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弟兄们》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尽管王安忆坚持拒绝被归类到女性文学作家,但这是我读过的最佳女性主义启蒙文学之一
背出来系列
读《弟兄们》一篇。看到了三重对比:一是“三姐妹”和“弟兄们”。学校生活、老二照顾老三、削弱男性责任的书写都让人想到课上学到的“铁姑娘”形象,也是对男性身份的“挑战”;二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老三选择结婚生子被反对,再到老大老二各自结婚生子,离开了学校这一“乌托邦”,“弟兄们”最后还是选择走上普遍女性所经历的道路;三是爱与决绝。书中最后的矛盾,也是一段关系的决裂,“弟兄们”曾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终究四... 读《弟兄们》一篇。看到了三重对比:一是“三姐妹”和“弟兄们”。学校生活、老二照顾老三、削弱男性责任的书写都让人想到课上学到的“铁姑娘”形象,也是对男性身份的“挑战”;二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老三选择结婚生子被反对,再到老大老二各自结婚生子,离开了学校这一“乌托邦”,“弟兄们”最后还是选择走上普遍女性所经历的道路;三是爱与决绝。书中最后的矛盾,也是一段关系的决裂,“弟兄们”曾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终究四处碰壁了。但最后的希望是“弟兄们”已经抬头看见了那片蓝天。 (展开)
Compli课上读的《弟兄们》。特别喜欢结尾,老二抬头看到峭壁间的一线蓝天。这已经不仅仅是女性视角下的性别与家庭关系的思考,而是关于自我认同,人如何寻找自我,以及个人自由与社会规则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样永恒命题的思索——虽然这样的思考永远不会有答案。
混淆了友情和生活的界线一切就会失控。
第一篇《弟兄们》。王安忆对女性乌托邦/精神之爱限度的探索,不仅仅是女性意识的体现,也是对人这个个体自我的探索。
?
好细腻温水的感觉,也好有力量。给我有点此时...不如过去...的感觉。。。
> 更多短评 17 条
> 更多书评 1篇
> 8人在读
> 76人读过
> 71人想读
订阅关于弟兄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ormanotdie 2021-06-06 09:15:02
尽管王安忆坚持拒绝被归类到女性文学作家,但这是我读过的最佳女性主义启蒙文学之一
1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15-02-17 08:09:51
背出来系列
1 有用 布鲁鱼 2021-03-17 19:05:43
读《弟兄们》一篇。看到了三重对比:一是“三姐妹”和“弟兄们”。学校生活、老二照顾老三、削弱男性责任的书写都让人想到课上学到的“铁姑娘”形象,也是对男性身份的“挑战”;二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老三选择结婚生子被反对,再到老大老二各自结婚生子,离开了学校这一“乌托邦”,“弟兄们”最后还是选择走上普遍女性所经历的道路;三是爱与决绝。书中最后的矛盾,也是一段关系的决裂,“弟兄们”曾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终究四... 读《弟兄们》一篇。看到了三重对比:一是“三姐妹”和“弟兄们”。学校生活、老二照顾老三、削弱男性责任的书写都让人想到课上学到的“铁姑娘”形象,也是对男性身份的“挑战”;二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老三选择结婚生子被反对,再到老大老二各自结婚生子,离开了学校这一“乌托邦”,“弟兄们”最后还是选择走上普遍女性所经历的道路;三是爱与决绝。书中最后的矛盾,也是一段关系的决裂,“弟兄们”曾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终究四处碰壁了。但最后的希望是“弟兄们”已经抬头看见了那片蓝天。 (展开)
0 有用 万里马亡 2017-11-04 17:43:03
Compli课上读的《弟兄们》。特别喜欢结尾,老二抬头看到峭壁间的一线蓝天。这已经不仅仅是女性视角下的性别与家庭关系的思考,而是关于自我认同,人如何寻找自我,以及个人自由与社会规则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样永恒命题的思索——虽然这样的思考永远不会有答案。
0 有用 庆历四年春 2018-03-14 23:50:28
混淆了友情和生活的界线一切就会失控。
0 有用 dd 2023-01-19 16:02:22 江苏
第一篇《弟兄们》。王安忆对女性乌托邦/精神之爱限度的探索,不仅仅是女性意识的体现,也是对人这个个体自我的探索。
0 有用 Sanitya 2021-12-02 14:43:39
?
0 有用 卟會1酯噯妳 2021-11-20 19:38:28
好细腻温水的感觉,也好有力量。给我有点此时...不如过去...的感觉。。。
0 有用 normanotdie 2021-06-06 09:15:02
尽管王安忆坚持拒绝被归类到女性文学作家,但这是我读过的最佳女性主义启蒙文学之一
1 有用 布鲁鱼 2021-03-17 19:05:43
读《弟兄们》一篇。看到了三重对比:一是“三姐妹”和“弟兄们”。学校生活、老二照顾老三、削弱男性责任的书写都让人想到课上学到的“铁姑娘”形象,也是对男性身份的“挑战”;二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老三选择结婚生子被反对,再到老大老二各自结婚生子,离开了学校这一“乌托邦”,“弟兄们”最后还是选择走上普遍女性所经历的道路;三是爱与决绝。书中最后的矛盾,也是一段关系的决裂,“弟兄们”曾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终究四... 读《弟兄们》一篇。看到了三重对比:一是“三姐妹”和“弟兄们”。学校生活、老二照顾老三、削弱男性责任的书写都让人想到课上学到的“铁姑娘”形象,也是对男性身份的“挑战”;二是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老三选择结婚生子被反对,再到老大老二各自结婚生子,离开了学校这一“乌托邦”,“弟兄们”最后还是选择走上普遍女性所经历的道路;三是爱与决绝。书中最后的矛盾,也是一段关系的决裂,“弟兄们”曾渴望的真正的自由,终究四处碰壁了。但最后的希望是“弟兄们”已经抬头看见了那片蓝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