人入胜,《平原的颂歌》就等而次之了。 刘绍棠《西苑草》,读来很有少年气,感觉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发表时21岁,真是才华横溢。 宗璞《红豆》写得感人至深,文笔极佳。这篇文章今日读来更值得玩味,革命的感情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曾是被完全禁止,在此之后也是如此。56-57年这个特殊的时期赋予了这种独特的风貌,那真是个迷人的年代,可惜它太短暂了,戛然而止的结局也让人叹惋。

  • 0 Saudade 2023-10-12 12:49:36 陕西

    个人感觉还是挺能接受这样的文学的,如今来看,十七年文学也许被80年代的现代性逻辑遮蔽了应有的价值。严格来讲艺术水平确实都不算高,但它们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特定历史的情况,纠正了我们对历史的单一认知,而且写得并不刻板,可以一窥那个年代人的精神面貌,这是后来的文学都缺少的一种蓬勃、真挚、深切的文风,稚拙的情节背后是人们对集体与个人真切的反思,还有一种朴实的情感。从刘宾雁的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可以看到那个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难处和病症,公刘的《太阳的家乡》还使用了特别的书信叙事结构,这些作品充满时代气息与对未来的积极展望。讽刺的是,十年不到的时间,这些作品就在“反右”中被打成“大毒草”,文艺走入一个怪圈当中。

  • 0 在当代 2023-03-05 23:18:32 安徽

    借补标上海文艺版

  • 0 夏目漱石 2012-07-27 15:58:17

    向所有“右派”优秀作品的一次致敬。

  • 0 熊嘟 2016-01-23 13:27:08

    特定年代的文学有特定的价值

  • 1 FermeFaon 2019-04-26 16:40:35

    一切为政治服务的年代 有点点反上情绪都算右…

  • 0 電気ブランデー 2021-01-16 22:27:55

    19篇小说中有7篇完全没有出现一个有姓名的女性角色,以女性为主角展开为6篇,除《入党》韩梅以外的主要女性角色几乎都是在男女情感关系框架中展开。

  • 0 十三省 2021-07-05 23:03:19

    百花时代的昙花一现。 昨日重现。

  • 0 Aki 2024-12-13 23:35:24 北京

    反官僚主义的报告文学,以及在“情感倾向”上超出规范的知识分子故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