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将思想史与社会史熔于一炉,系统疏理了世界科学技术史,其间渗透了编史观念和科学观念的全新理解。它们在自然观、方法论上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还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亦有两种传统,一是数理实验科学传统,一是历史博物科学传统,这两种传统是西方文化中“空间性思维”与“时间性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体现。该书资料充分、内容可靠,并配有大量珍贵图片,不仅可供青年学生和一般对科学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欣赏,而且可供教师、科研人员、科学史家和科普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 · · · · ·
吴国盛,1964年9月5日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4月9日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99年12月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许多人认为希腊科学是有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它不重视对自然现象实际的、细致的考察。它注重的是说明和理解自然,而不是支配和征服自然,因此,它本身未构成物质性的力量。这一点的确与近代科学根本不同。但是,如果考虑近代科学强大的现实干预力量,本来就奠基在希腊理性框架之上;如果考虑到今天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技术理性摆脱了价值理性的制约,使人类握有过于强大的物质力量却不知如何操控这种力量,因而拯救的途径恰恰在于重新回到希腊的健全理性之中;那么,用“缺陷”来评价希腊科学无论如何是不恰当的。我们今天回顾希腊科学,不仅是为近代科学追根溯源 ,也是在为现代人类寻找得救的可能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2页 -
世界上另一个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远在公元前5000至4000年,在两河下游地区就有苏美尔人定居。苏美尔文化在公元前2250年达到顶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的帝国被外族所灭。公元前19世纪中期,地处两河中部的巴比伦王国兴盛起来,开创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二阶段。巴比伦人中最有名的是他们的国王汉谟拉比,他创制了一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法典。公元前1650年,巴比伦帝国被蛮族入侵。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人开始崛起。到公元前8至7世纪,其帝国达到鼎盛时期,这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三阶段。亚述帝国于公元前612年被迦勒底人推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进入最后阶段,这个阶段通常被称为新巴比伦时期。迦勒底人建都巴比伦,复兴巴比伦文化,但不到100年就于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征服。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政府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将领塞琉古统治该地区,自那以后直到公元年代,史称塞琉古时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政治史终结了,但科学文化史却延续到了公元3世纪。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新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有时人们也将之统称为巴比伦文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科学的历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科学的历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哲学史?
这个疑问并不存在在这本书里:它讲述的是与“技术”相关的那部分的“科学”史;属于科学史,同时也是一部技术源流史。 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讨论: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需要读什么——科学史?技术史?还是科学哲学史? 何兆武老师有一本小书《西方哲学精神》,...
(展开)

科学的长河,命运的源头
想起读这本书,是看到一个书目的推荐,拿过来一读才发现自己的浅薄,若在10年前我20岁时候将此书熟读3遍,相信自己觉不是现在这个状况,应该要博学多了。现在,身边的人不是玩电脑,就是养宠物玩,真正读书的人很少了,大家都没有心思放在学习与思考上,虽说是被物质生活...
(展开)

一本标准的科学哲学入门读物
科哲的战士们基本都看过不少关于科学史的作品. 这本书写的也算比较全了. 只是吴国盛老师在2教109上课内容居然和本书所述基本一字不差,连PPT的图片都全引此书,可见吴老师没怎么搜集资料备课啊,哈哈. 本书改版可能不大了/ 对热爱科学的同学,此书确可梳理脉络...
(展开)
> 更多书评 4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8.4分 434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8.6分 953人读过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8.3分 117人读过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8.3分 7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科学的历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朱熹 2014-10-02 05:06:30
豆瓣少数高分盛名缺名不副实的伪科学作品
0 有用 mintvanilla 2010-12-26 20:12:50
高中老师推荐,百科入门~~
0 有用 刘子任 2011-08-25 23:09:28
珍贵的历史实图
0 有用 极愚 2012-08-04 19:02:57
难得的不错的科学史,从视野、语言、趣味性等各方面看都很棒,几乎没有缺点。我看了两次
0 有用 朱熹 2014-10-02 05:06:30
豆瓣少数高分盛名缺名不副实的伪科学作品
0 有用 极愚 2012-08-04 19:02:57
难得的不错的科学史,从视野、语言、趣味性等各方面看都很棒,几乎没有缺点。我看了两次
0 有用 刘子任 2011-08-25 23:09:28
珍贵的历史实图
0 有用 mintvanilla 2010-12-26 20:12:50
高中老师推荐,百科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