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
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缪尔热于1822年出生在巴黎,其父是一个看门人。缪尔热幼时家境贫寒,身边尽是不名一文的艺术家和作家。在巴黎的莫穆斯咖啡馆,他结识了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诗人波德莱尔、现实主义小说家尚弗勒里,以及芳流后世的摄影家纳达尔。在这些人的鼓励下,缪尔热决定弃诗从文,最终凭借小说《波希米亚人》而一举成名。在这部有笑有泪的作品中,他记录了自己在拉丁区的生活,后来被巴西埃改编成舞台剧,随后又被普契尼改编为歌剧《波希米亚人》。
法国文学;小说
这本书买了多少年?10年?封面太丑,以至于一直压在最底部。当年购买的心情已经忘记。其实这本书语言挺幽默的,大笑了好几回。
天灭法国佬
真正的波西米亚人的苦恼
看完证实:果然是短篇连载,合理了。为了精神上的纯粹原则而放弃所有道德,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自律—特别是还要受苦。自嘲的幽默加上老语言风格,就带有滑稽的气息。但也没背离喜剧悲剧那点事儿,习惯周星驰也没什么习惯不了的。女孩儿们最终的退场有点遗憾。法国人真的很会写爱情。里面第一首长的诗竟然很好。画家最后的超长台词把整个故事推向另一个结局,虽然弧光,但也定了调。这个调悲剧色彩太重了—虽然是欢喜结局—所以有点... 看完证实:果然是短篇连载,合理了。为了精神上的纯粹原则而放弃所有道德,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自律—特别是还要受苦。自嘲的幽默加上老语言风格,就带有滑稽的气息。但也没背离喜剧悲剧那点事儿,习惯周星驰也没什么习惯不了的。女孩儿们最终的退场有点遗憾。法国人真的很会写爱情。里面第一首长的诗竟然很好。画家最后的超长台词把整个故事推向另一个结局,虽然弧光,但也定了调。这个调悲剧色彩太重了—虽然是欢喜结局—所以有点不想接受。 (展开)
前面的几个故事比较平,直到女主们渐次登场,有关爱情的故事读起来既令人沉醉又能引起强烈共鸣。我想真正的爱情一定是波西米亚式的,婚姻则是反波西米亚式的,只有在各种“任性妄为”中经历分分合合才能体悟并检验爱情。当听到以下对白, -“我们爱上彼此了” -“何以见得?” -“我们彼此不能容忍,同时我们彼此不能离开对方” 我只想用托马斯·伍尔夫的一句话来回应:失落啊!
既幽默又有诗意~特别喜欢鲁道夫这个角色,而且鲁道夫和咪咪真的很配啊,为什么美好的事物都不能长久😭
有些地方的叙述方式实在是让人不太习惯,但好说歹说,总是把这本拖了两年的书看完了,现在就很想再重看一遍rent(看的时候几乎都在里面挑熟悉的元素x
有亿点点失望。我所期待看到的是,波希米亚人生活在窘境中却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突破身份所带来的焦虑在艺术生活中追寻纯粹自我的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受世俗限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生活态度……但这本书却只是在写波希米亚人不羁放纵的日常生活。(没有注意到分类标签是小说,不喜欢看小说)不过还是有被作者的才华惊艳到,他的语言诙谐有趣,或许这本书也不失为一个浅显了解波希米亚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快速通道。(但我对这本书... 有亿点点失望。我所期待看到的是,波希米亚人生活在窘境中却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突破身份所带来的焦虑在艺术生活中追寻纯粹自我的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受世俗限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生活态度……但这本书却只是在写波希米亚人不羁放纵的日常生活。(没有注意到分类标签是小说,不喜欢看小说)不过还是有被作者的才华惊艳到,他的语言诙谐有趣,或许这本书也不失为一个浅显了解波希米亚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快速通道。(但我对这本书里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很不解——她们的形象都是清一色的年轻貌美又多情,既想要浪漫的爱情又贪慕荣华富贵。当她们在艺术家这里榨干了他们的热情和精力后,转身又投向有钱人的拥抱,在被贵族们抛弃后,又和艺术家情人们再续前缘……或许这些女性也是拉丁区的波希米亚人吗? (展开)
> 更多短评 52 条
> 更多书评 8篇
> 23人在读
> 259人读过
> 520人想读
订阅关于波希米亚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mbrosio 2009-09-30 02:26:47
法国文学;小说
0 有用 TinOO 2016-04-14 01:39:41
这本书买了多少年?10年?封面太丑,以至于一直压在最底部。当年购买的心情已经忘记。其实这本书语言挺幽默的,大笑了好几回。
0 有用 盛世美颜小师傅 2013-06-10 14:13:45
天灭法国佬
0 有用 艾柯君 2010-12-22 10:08:04
真正的波西米亚人的苦恼
1 有用 天天 2022-03-03 05:30:17
看完证实:果然是短篇连载,合理了。为了精神上的纯粹原则而放弃所有道德,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自律—特别是还要受苦。自嘲的幽默加上老语言风格,就带有滑稽的气息。但也没背离喜剧悲剧那点事儿,习惯周星驰也没什么习惯不了的。女孩儿们最终的退场有点遗憾。法国人真的很会写爱情。里面第一首长的诗竟然很好。画家最后的超长台词把整个故事推向另一个结局,虽然弧光,但也定了调。这个调悲剧色彩太重了—虽然是欢喜结局—所以有点... 看完证实:果然是短篇连载,合理了。为了精神上的纯粹原则而放弃所有道德,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自律—特别是还要受苦。自嘲的幽默加上老语言风格,就带有滑稽的气息。但也没背离喜剧悲剧那点事儿,习惯周星驰也没什么习惯不了的。女孩儿们最终的退场有点遗憾。法国人真的很会写爱情。里面第一首长的诗竟然很好。画家最后的超长台词把整个故事推向另一个结局,虽然弧光,但也定了调。这个调悲剧色彩太重了—虽然是欢喜结局—所以有点不想接受。 (展开)
0 有用 左旋贝 2022-04-26 00:23:49
前面的几个故事比较平,直到女主们渐次登场,有关爱情的故事读起来既令人沉醉又能引起强烈共鸣。我想真正的爱情一定是波西米亚式的,婚姻则是反波西米亚式的,只有在各种“任性妄为”中经历分分合合才能体悟并检验爱情。当听到以下对白, -“我们爱上彼此了” -“何以见得?” -“我们彼此不能容忍,同时我们彼此不能离开对方” 我只想用托马斯·伍尔夫的一句话来回应:失落啊!
1 有用 天天 2022-03-03 05:30:17
看完证实:果然是短篇连载,合理了。为了精神上的纯粹原则而放弃所有道德,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自律—特别是还要受苦。自嘲的幽默加上老语言风格,就带有滑稽的气息。但也没背离喜剧悲剧那点事儿,习惯周星驰也没什么习惯不了的。女孩儿们最终的退场有点遗憾。法国人真的很会写爱情。里面第一首长的诗竟然很好。画家最后的超长台词把整个故事推向另一个结局,虽然弧光,但也定了调。这个调悲剧色彩太重了—虽然是欢喜结局—所以有点... 看完证实:果然是短篇连载,合理了。为了精神上的纯粹原则而放弃所有道德,不失为另一种形式的自律—特别是还要受苦。自嘲的幽默加上老语言风格,就带有滑稽的气息。但也没背离喜剧悲剧那点事儿,习惯周星驰也没什么习惯不了的。女孩儿们最终的退场有点遗憾。法国人真的很会写爱情。里面第一首长的诗竟然很好。画家最后的超长台词把整个故事推向另一个结局,虽然弧光,但也定了调。这个调悲剧色彩太重了—虽然是欢喜结局—所以有点不想接受。 (展开)
0 有用 META-FORA 2022-02-24 10:00:31
既幽默又有诗意~特别喜欢鲁道夫这个角色,而且鲁道夫和咪咪真的很配啊,为什么美好的事物都不能长久😭
0 有用 Saudade_x6 2022-01-20 19:09:04
有些地方的叙述方式实在是让人不太习惯,但好说歹说,总是把这本拖了两年的书看完了,现在就很想再重看一遍rent(看的时候几乎都在里面挑熟悉的元素x
0 有用 特立独行的猫 2021-11-10 22:08:28
有亿点点失望。我所期待看到的是,波希米亚人生活在窘境中却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突破身份所带来的焦虑在艺术生活中追寻纯粹自我的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受世俗限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生活态度……但这本书却只是在写波希米亚人不羁放纵的日常生活。(没有注意到分类标签是小说,不喜欢看小说)不过还是有被作者的才华惊艳到,他的语言诙谐有趣,或许这本书也不失为一个浅显了解波希米亚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快速通道。(但我对这本书... 有亿点点失望。我所期待看到的是,波希米亚人生活在窘境中却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突破身份所带来的焦虑在艺术生活中追寻纯粹自我的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不受世俗限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生活态度……但这本书却只是在写波希米亚人不羁放纵的日常生活。(没有注意到分类标签是小说,不喜欢看小说)不过还是有被作者的才华惊艳到,他的语言诙谐有趣,或许这本书也不失为一个浅显了解波希米亚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快速通道。(但我对这本书里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很不解——她们的形象都是清一色的年轻貌美又多情,既想要浪漫的爱情又贪慕荣华富贵。当她们在艺术家这里榨干了他们的热情和精力后,转身又投向有钱人的拥抱,在被贵族们抛弃后,又和艺术家情人们再续前缘……或许这些女性也是拉丁区的波希米亚人吗?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