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兵的文化
2008-09-27 18:00
這個題目借用民初歷史學者雷海宗(1902~1962)的著作,不過倒不是要討論中國文化的問題。而是看到馬英九政府上任以來的表現,在腦袋裡突然迸出的念頭。
本文中所謂「兵的文化」,其實是指軍人這個職業所要求的一些處事態度,例如永遠戒備、永遠不相信天上掉下來的善意、永遠設想各種可能爆發的臨時狀況、永遠要「料敵從寬,料己從嚴」、永遠要想到下一步棋、永遠得考慮「山的另一面」發生的情況……
就此來看,當過預官(後來還被升為備役少校)的馬總統,雖然至今「海軍陸戰隊隊歌」還可以朗朗上口,但他與他率領的政府團隊,在這個方面上,是絕絕對對不及格的,這也造就了當前「好人政府卻幹不出好事」的窘境。
※※※※※※※※※※※※※※※※※※※※※※※※※※※※※※※※※※※※
劉兆玄院長以及他的內閣團隊,就學經歷等「專業度」來看,怎麼樣都是相當稱頭,問題是上路之後跌跌撞撞不斷,而且不斷演出「把別人的紕漏變成自己的危機」的慘劇。為什麼會如此?我覺得答案就是劉內閣、甚至整個馬政府,完完全全沒有一點軍人性格的結果。
馬劉兩位以下,乃至整個行政體系,似乎認為當他們以兩百多萬票的懸殊比數贏回政權後,世界就回到2000年前的「太平盛世」,回到那個國民黨獨大、而且註定永遠執政(事實證明是錯誤)的good old days。似乎辛苦打贏了擂臺賽之後,每個人就會自動過著幸福的日子,所有的刀槍劍戟都可以捆一捆拿去當廢鐵賣,所有的拳腳招式,也全部可以忘得精光……
事實上世界並不是如此:首先,民進黨歷經八年的執政,這次大選雖然重挫,但不可否認,他們不是1990年的吳下阿蒙,他們已經累積相當的行政經驗,與比當初更高的群眾基礎,而且也沒有忘記一貫擅長的政爭手段。如果不是扁政府後期的倒行逆施,國民黨實在不足以拿下如此大幅度的勝利。而在政黨政治之下,各黨之間的鬥爭本來就是常態,看到國民黨表現出了什麼問題,民進黨當然會用盡一切努力去凸顯、去見縫插針(這個詞並沒有負面之意)。
而在海峽對岸,縱然兩岸之間的往來日深,獨派或部分民進黨人士所夢想的「乾乾淨淨切斷」根本毫無可能,但是兩岸究竟如「當年」的馬英九所說,是一種「制度競賽」的關係:兩岸在制度上仍有相當大的歧異,也仍然繼續存在「競賽」。不要忘記在馬政府上任以來,雖然北京沒有當初對李登輝、陳水扁般口出惡言、文攻武嚇,但也沒有真正承認過中華民國的存在、也沒有任何想要跟臺灣「對等」的表現(充其量只是「不表現不對等」罷了)。在這種情況下,臺灣的「實力」,不管是軍事力量或經濟力量,都還是繼續與對岸周旋的本錢。
至於國內的輿論界,其實這八年來,壹週刊與蘋果日報的引進,再加上全天候播出電視台的SNG連線文化,早就把整個世界改變了:媒體(以及被媒體導引的社會大眾)愈來愈不會「為尊者諱」、愈來愈習慣於重口味、愈來愈習慣於把事件(與其影響)局部放大化、愈來愈對事情沒有耐心、對「簡單易懂」的要求愈來愈高……社會也被養成了急躁的習慣:即使是天崩地裂式的改變,也應該在電視台下一次現場連線時就得發生,否則就是延宕、拖拖拉拉。不管這種現象多麼令傳播學者搖頭,但現今狀況就是如此。
而不顧外在環境所發生變化、一心「回到從前」的政府,就突然發現:為什麼媒體、在野黨天天不停修理我們?只管我們沒處理好的那一「小」部分,完全無視於那些我們作得妥當的「大」部分?為什麼我們自動偃旗息鼓,對面的敵人並沒有變成天使,手上的刀槍並沒有跟我們一樣換成橄欖枝?
國民黨在過去八年的辛苦中,總算勉勉強強由過去「天下必定是我的」心態的大少爺,培養出一點點「打仗」的能力。但是打贏戰爭之後,似乎上位者就認為那些全都只是選戰中的不入流小道,已經可以全部放棄,現在只要「治國」,不需要「政治」。殊不知天底下根本不存在所謂沒有「政治」的「治國」,其結果就是如今的「政治」慘敗、「治國」無成。
※※※※※※※※※※※※※※※※※※※※※※※※※※※※※※※※※※※※
舉幾個例子來說,外交部長歐鴻鍊上台不久,就因為「駐台」「駐華」等稱謂,以及調查官員參加凱達格蘭學校事件引發風波。很明顯,歐部長絲毫不知「敵情觀念」為何物。這對於一位資深職業外交官、尤其是中華民國艱困處境下的外交官來說,實在是駭人聽聞。
歐部長要推動國民黨的「轉型正義」,把民進黨時代的「去中國化」扭回來,這並不能說是錯。問題是對於如此敏感話題,部長其實大可只要以後自己把公文上「駐台」改為「駐華」,底下的官員自動會秉承上意、要不了幾個月就會水到渠成(民進黨當初把「駐華」改「駐台」,就是這樣偷偷幹的,完全沒有任何形諸文件的制度改變)。結果部長不圖此舉,居然堂而皇之地發文全球各外館「通令改正」——怪了,既然知道部內當初一堆人「投綠」搶念凱校,難道不知道這些人可能會第一時間向民進黨、向自由時報通風報信嗎?
更妙的是,當事件曝光,外交部所做的不是解釋事情原委(到現在外交部所有規章法令用的都還是「駐華」,因此「駐台」至今沒有任何法源),反而是立刻畏縮地「暫緩」:這不是自承無理(其實可說是有理)是什麼?
輕率莽撞於前,無能畏瑟於後,這樣子的外交部能令人抱多大指望?
※※※※※※※※※※※※※※※※※※※※※※※※※※※※※※※※※※※※
另一種例子如農委會:平心而論,目前為止今年幾次颱風水患,農委會事後的勘災與救災速度都還算OK,今年的菜價也沒有出現如去年蘇嘉全主委時代那種暴漲暴跌的幅度(當然這有相當部分也要歸功老天,希望馬上要來的第四個颱風別造成太大災損),因此當初外界抨擊陳武雄主委「災損只有兩千萬」,其實真的對他是不公平。
不過除了應付颱風算表現不錯之外,對於新的威脅,農委會很明顯就缺乏意識。就是為今年馬政府帶頭推動「節能減碳」,原本中秋節的烤肉風大受影響,使得肉品市場損失慘重:原本應該是每年消費高峰與價格高峰之一的中秋節,結果豬價居然創下農曆年後的新低!官員只曉得要提防颱風,沒有注意到「節能減碳」其實是另一種殺傷力不下颱風的威脅,完全沒有提前設法化解(例如提前舉辦肉品促銷、提倡燒烤之外的烹調方式等)。
除了颱風之外,近來的貓熊來台事件,明明海峽兩岸在2002年(記好,那是民進黨執政)就已經對CITES華盛頓公約所列保育物種的輸入問題,協商出了一個折衷模式:就是由大陸的保育主管機關開出一種「既非國內又非國際」的「出口許可證明」,頭銜與格式沒有CITES,但內容等同CITES文件、又有「出口」字樣。因此貓熊的來台,其實早就有可以迴避掉政治爭議、兩邊都有台階的前例可循。但是馬政府的主管機關(陸委會、農委會、國貿局)卻都採取「不告不理」原則,都覺得是事不關己、不是自己需要主動出來捍衛的議題。其結果就是放任每天自由時報等親綠媒體痛K引進貓熊是自我矮化、國格淪喪,至於這些立論是否扭曲片面?各單位好像也不大care。
※※※※※※※※※※※※※※※※※※※※※※※※※※※※※※※※※※※※
當然更經典的例子是這次的毒奶粉事件:林芳郁署長這位在醫界德高望重的老好人,下台時不免抱怨「大家何必為不怎麼嚴重的事情如此恐慌」。說實話,以國內並未進口含毒嬰兒奶粉的情況下,其他食品中雖然檢出三聚氰胺,但是要讓民眾吃喝到足以引發腎臟病,恐怕是難上加難。但問題是政府不可以只用專家的角度看事情、把或然率數字拿去當危機處理的招式:就像華航雖然事故連連遭人詬病,但也「只」是幾萬分之一的喪命機會啊!
從林芳郁署長的話其實可以看出政府的最大問題是「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完完全全只從所謂「專業」去「治國」,完全不考慮何謂一般下里巴人感受的「政治」。
或許政府團隊的高官認為,民進黨政府就是只顧「政治」而無視「治國」而導致政績低下、最後輸掉政權,因此對「政治」充滿鄙視與輕忽。但是只顧專業「治國」罔顧「政治」的結果,不但會形成公關大災難,更可能只是淪為一種「訓練有素的狗」的麻木不仁而已。
另外就是抱持「盲目善意」的老問題:似乎認為只要自己說了沒問題,反對黨與媒體就會乖乖坐好聽話;似乎認為因為測量技術上可能有所誤差,所以重新宣布個「2.5ppm」就只不過是發個技術修正,不會產生任何政治風暴:不會導致民眾質疑是向廠商低頭、不會引發在野黨與獨派拿出香港來作惡意的類比……
(同樣地,自己喊出「外交休兵」也就算了,甚至還向美國放出「暫緩軍購」的風聲,其結果到底換得了多少成績?)
(第二天28日聯合報A2版消息:直到休會前,美國國務院都未將對臺軍售案送交國會,因此原本馬政府信心滿滿的「七加一」項軍購,在短期內都泡了湯。)
※※※※※※※※※※※※※※※※※※※※※※※※※※※※※※※※※※※※
如果只是「不通世務」也就算了,問題是馬劉政府又還是「謙虛」到非常介意人家的批評(很奇怪,在作決定之前完全不想到可能的批評,作了之後又超在意),其結果就是政策一變再變,被人罵了就掉頭。最明顯的例子當然就是證交稅減半:如果減半證交稅就可以讓大家從油價高漲、次貸風暴、美國金融危機等惡夢中解救出來,那世界也太簡單了!
而且當初股市跌到三千多點,民進黨政府照樣頂住了壓力,相對之下馬劉反而毫無抗壓性,完全是父子騎驢。久之大家也就都學到,這個政府是紙老虎,只要把事情說得夠嚴重,最後它的堅持就會不知道到哪去……
如此便暴露出一個對國民黨來說最可怕的徵兆:就是傳統上民眾多半覺得「民進黨比較聰明比較會選舉,但國民黨比較會『治國』」,選前暴紅的「準備好了」廣告之所以深入人心,也正因為大家心底這個印象。但這幾個月下來,上述的印象正在以驚人速度流失中:許多人會發現,原來國民黨在「政治」上的愚笨,並不代表他們在「作事」上的擅長……那麼放到天平上比一比,國民黨有什麼是可以說服選民「選我吧,我比別人強」的條件?
※※※※※※※※※※※※※※※※※※※※※※※※※※※※※※※※※※※※
尾聲:在痛罵完國民黨政府完全缺乏「軍人性格」之後,突然想起:其實現在的中華民國國軍,又有什麼軍人性格?
總統府武官升了少將,卻可以賴在臺北不去就職;空降部隊政戰主任居然拒絕受跳傘訓練,因為怕「有危險」(這傢伙搞不搞得清楚軍人這行業的本質是啥);甚至服役不久的飛彈快艇原型艦,所有操作紀錄都將成為後續同型艦的準則,理應是精選的人員、謹慎的操作,居然可以把船擱淺在港口防波堤上?
或許在臺灣,即使穿著軍裝的,也只是一群「死老百姓」;那我們對於真正的文官,又能要求什麼?
blog.xuite.net/amu390/CYWBCC/19630834
無兵的文化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谁能找到雷海宗先生《评〈世界史纲〉》(威尔斯)...(iBook)
文武兼备的人有比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会也...(五学日海字幕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