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在哈代所有的长篇小说中,《袭德》又是时间跨度较长的一部。故事开端,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他初为乡村面包店小厮,后为石匠学徒,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于高等学府广厦深院的大门之外,甫届三十,壮志未酬而身先死。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淑作为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子,社会地位与裘德大同小异。不过身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已经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她更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逊一筹抵挡恶势力的勇敢执著。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青年男女,经过自我奋斗,向来不乏成功...
《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在哈代所有的长篇小说中,《袭德》又是时间跨度较长的一部。故事开端,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他初为乡村面包店小厮,后为石匠学徒,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于高等学府广厦深院的大门之外,甫届三十,壮志未酬而身先死。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淑作为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子,社会地位与裘德大同小异。不过身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已经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她更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逊一筹抵挡恶势力的勇敢执著。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青年男女,经过自我奋斗,向来不乏成功之例,但终属凤毛麟角;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即使付出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也终难如愿。哈代以他自称的“诚挚派”小说家的态度,塑造了这一对失败者,这本身就具有一种社会批判的力度。
作者简介 · · · · · ·
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他的父亲是石匠,但爱好音乐。父母都重视对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前往伦敦,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
哈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诗歌,后因无缘发表,改事小说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问世于1871年。成名作是他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1874)。从此,他放弃建筑职业,致力于小说创作。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
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他的父亲是石匠,但爱好音乐。父母都重视对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前往伦敦,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
哈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诗歌,后因无缘发表,改事小说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问世于1871年。成名作是他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1874)。从此,他放弃建筑职业,致力于小说创作。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任何一个青年来说,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朋友们——这个难题我曾不得不去解决,在眼下人人追求上进的时代,成千上万的人正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是不加鉴别、不予考虑是否恰当,碰到什么就做什么呢?还是考虑自己做什么恰当或什么是自己的志趣,从而对所走的路作出相应调整?我是极力采取后者的办法,结果我失败了。但是,我并不承认我的失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假如我成功就会证明它是正确的,尽管现今人们都这样来评价这些尝试——我是说他们评价人的尝试不根据其本质上的好坏,而根据它们偶然的结果。假如我现在的结果是像那些穿着红、黑衣服正走下车来的博士们中的一位,大家都会说:‘看那个青年多么聪明,按照自己天生的志趣去追求!’,但如果他们看到我的结果并不比从前好,就都会说:‘看那个小子多么愚蠢,自己竟然异想天开想往上爬!’ “可是我失败并非因为我意志不坚定,而是因为我贫穷。本来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我却极力想在一代人中去完成。我的冲动我的感情——也许它们应该叫做我的恶习,太强烈了,一个没有优越条件的人必然要受其阻碍。我的血应该像鱼的一样冷,心应该像猪的一样贪,这样才会真正有好机会成为国家的一位知名人士。你们也许要嘲笑我——我倒很愿意你们那样做——因为我无疑是一个适合受人嘲笑的对象。但是我想,假如你们知道我近几年是怎样过来的,你们就会同情我。假如他们知道,”他朝学院那边点一下头,知名人士正一个个到达那儿,“也很可能要同情我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6页 -
咱們這個時代所有的孩子,整個來説都是這個時代咱們所有大人的孩子,都要咱們來共同照看。父母溺愛自個兒的孩子,還厭棄別的孩子,這就跟階級感情、愛國心和靈魂自救説,還有別的德性,骨子里都是排斥異己,惟我獨尊的下賤思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无名的裘德"的人也喜欢 · · · · · ·
无名的裘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0 条 )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怎么会活成这样的悲剧

论坛 · · · · · ·
reason&passion | 来自Aki | 1 回应 | 2009-11-03 14:41:40 |
其他版本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1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2分 2263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5)8.5分 22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5分 836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9.0分 59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木心先生推荐书目 (Live_Evil)
- 我开书店一定要有的书(一) (河)
- 【全】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已注销])
- 隐秘的花朵----wind的小说阅读 (绿云)
- 木心先生提到的作家作品 (卢西亚)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无名的裘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2009-11-14 01:42:00
1993年4月5日。
0 有用 Beckycn 2013-06-25 03:41:39
我的论文,比较之一
0 有用 秦桑 2009-09-24 15:43:14
是这一版?
1 有用 Black Tulip 2008-05-01 23:49:53
一个人的一生
0 有用 一舸 2010-01-04 19:10:27
开始挺烦的,到后来发现写的真的特狠
0 有用 魔鬼的姘妇 2023-02-01 23:25:26 山东
我不太理解,我觉得裘德性格有点日系😅。但是在小时光老人杀婴 自杀之后,苏落回宗教,裘德都仍能怀有理性,最后那么沉静,仿佛是睡着的,口中却向神求死,这一段挺震撼我的。🙋我知道那段是出自约伯瓦片刮骨:“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日都灭没…停手宽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荫之地以先,可以稍得畅快。”
0 有用 Meursault 2022-11-02 23:45:07 湖南
挣扎的活着。
0 有用 理重 2022-10-28 23:53:30 广东
太悲剧。可世间总是这样,无论什么年代,总有那么多虚伪丑陋的人装模作样地端坐在学院的铁墙里撰写着《礼记》和《论语》,而真正纯净、美丽、自然和炽热的心灵总是在这里备受折磨。可即便如此,我也宁愿煎熬地活着、痛苦地死去,而不愿被任何邪恶伪善的东西蛊惑和麻痹,从而终身失去真正作为人的权利。
0 有用 Ann 2022-09-14 16:14:21 江西
没看完,喜欢哈代的文风
0 有用 riwhcd 2022-08-05 10:43:10
命运之上还有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