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楼拜小说全集(上中下) 短评

热门
  • 8 雾港 2013-04-08 23:50:50

    布娃儿和杯具蟹——始乱终弃才是对待这糟透世界的正确态度(所以福楼拜写到一半弃坑了吗)

  • 8 安冬霓 2013-12-17 10:30:57

    《布瓦尔和佩库歇》太好看了,阅读体验堪比少年时面对《巨人传》的震惊,够狂欢,够渊博,够犀利,够现代,老福胃口真不小,可惜没有写完,或许,人生不已,试验不止,未完之完,以致无穷,也是结尾一种?

  • 6 安提戈涅 2012-06-20 22:32:46

    看的下卷,还收录了文学书简,可以和丁世中译的单行本参照。《布瓦尔和佩库歇》是两位情比金坚的基友对现代社会求索不得而复返的寓言。小说戛然而止,但相信福楼拜可以无休止写下去——当代知识生产体系中学科体系化、专业化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福楼拜非叹个体之穷愁失途,亦兼现代性社会的荒诞。

  • 4 碎叶吹又绿 2018-03-21 11:35:56

    读了其中的《圣安东尼的诱惑》、《布瓦尔和佩库歇》。《圣安东尼的诱惑》以戏剧方式写作,结构上延续了《埃涅阿斯纪》和《神曲》式的游荡。圣安东尼代表了福楼拜自身的执着(宗教式的艺术理想),用几十年的时间凝聚了福楼拜对思考,充满了写作的野心,然而不很适合阅读,在不算长的篇幅里容纳了太多太多的宗教人物、典故和主张,读后的感觉如《浮士德》一般晕乎乎。《布瓦尔和佩库歇》则是借着两个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愚人,以及其夸张的动态延续情节,赤裸裸地讽刺了宗教、巫术等“传统”及现代化学、物理、考古等专业化学科,再加上对现实文学、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全方位大面积讽刺,福楼拜之悲观情绪如此积极,使得全书读起来就是一幕幕轻喜剧,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目的性太强的僵硬,也可以想见福楼拜写作过程有多么下心血。

  • 1 陆离 2013-10-26 15:20:00

    初读。译本风格各异。

  • 0 清暉 2009-12-30 17:35:07

    我有必要整理一下这几年读过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场空前的大清洗。

  • 0 远风 2011-03-24 21:13:21

    隔国如隔山!有点小失望。这版书倒很漂亮。

  • 0 阿卓 2011-05-09 21:55:10

    上中下三本

  • 0 大顺 2010-06-05 19:28:51

    校图书馆上 借的(上) 向往放荡的包法利

  • 1 流夕麟 2013-11-17 17:49:19

    刘益庚翻译的《三故事》到了神一般的境地

  • 1 孟冬 2019-04-24 22:20:06

    在圣安东的诱惑中,安东不断离开现实卷入幻想,仿佛生活于他就是一种永不停歇的感觉运动,魔鬼向其揭示生活没有理性。而文学正是将这种特质最大化的体现,至少可以这样评价福楼拜的作品:对日常事物和无益细节的描写安插在情节中,甚至牺牲情节成就细节的完美,读者从中继承了这些感性成分。艾玛就是例子,她常常混淆从文学那里得来的幻觉和真实世界。而布瓦尔和佩库歇不停歇地尝试,也不是一场庞大古埃的冒险虚构或是巴尔扎克有梦想的主人公边经历边趟进生活的浑水。两位主人公亲身所处世界始终与他们追求的另一个世界对立(不管是生物的病理的解剖的还是园艺的文学的政治的),这种对立正是他们进入哲学学习时提到的,人的思维、感觉与无情感的物质世界的对立,这种对立贯穿每一次尝试,最终搭建起来的作品恰好揭示了文学与生活间不存在连续性。

  • 0 引歌 2013-09-25 13:10:44

    not a big fan of realism, but...seriously, how can you not love Flaubert?

  • 0 S.M.Z 2013-02-01 01:23:41

    《布瓦尔和佩库歇》

  • 0 落雨 2012-08-05 10:58:50

    这书放图书馆平时都没有人去读。我两个月前塞进去的明信片居然再借的时候还在。庆幸啊庆幸。

  • 0 十里坡 2010-08-31 11:52:09

    看了上册,萨朗波叙事风格明显,故事不很明显。

  • 0 一只大鱼 2015-06-05 14:19:38

    中,《情感教育》,要是有时间慢慢看就好了…sigh…

  • 0 包菜馅儿 2010-06-23 22:14:38

    这个版本好极,很全,可惜不好买

  • 0 Nepenthes 2012-04-20 11:24:27

    全集(下)----三故事,布瓦尔和佩库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