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出版年: 2003-10-01
页数: 284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1900272
内容简介 · · · · · ·
《断裂》一书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断裂”是一个很有穿透力和学术潜力的概念。作者用这个要领来表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命题:90年代以来,一个与80年代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的社会正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开始逐步定型化。认识到这一点, 对于我们明确我们社会的历史方位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 · · · · ·
孙立平,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留校任教于社会学系。现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变迁、社会转型学的研究。学术成果颇丰,出版专著10余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其要著作有:《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与探索》、《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等等。
目录 · · · · · ·
二 增长与发展的新逻辑
三 耐用消费品时代的挑战
四 资源重新积聚与底层社会
五 快速城市化的前夜
六 “城乡二元结构”与劳动力流动
七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
八 信任危机与社会秩序
九 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秩序
十 其他
十一 访谈录――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以西方社会为例。在科学很不发达,物质生活很匮乏的时代,人们同样有着种种美好的生活愿望,但却缺少实现这些愿望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是将这些愿望诉诸于想象,于是就有了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最典型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大量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之改善。在这个时候,人们看到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可能性,浪漫主义也就失去了最广大的基础。在这期间,人们也看到,尽管创造的财富是以前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但财富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却是极不平等的。在一个物质空前繁荣的社会中,富人占有了大量的财富,而许多穷人却“一无所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巴尔扎克,有了《悲惨世界》,有了批判现实主义。再到后来,由于物质财富的进一步丰富,即使是社会中的贫困者,也大体上可以衣食无忧了,但另外的一种需求出现了,这就是在物质社会条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精神的需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却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这样,就有了后现代艺术的产生,有了黑色幽默,有了《等待戈多》。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时代几乎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主题,而这种文学主题所反映的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用同样的思路来观察一下中国的社会,我们就会发现一种令人惊诧的差异。在我们这样一个断裂的社会中,在社会的不同部分当中,几乎是完全不同时代的东西,共同存在我们的社会里。从存在主义,尼采热、后现代,到消费主义、市民文化、港台电视剧,再到农民地方的自娱自乐和“封建迷信”。而在这样的一种文化混杂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社会中处于边缘的群体,比如农民,他们明天观看的电视节目和城里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那些电视剧的内容,与他们几乎完全不相干,甚至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前几年我们去了一次山西。那是一个由于煤炭生产而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的省份。但如果你去看看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那些本来天经地义的道理就打了相当的折扣,当地的干部说起这个问题也是一脸的无奈:“没有办法啊,只能先污染后治理”。哲理我不是为“先污染后治理”辩护,而是说,生活在不同时代中的人们的道理会是多么的不同。同样的,当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把“民主”和“自由”作为他们的崇高目标来追求的时候,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实在是有点奢侈。因为吃饭的问题,孩子读书的学费问题,就业的问题,远比这个要现实得多。类似的现象告诉我们,在一个断裂的社会中,社会中不同部分的要求差异,有时会达到一种无法相互理解的程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断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断裂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断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 更多书评 20篇
-
素心问天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中,分化的结构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同时又能够在功能上互相配合,是一个社会有序的基础。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生活的紊乱。比如,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市场在社会分配中起的是扩大差距的作用,这是为市场的性质以及所承担的功能所决定的,否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而政府要起的作用则与此不同,政府的作用是在于利用行政的手段调节由市场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差距。而文化则需要具有相当的超越性,它不仅...2012-10-11 00:28 1人喜欢
-
驿站 (当岁月停滞,必与你相遇)
……这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以西方社会为例。在科学很不发达,物质生活很匮乏的时代,人们同样有着种种美好的生活愿望,但却缺少实现这些愿望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是将这些愿望诉诸于想象,于是就有了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最典型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大量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之改善。在这个时候,人们看到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改...2012-02-14 09:41
……这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以西方社会为例。在科学很不发达,物质生活很匮乏的时代,人们同样有着种种美好的生活愿望,但却缺少实现这些愿望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是将这些愿望诉诸于想象,于是就有了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最典型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大量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之改善。在这个时候,人们看到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可能性,浪漫主义也就失去了最广大的基础。在这期间,人们也看到,尽管创造的财富是以前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但财富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却是极不平等的。在一个物质空前繁荣的社会中,富人占有了大量的财富,而许多穷人却“一无所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巴尔扎克,有了《悲惨世界》,有了批判现实主义。再到后来,由于物质财富的进一步丰富,即使是社会中的贫困者,也大体上可以衣食无忧了,但另外的一种需求出现了,这就是在物质社会条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精神的需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却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这样,就有了后现代艺术的产生,有了黑色幽默,有了《等待戈多》。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时代几乎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主题,而这种文学主题所反映的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用同样的思路来观察一下中国的社会,我们就会发现一种令人惊诧的差异。在我们这样一个断裂的社会中,在社会的不同部分当中,几乎是完全不同时代的东西,共同存在我们的社会里。从存在主义,尼采热、后现代,到消费主义、市民文化、港台电视剧,再到农民地方的自娱自乐和“封建迷信”。而在这样的一种文化混杂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社会中处于边缘的群体,比如农民,他们明天观看的电视节目和城里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那些电视剧的内容,与他们几乎完全不相干,甚至也不属于他们的时代。 引自第11页 回应 2012-02-14 09:41 -
两段印象很深的话: 以“熟人”为基础的信任结构被破坏之后,既可能会形成新的、普遍主义的信任结构,也可能是什么样的信任结构也形成不了,而是处于一种没有规则、没有信任、弱肉强食、以强凌弱的状态。 信任建立和维持的过程中,信息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西班牙人为了破坏那不勒斯的信任社会,便有计划地减少公民可得到的信息量”。于是,将政府的活动对公众保密,在大学中教授非怀疑性的课程,倡导宗教的盲从等。...
2018-11-25 01:55
两段印象很深的话:
以“熟人”为基础的信任结构被破坏之后,既可能会形成新的、普遍主义的信任结构,也可能是什么样的信任结构也形成不了,而是处于一种没有规则、没有信任、弱肉强食、以强凌弱的状态。
信任建立和维持的过程中,信息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西班牙人为了破坏那不勒斯的信任社会,便有计划地减少公民可得到的信息量”。于是,将政府的活动对公众保密,在大学中教授非怀疑性的课程,倡导宗教的盲从等。于是,神秘化和信息的缺乏一起,导致了信任的毁灭,使得人们无法正确地理解他们的公民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西班牙的统治下,那不勒斯成了这样的一个社会:贵族阶层以其地位本来应该对共同体承担责任,但这地位却只给他们带来无知和傲慢;法律文本本应使执法人主持公正,却变成了对无休止的高价诉讼的特许;公众节日本应像罗马竞技一样鼓励平民对勇敢和对祖国的热爱,也变得只是消遣和放纵的场合。因此,“上层愤怒地对待下层,因为上层认为尊敬是他应得之物,下层却认为上层骗取了他们的尊敬;而下层也同样对待上层,因为他们认为上层人物都自视甚高,这样在各阶层之间就既无团结也无友爱。”每个人都不再关心其同胞的幸福,而只关心自己的和近亲的私人目的。在经济活动领域中,则充满着交易的不可预测性,协议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非个人的广泛合作不可能进行,对超过群体外的人普遍不信任。经济活动领域信任的广泛缺失,必然造成商业的凋零和经济的落后。
回应 2018-11-25 01:55
-
驿站 (当岁月停滞,必与你相遇)
……这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以西方社会为例。在科学很不发达,物质生活很匮乏的时代,人们同样有着种种美好的生活愿望,但却缺少实现这些愿望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是将这些愿望诉诸于想象,于是就有了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最典型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大量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之改善。在这个时候,人们看到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改...2012-02-14 09:41
……这从文学发展的脉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以西方社会为例。在科学很不发达,物质生活很匮乏的时代,人们同样有着种种美好的生活愿望,但却缺少实现这些愿望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多地是将这些愿望诉诸于想象,于是就有了文学上的浪漫主义,最典型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大量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之改善。在这个时候,人们看到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可能性,浪漫主义也就失去了最广大的基础。在这期间,人们也看到,尽管创造的财富是以前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但财富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却是极不平等的。在一个物质空前繁荣的社会中,富人占有了大量的财富,而许多穷人却“一无所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巴尔扎克,有了《悲惨世界》,有了批判现实主义。再到后来,由于物质财富的进一步丰富,即使是社会中的贫困者,也大体上可以衣食无忧了,但另外的一种需求出现了,这就是在物质社会条件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已经不成问题的时候,精神的需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却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这样,就有了后现代艺术的产生,有了黑色幽默,有了《等待戈多》。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时代几乎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主题,而这种文学主题所反映的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果用同样的思路来观察一下中国的社会,我们就会发现一种令人惊诧的差异。在我们这样一个断裂的社会中,在社会的不同部分当中,几乎是完全不同时代的东西,共同存在我们的社会里。从存在主义,尼采热、后现代,到消费主义、市民文化、港台电视剧,再到农民地方的自娱自乐和“封建迷信”。而在这样的一种文化混杂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在社会中处于边缘的群体,比如农民,他们明天观看的电视节目和城里人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那些电视剧的内容,与他们几乎完全不相干,甚至也不属于他们的时代。 引自第11页 回应 2012-02-14 09:41 -
睡不够 (聪明正直德艺双馨)
“接轨”无疑是自身发展的一个动力,甚至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这种“接轨”也会成为另外的一种力量,即将社会拉断的力量。首先,“接轨”在使一个落后国家中的最先进的部分变得更加先进的同时,这个先进的部分与本社会其他部分的差距就越大;其次,这个先进的部分与外部接轨的程度越高,与本社会其他部分就越是没有关系。2012-05-23 17:39
-
两段印象很深的话: 以“熟人”为基础的信任结构被破坏之后,既可能会形成新的、普遍主义的信任结构,也可能是什么样的信任结构也形成不了,而是处于一种没有规则、没有信任、弱肉强食、以强凌弱的状态。 信任建立和维持的过程中,信息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西班牙人为了破坏那不勒斯的信任社会,便有计划地减少公民可得到的信息量”。于是,将政府的活动对公众保密,在大学中教授非怀疑性的课程,倡导宗教的盲从等。...
2018-11-25 01:55
两段印象很深的话:
以“熟人”为基础的信任结构被破坏之后,既可能会形成新的、普遍主义的信任结构,也可能是什么样的信任结构也形成不了,而是处于一种没有规则、没有信任、弱肉强食、以强凌弱的状态。
信任建立和维持的过程中,信息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西班牙人为了破坏那不勒斯的信任社会,便有计划地减少公民可得到的信息量”。于是,将政府的活动对公众保密,在大学中教授非怀疑性的课程,倡导宗教的盲从等。于是,神秘化和信息的缺乏一起,导致了信任的毁灭,使得人们无法正确地理解他们的公民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西班牙的统治下,那不勒斯成了这样的一个社会:贵族阶层以其地位本来应该对共同体承担责任,但这地位却只给他们带来无知和傲慢;法律文本本应使执法人主持公正,却变成了对无休止的高价诉讼的特许;公众节日本应像罗马竞技一样鼓励平民对勇敢和对祖国的热爱,也变得只是消遣和放纵的场合。因此,“上层愤怒地对待下层,因为上层认为尊敬是他应得之物,下层却认为上层骗取了他们的尊敬;而下层也同样对待上层,因为他们认为上层人物都自视甚高,这样在各阶层之间就既无团结也无友爱。”每个人都不再关心其同胞的幸福,而只关心自己的和近亲的私人目的。在经济活动领域中,则充满着交易的不可预测性,协议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非个人的广泛合作不可能进行,对超过群体外的人普遍不信任。经济活动领域信任的广泛缺失,必然造成商业的凋零和经济的落后。
回应 2018-11-25 01:55 -
素心问天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在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中,分化的结构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同时又能够在功能上互相配合,是一个社会有序的基础。否则,就会造成社会生活的紊乱。比如,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市场在社会分配中起的是扩大差距的作用,这是为市场的性质以及所承担的功能所决定的,否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动力。而政府要起的作用则与此不同,政府的作用是在于利用行政的手段调节由市场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差距。而文化则需要具有相当的超越性,它不仅...2012-10-11 00:28 1人喜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哪几本书影响了我的世界观? (jiaon)
- 社会学研究书单-1 (shaochen)
- 幸运我读过 (jiaon)
- 城市书 (xxx)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断裂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沈是 2014-09-15
或许是被美国这套伪科学方法论的洗脑,现在看到满是轶事的文章就觉得十分不负责任。如果个人经历就能引申出社会全盘的问题,社会的维度将有多么无限(总体)和有限(假如每个人说的都有一部分是真的,那么交集应该很小)。
2 有用 Mr.Light 2019-08-04
可能放在十年前算是非常精辟了,现在看有些东西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
4 有用 晓洛 2011-10-13
看問題很細
1 有用 徽柔Orchid 2020-06-26
上学的时候看过,现在啥也不记得了。
1 有用 [已注销] 2012-07-09
中国变得太快了,而这本书深深的扎根在那个时代=-= 不过我认为第一二章还很值得思考并且为这个新时代单独成书。
0 有用 客俚 2020-12-30
2015.4.10~~4.18 ——不愧是治宇推荐的书,写的真是很有内容,最重要的是,不仅仅揭露问题,更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比起之前的《稻草人》,这本书真是业界良心。可惜我见识浅薄呀,而这种学术性的书需要静静地思考深入,所以经常看着看着就不入脑子里,有的章节明明看过却一点印象也没有。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再看的吧。
0 有用 Orea 2020-12-07
断裂这个概念就挺深刻的,有概括性和解释力,一些具体的定论就过于简单草率啦!老书嘛,讲得又多又杂,放在现在,还闪烁着对社会反思性的光芒。
0 有用 巍飔 2020-12-01
提出的很多问题,到现在也依然存在。
0 有用 半分炒肝儿 2020-11-22
文章各种重复论述,在57页,例子中说单位职工靠偶得收入才能拿出20万买房子,后面又得出“住宅和汽车的消费,恰恰需要以较高的个人常规性收入为基础。”的结论。真的是自己把脸都打肿了。
0 有用 之一 2020-11-21
由20年前的书回溯那个伟大形成的年代 却是另一种唏嘘感慨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