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原作名: Jean Christophe
译者: 许渊冲
出版年: 2000年
页数: 1152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文学文库(全译本)
ISBN: 9787540212452
内容简介 · · · · · ·
《约翰·克里斯托夫》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讲述了一个音乐天才的艺术发展过程。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叙说了一个真诚的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因而也是一部心灵史和成长史。同时这部小说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作者用他对音乐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态堕落的艺术与健康奋进的音乐之间的斗争,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
1915年罗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是由于这部巨著。如此巨著,值得一看。
作者简介 · · · · · ·
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并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生于1866年1月29日,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 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他的另一个妹妹身上。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罗曼·罗兰的童年笼罩在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青少年时代,他被高等师范录取,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梦想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
此后,他得到高等师范的奖学金,到罗马游学两年,负责整理文献工作,在...
罗曼·罗兰,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并获得了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生于1866年1月29日,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 母亲虔诚端庄,自从她的一个小女儿夭亡之后,就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而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照顾柔弱的儿子和他的另一个妹妹身上。罗曼·罗兰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斗士的精神和信仰,而母亲带给他的是来自波尔罗亚尔女隐修院的探索精神,艺术感受力——音乐性的,神秘的敏感;二者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
罗曼·罗兰的童年笼罩在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的阴影中,青少年时代,他被高等师范录取,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梦想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
此后,他得到高等师范的奖学金,到罗马游学两年,负责整理文献工作,在典籍目录中探寻历史。这两年中,罗兰感受的最多的是友谊,来自七十岁的老太太马尔薇达·冯·迈森布洛的友谊。在两人身上有同样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是老太太的思维久经考验而纯净,年轻人则激烈而狂热;从这样的交往中,罗曼·罗兰得到了他游学两年中最重要的学识。
意大利之行后,罗曼·罗兰先是在高等师范教授音乐史,1903年到巴黎大学执教。在严谨的学术生活和写作中,他找到一份慰籍。
1912年,罗曼·罗兰离职退休。为改善身体状况,罗兰许多年来都在瑞士度过假日。1914年夏季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身在瑞士,战争使他的写作、友谊和影响都一分为二。对于他的同胞来说,他是个懦夫,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抛弃了它;但是,不顾这些攻击的罗兰继续留在瑞士,做他与国际主义相一致的工作。
1919年,罗曼·罗兰与母亲一起返回巴黎,当时她已病重。母亲去世后,罗兰回到瑞士,自1922年至1938年与父亲和妹妹定居在那里。这个时期里,他对社会主义和东方宗教产生了兴趣。此后,罗兰前往他家乡附近的一个法国小镇,在那里继续写作,后因反纳粹活动而遭到软禁,于1944年12月30日谢世于家中。
目录 · · · · · ·
译序
第一卷 黎明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卷 清晨
第一部 约翰·米歇尔之死
第二部 奥托
第三部 蜜娜
第三卷 青春
第一部 于莱之家
第二部 莎冰
第三部 阿达
第四卷 反抗
第一部 流沙
第二部 失落
第三中 解脱
作者和影子的对话
第五卷 市场
第一部
第二部
第六卷 安东妮蒂
第七卷 楼中
第一部
第二部
第八卷 女友
第九卷 燃荆
第一部
第二部
第十卷 新生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别了约翰·克里斯托夫
后序
后记
《约翰·克里斯托夫》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得对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诚的心。别去想什么一年十年以后的事。只去想今天。把你的理论统统丢开。所有的理论,甚至有关道德的理论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对人有害的。别用暴力去挤逼人生。先过了今天再说。 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侮辱它,妨碍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它。你不用焦心。你先看着。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诚,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会顺当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没成功,那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了。干嘛你要抱更多希望呢?干嘛为你做不到的事而悲伤呢?一个人应当做他所能做地事……Als ich kann。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3页 -
他觉得女人只有在活动的时候,挣取自己的面包和过着独立生活的时候,才有意思。他甚至觉得,唯有这样,女性的风韵,动作的轻盈,感官的灵敏,她的生命与意志的完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 他瞧不起有闲的享乐的女子,认为那等于吃饱了东西的野兽,一方面在那里消化食物,一方面感到无聊,作着些不健全的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9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约翰·克里斯托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2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5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8.7分 21765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9.1分 12948人读过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4)9.2分 198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9.2分 170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千评9分书 (Sheryl)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 (闲人)
- 37°暖书单(一) (37°暖)
- 八组鹅的书单(LZ:bright) (mom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蕉叁鱼 2011-01-01 12:37:42
继续斗争下去的力量。
7 有用 十七呀 2013-08-09 14:31:33
不知道当年的自己是怎么耐着性子把这么个大部头看完的。还好傅雷的翻译非常棒,很优美,不然我真读不下去。这个版本据说不怎样,读外国文学的著作如果没能力读原著就一定要看译者啊看译者。
1 有用 Ponta 2019-01-20 11:35:13
补标【那时候觉得这套书也太长了。
3 有用 Raindrop 2013-04-04 18:28:27
在西安这样一个下雨天在图书馆看完了 就像大部分的故事一样都是以主人公的死亡来结束整个史诗般的故事 很感谢自己在23岁这个大学即将毕业又恨迷茫的年龄段读完了 克里斯多夫没有什么固定的宗教信仰 他这个人粗鲁但又乐观坚强 不在乎别人对他的恶评 认真的走自己的人生路 生命里的磨难以后也会一波一波袭向自己吧 难过的时候就想想克里斯多夫吧 悲痛时给你深深的力量
1 有用 禾乃金玉中人 2007-12-03 10:24:10
很遗憾没有找到傅雷译的那个版本~在不考虑翻译水平的情况下,这本书也足以称雄世界文坛.
0 有用 毛毛虫 2023-01-15 18:27:49 重庆
泪目了最后
0 有用 海边的那瓦霍人 2023-01-03 20:51:27 辽宁
本科的时候看完了五卷本还是六卷本。以后再也拿不起来了。前几天小猫转了一个北大教授说不要鸡汤要经典的视频。无比正确的废话啊。前一阵子迷惘,总想找一些经典爱情小说看看。后来又觉得没必要,小马过河自己走。今天在微信读书里找到了这本,拿来听听吧。体会和本科时会很不一样的。 去年读完的。准确说是听完的。再次感到了克里斯朵夫先生那激荡磅礴的一生,爱情的一生,音乐的一生。他给我力量。
0 有用 李御风 2022-10-27 00:21:10 贵州
最早是高二時讀的這個譯本。這麼多年來,我每年都會翻一翻這本書,特別是處於人生低谷時。
0 有用 1L 2022-08-13 13:23:50
叛逆,战斗,坚持自我,孤独失去,知天命,宽容,寄托后浪。
0 有用 Tuliptree 2022-06-05 19:05:19
通过对克里斯托弗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生命,苦难,感情,社会,音乐艺术的思考,充盈着罗曼罗兰的智慧之光。 江流滚滚,声震屋后,他临死前仿佛又回到老屋,那个命运的起点。他一生都像一条奔腾的河,在艰难险阻处激起美丽浪花,最终归于平静 。“受苦吧,去死吧,受苦要做个人,死也要做个人 ”。 冬日的墓园里,早晨的空气冷冽袭人,克里斯托弗哭了:“我不再信仰了。”他的小贩儿舅舅说“你不信仰就不能活... 通过对克里斯托弗跌宕起伏的一生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生命,苦难,感情,社会,音乐艺术的思考,充盈着罗曼罗兰的智慧之光。 江流滚滚,声震屋后,他临死前仿佛又回到老屋,那个命运的起点。他一生都像一条奔腾的河,在艰难险阻处激起美丽浪花,最终归于平静 。“受苦吧,去死吧,受苦要做个人,死也要做个人 ”。 冬日的墓园里,早晨的空气冷冽袭人,克里斯托弗哭了:“我不再信仰了。”他的小贩儿舅舅说“你不信仰就不能活下去,孩子,醒过来吧”,信仰吧,就让所有荣耀归于伟大的造物之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