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 短评

热门 最新
  • 19 百器徒然 2021-08-18 14:17:06

    本书大名主要来自于炒饭问题,读的是初版,原文只写了“炒米饭吃”,对比了03年的二版,冒出来了鸡蛋,还有其它丰富的细节,真实度令人怀疑。此外回忆录里美机轰炸时间和志司1950年的原始电报不符,杨说屋子里有3人,彭德怀的电报里说有4人,在屋中死里逃生的成普回忆作战室不可能生火,究竟是亲历者的说法靠谱还是半个世纪后反复改口的回忆录靠谱,不辩自明。这种谣言能在网上流传,甚为可笑。 杨迪作为在志愿军总部作战处工作的人,见证了从入朝到板门店的全过程,提供了宏观解读和不少丰富的片段。 对一个细节深有感触:杨把两次救他性命的警卫送去读书,结果对方坚持回家种地,20年后杨专门去寻访,发现他还在种地,于是想办法让地方给他安排工作。任何年代,读书都能改变命运,只是机会到手了,你得能抓住。

  • 0 冷战老手 2014-05-14 16:59:34

    此书干货比前两本少,对五次战役的叙述完全是官方大路货

  • 0 ganxiyun 2022-05-25 15:30:58

    只是在历史课本上看过简短的有关这场战争的介绍,也不知道其它有没有这样的书籍描述,个人觉得可以看看当时发生的一些事。尤其是陈赓说自己活不到60岁,拂晓前三个年轻人等事情,是第一次从这里看见。2008年的版本据说和1998年的版本有些改动

  • 3 文件选集 2023-08-13 10:00:42 上海

    “美军是少爷老爷兵,不能吃苦,夜晚他们还要睡觉休息。而我军的特点是擅长夜战,可以连续行军作战,白昼是敌人的,晚上就是我军的。”。这段话如果是我十年前读的,可能致敬不已,而现在,完全是另一种感觉。唉:-(

  • 0 茶树专用 2024-05-17 18:38:39 四川

    大量的对话可能有些失真和夸张的成分,但是总体可读性很强,瑕不掩瑜,也可管中窥豹。看完才知次书已被禁,因为“炒米”片段。不管是不是吃东西,是吃蛋炒饭还是烤苹果,都不影响毛是一名烈士,都不影响教员的伟岸形象。也许大家都对烈士和教员儿子的身份蒙上了一层必须完美无缺的滤镜,一名28岁的年轻人,又是这样的身份,即使有一些疏忽完全可以理解,其主动参战的行为已经昭示了英勇无畏的品格。所以,讨论到底是不是吃东西,吃什么东西根本不重要,这只是一本回忆录,也许疏漏也许不准确,更不可能全面,舆论裹挟禁了此书,没有意义。

  • 0 又又晴天 2021-08-20 17:07:57

    杨迪参谋长的文字,管中窥豹

  • 1 愤怒的喵喵 2011-09-17 08:41:36

    杨迪的书作《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行笔始于1997年3月,成书出版于1998年9月),凭借的不仅仅是自己十分聪慧,记忆惊人的头脑,更有他白纸黑字的“作战日记”为依托(参看《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一书的扉页照片;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现分别保存在军事科学院、总参作战部和沈阳军区司令部)。

  • 0 了解并分析 2023-11-26 15:34:43 广东

    炸裂,总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懂哥,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中国总有“专家祸国”的事情出现吧,给两星的原因是这本书除了史史有大量错误外,关于志愿军作战战术等还原描写的不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