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感光盒子🌈 2010-02-27 19:04:53

    劳驾,您还能翻译的更让人费解点儿么?

  • 7 阿烈 2016-03-26 00:04:33

    我印象很深的一段是,卡顿送去刑场之前,被一个小女孩发现他是假的达内,小女孩轻声说,你替他去死吗?嘘,是的。我一直很喜欢一首苏联歌,里面有句歌词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一千多年前,有个叫王翰的写了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我其实到现在都觉得,卡顿为露西的牺牲,就应该是爱情本来的样子。这点上,狄更斯一点不伟大,他真的是很通俗的小说家。

  • 5 不万能的妍仔 2016-02-27 14:29:44

    读了两页瞎了眼#论翻译的重要性#

  • 2 Plantago 2009-03-15 17:08:37

    光为Carton感动

  • 2 夏加尔的隐喻 2013-08-20 22:43:38

    看完双城记,爱上carton应该是通病吧,越看到最后越觉得这孩子才是主角吧,是吧。在洪流猛兽一般的年代,总是会出现极致的人、错愕的事。“一个民族在发狂热的时候,也像一个发高烧的病人一样,失去了时间观念。” 而carton喜欢上的又到底是谁,是又焦虑又痛苦,可仍非常美丽的作为别人妻子、母亲的露西女神。还是停留在那个冒冒失失想要求婚的黄昏时心中的女子呢? 那个握着小裁缝的手说,亲爱的陌生人,要是没有你我一定不会这么镇定,你是上天赐给我的。全然没有任何牺牲的委屈,好像他要去的是一场旅行的开始,这是怎样一种爱情呢?让我读得母性泛滥的史上最出色的备胎先生?质疑这世间是否有这种爱情,让人向死若生。

  • 3 把臂看风景 2014-04-05 11:22:23

    关于复仇的铺垫好长,不看到最后完全不知道精彩在哪

  • 2 大东 2015-01-12 16:30:47

    kindle版。 前面味同嚼蜡,读到法国大革命的描写,血脉膨胀,震惊。

  • 1 阿不壳 2010-05-14 14:57:46

    狄更斯以两个关于牺牲和救赎的故事来回应法国大革命:一个是他自己创造的,另一个是耶稣基督。在他那里,这两个也许只是同一个。

  • 2 2009-01-21 18:15:06

    翻译问题

  • 1 来福:) 2018-07-20 12:49:23

    耐心读到最后不简单啊~ 旧的剥削者被打倒了,新的剥削者起来了,而且是更加无情和残忍。人都怀有一样的罪恶。人也会有爱,只是舍己的爱,世间能有多少呢?亲爱的卡顿虽然死了,却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好、最最好的事了!

  • 0 [己注销] 2012-02-10 11:43:26

    小时候看得泪流满面…………………………

  • 1 玛砂 2013-12-02 17:47:58

    场景略显零散,但是由于细致的描写让法国大革命的画面感非常庞大壮观,以及智慧与忧郁并存、自虐但崇尚爱情、魅力无法挡绝对是现今青春小说里头牌的男一号逆袭者卡顿,五星给满。

  • 1 KAPO 2011-07-07 11:13:46

    我爱你,但是与你无关。这句话瞬间让人脆弱,可是又有谁能够面对自己所爱的人,那么决然的转过身呢?

  • 0 △4v5ki 2006-07-05 19:49:26

    第一本看了要哭的书

  • 0 X 2016-05-28 01:31:33

    卡顿先生,着墨不多,却是所有看过的书中最出色的言情男二。

  • 1 2012-05-01 20:58:47

    外国文学入门读物,前文差点让我放弃,结局却是深深的震撼,奇怪的是一直对那个不停织毛衣的德发日太太念念不忘。

  • 0 扶世·翙 2013-01-31 19:07:15

    这版最得我心!!!喜欢宋兆霖~~

  • 0 桃屋辣油 2010-09-12 23:20:16

    用一种死代替另一种死,说得太好了。

  • 2 无力-Jokmatt 2007-11-24 12:24:37

    主题不错,文字糟糕

  • 0 夕西然 2016-05-17 07:17:12

    正像经典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样,狄更斯善于运用最精妙的语言表现时代气息。这种表现不是一处又一处具体而微的全景展现,而是一种抓住本质的素描,是仅仅扣住时代脉搏的强力双手。你只看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描述就能感觉到,他是多么善于表现出那热烈而残暴的气氛,多么善于运用精准的语言表现出那喷薄愈发的气势,你看着看着,就能感觉到那激愤的人群一点点逼近,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股又又一股的浪潮奔涌而来,直接冲撞你的想象,你的心灵,你都没法阻止自己离开那个世界。这是诗歌的激情,是内心深处的悸动。狄更斯的心中一定有滔天的波浪。因此,读《双城记》,除了被卡顿的奉献者精神感动以外,最为触动的还是狄更斯对大革命前前后后社会群像的描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