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一个人面对巨大的苦难时,用来拯救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能者多劳们生存的社会所应担负职责的思考。本书对于每一个想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读物。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从他无比痛苦的经历中,获得拯救自己的经验……高度推荐。
作者简介 · · · · · ·
维克多·E.弗兰克尔(Frank.V.E.,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辽学派 。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辽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目录 · · · · · ·
1992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集中营的经历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概观
意义的意志
存在的挫存
心灵性神经症
精神动力
存在的虚空
生命的意义
存在的实质
爱的意义
受难的意义
次临床性问题
意义治疗的心理剧
超级意义
生命的短暂性
作为技术的意义疗法
集体性神
· · · · · · (收起)
喜欢读"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78 条 )


身处逆境的唯一功课,只有这个
-
1. “过去的意义” 那些由于不能看到任何未来目标而任凭自己堕落的人,常常陷入对于过去的回忆之中。我已经提到的,存在着一种趋势,回忆过去,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使得带有所有一切恐怖的现在变得更少真实。但是,在对于现实存在的回避中存在着一种危险。它使人容易忽视那些能够使集中营生活变得积极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确实存在。在使得囚徒丧失生活支柱的各种原因中,把“暂时性存在”看做是不真实的看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
2012-05-06 21:57:38 49人喜欢
1. “过去的意义” 那些由于不能看到任何未来目标而任凭自己堕落的人,常常陷入对于过去的回忆之中。我已经提到的,存在着一种趋势,回忆过去,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使得带有所有一切恐怖的现在变得更少真实。但是,在对于现实存在的回避中存在着一种危险。它使人容易忽视那些能够使集中营生活变得积极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确实存在。在使得囚徒丧失生活支柱的各种原因中,把“暂时性存在”看做是不真实的看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任何事情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样的人忘记了,常常正是这些异常困难的外部环境向人们提供了在精神上超越自我的机会。与把集中营的困难看做是一种对于内心力量的考验相反,他们并不严肃地对待生活,而是把它们看做是没有任何结果的事情。他们更愿意闭起眼睛,生活在过去。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达到伟大的精神高度。一些人虽然在现实世界中遭受到明显的失败和死亡,但是,他们还是获得了实现人类伟大的机会。一种他们在普通环境下永远也不可能取得的成就。人们只能通过指望未来才能生活,这是人的一种特性。并且,这是他在生存的最困难时期的拯救物。 不仅我们的经历,而且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论我们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伟大思想,以及我们曾经遭受的,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失去,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使它们成为了一种存在。曾经存在也是一种存在,而且可能是最可靠的一种。 2.受难的意义 托斯绥夫斯基曾经说,“我所惧怕的只有一件事情:他的受难没有价值” 人们接受命运及其他所带来的所有苦难的方式,以及他选择生活道路的方式,使他获得了足够的机会—甚至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向他的生活增添更深刻的意义。他可能保持勇敢、自尊和无私。或者,在激烈的自我保护斗争中,他可能忘记了人的尊严,并只是变成了动物。在这里,存在着或者利用或者放弃,一种困难形势可能赋予他的、赢得道德价值观的机会。并且,这决定了他的受难是否具有价值。 人的内心力量可能使他超越外部命运。这样的人并不仅仅存在于集中营中。在任何地方人们都面对着命运,面对着通过痛苦获得一些东西的机会。 当一个人发现受苦受难就是他的命运时,他就会把受难看成是他的任务;他的惟一的、独一无二的任务。他将不得不承认,甚至在受难中,他在宇宙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减轻他的痛苦,或替他受难。他的独特机会在于,他承担他的负担的方式。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是为什么人甚至准备去承受苦难的原因,当然,如果他的受难是有意义的话。 人们一旦明白了受难的意义,他将不再通过忽视它们,或者通过抱有虚假的幻想,通过保持虚假的乐观主义来减少或增加集中营的折磨。受难是一种我们不希望背负的任务。我们意识到它对于成就的潜在机会,一种促使诗人里尔克写出“ (有多少苦难等待我们去经受。)”的机会。里克尔在提到“经受苦难”时,就像其他人谈论“经受工作”一样。存在着许多 的苦难等待着我们去经受。因此,需要面对所有的苦难,尽量使软弱的时刻和偷偷的眼泪变得最少。但是,无需为流泪羞耻,因为眼泪表明一个人拥有最大的勇气。承受苦难的勇气。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人羞愧地承认,他们有时也流泪,就像一位难友在答我他是如何克服水肿时坦白,“我把它从身体中哭了出来。” 我们永远也不应忘记,即使当我们面对绝望的情境时,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时,我们也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因为那时可以最大程度地证明人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的困境变成一种人类的成就。当我们不再能够改变一种情境时—想象一下不能治愈的疾病,如不能手术 的癌症—我们将会面对改变自己的挑战。 3.目标的意义 在集中营中,任何致力于恢复一个人的内心力量的努力,首先必须成功地向他展示未来的目标。尼采的话,“那些拥有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任何如何活的问题”,可以成为所有有关囚徒精神治疗法和精神卫生学的指导性格言。每当存在着这样一 种机会时,为了加强他们承受他们存在的可怕的如何活的问题,人们必须向他们提供一个为什么—一个目标。可悲的是,他没有从生活中找到意义,找到目标,找到目的,因而没有生存下去的意义。不久他就迷失了。这种人用来拒绝鼓励观点的典型回答是,“我不再能够从生活中获得什么。”对于这种状态,我们还能给出什么样的回答呢? 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根本转变。我们不得不向我们自己学习,并且,我们不得不教育失去希望的人,我们能够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这并不真正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我们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生活的意义。并作为那些被生活所询问的人,想一想我们自己—每时每刻地。我们的回答必须包括,不是说和思索,而是正确的行动和正确的行为。生活最终意味着担负起发现间题的真正答案,并实现常常向我们每个个体提出的任务。 这些任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迁。“生活”并不是模糊不清的东西,它是具体的事物,正如生活的任务也是真实而具体的一样。它们形成 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命运。没有一个人及其命运可以与其他人及其命运相比较。没有任何情形可以重复,并且,每一种情形都要求人们作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时候,一个人可能发现他所处的形势可能需要他通过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命运。而在另外一些 时候,这有利于他利用一种思想的机会,并用这一方法来实现财富。有时可能只是需要人们接受命运,承担他的苦难。每一种情形都因其独一无二性而突出,并且,总是存在着用来解答由身边的情形提出的问题的惟一正确答案。 对于我们来说,作为囚徒,这并不是远离现实的苦思冥想。它们是仅有的可以帮助我们的思想。它们使得我们远离绝望,甚至在似乎没有机会逃生的时候。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跨越了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阶段,一种将生活理解为通过积极地创造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达到某些目的天真的询问。对于我们来说,生活的意义包括更宽广的生死循环。苦难的循环,死亡的循环。 4. 意义疗法指出获得生活意义的三条大道 a.通过创造一件作品或做一件实事。 b.通过经历某些事或遇到某些人;换言之,意义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发现而且可以在爱中发现。 c甚至某一绝望场合的无助受难者,在面对他不能改变的命运时,也可能超越他自身,超越式地成长,由此来改变自己。他可能将一个人的悲剧转变成为胜利。 5.人类具有三种潜能 :(l)把痛苦转化为成就;(2)从内疚中获得完善自我的机会;(3)从生命的短暂性中获得采取负责性行为的动力。然而,必须牢记的是,乐观主义并不是可以随意命令和调遣的东西。 6.存在的虚空 是一种20世纪广泛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它可能是一种自从人成为真正的人以来必须承受的双重丧失。在人类历史的开端,人类失去了一些基本的动物本能。这些本能深藏于动物的行为之中,并可为动物带来安全。当人从猿成为人之后,这 种安全感就像天堂一样,永远向人类关闭了大门;人必须做出选择。然而除此之外,在近期的发展中人类还经受了另外一种丧失,这种丧失来源于能够支持人类行为的传统的作用正迅速地减小。本能不能告诉他必须做什么,传统没有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有时甚至他自己也不 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于是,他或者想要做其他人所做的 (顺从主义),或者做其他人想要他做的(极权主义)。 7.“矛盾的意向”技术 该技术建立在两种事实之上,一个是恐惧带来他所害怕的,另一个是过度的注意使他所希望的成为不可能。 “学着嘲笑自己的神经症患者可能正在走向自我控制,可能会被治愈的。 矛盾意向还可以用在睡眠障碍的病例中。对于失眠的担心导致了对人睡的过度注意,而它又转而使患者不能这样做。为了克服这一特殊的担心,我通常建议患者不要试图入睡,而是做相反的事,也就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清醒。换言之,对于人睡的过度关注,产生于不能这样做的预期性焦虑,必须用不要人睡的矛盾意向来代替,而入睡很快就实现了。 矛盾意向并不是万灵药。然而,在治疗【强迫症】和【恐俱症】时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特别是那些以预期性焦虑为基础的病例。而且,它是一种短期见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人们不应认为这一短期的治疗方法只会产生暂时性的疗效。 8.自由与超越 人并非完全地被规定或被决定,而是可以决定自己或屈服于环境,或勇敢地面对环境。换言之,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人不仅仅是存在,而且还要决定他怎样存在,在下一时刻将成为什么。 出于同样的原因,每个人都有在任何一个瞬间改变的自由。因此,我们只能在一种涉及整个群体的统计分析中预测他的未来;然而,一个人的个性仍然具有不可预恻性。任何一种预测的基础将由生物的、心理的或社 会的条件所表达。然而,人的存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超越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能力。如果可能的话,人能够改变世界,如果需要的话,人能够改变自己。 9.爱的伟大意义——来自作者亲身体验 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真理,它被一些诗人谱成歌曲,并被许多思想家称作是最后的智慧。这一真理是,爱是人可以立志追求的、最终的、最高的目标。于是,我理解了,人的诗歌、人的思想和信仰揭示的伟大秘密所蕴涵的意义:人的拯救是通过爱或被爱来实现的。我理解了,在世上不再拥有任何东西的人,只要他拥有短暂的时间来思念他的爱人,他就可以理解幸福。 爱的意义 爱是理解一个人个性的惟一的、最核心的方法。一个人除非爱另一个人,否则就不能完全认识另一个人的实质。通过他的爱,他就能够看到被爱的人的本质和特征;而且,他甚至还能看到潜在的、尚未实现但应该实现的东西。进一步讲,通过他的爱,他能使被爱者实现 潜在的可能性。通过使他意识到他能够做什么,他应该成为什么,他能够使这些潜能变成现实。在意义治疗中,爱并不仅仅解释为是在所谓升华意义上的性驱力和本能的附带现象。①爱是一种与性一样的初级现象。正常情况下,性是一种表达爱的方法。当性一旦成为爱的 载体,也只有在成为爱的载体时,性才是合理的,甚至是神圣的。因此,爱不应仅仅被理解为是性的副产品;相反地,性是一种用来表达被称之为爱的、最亲密体验的方法。 ①一种作为初级现象的结果而发生的现象。潜力。它将把一个人的悲剧变成一场极大的成功 10.身体比思想更能利用新自由 与思想相比,身体所遇到的障碍则较少。它从第一刻起就充分利用新的自由。它开始贪婪地吃,几个钟头地,甚至半个夜晚地。我们到底能吃多少,这确实令人迷惑。当一位囚徒受邀去附近的一个农家做客时,他吃啊吃啊,然后开始喝咖啡,这使他放松了舌头。然后, 他开始说话,常常一说就是几个钟头。几年来一直存在于他的思想上的压力最终得到了释放。听着他说话,人们得到了一种印象:他不得不说话,他说话的愿望是不可压制的。我认识一些人,他们曾经在短时间内经受过沉重的压力(例如,通过盖世太保的交互讯问),也有过相同的反应。许多天过去了,不仅舌头得到了放松,而且,内心的一些东西也得到了放松;然后,感情突然冲破了奇怪的羁绊。 11.意义的意志 人对意义的寻求是其生命的初级动机,而不是本能驱力的“二次合理化”。这一意义是惟一的、特定的,它必须而且可以被人独自地实现。只有当这个意义实现时,个人追寻生命意义的愿望才能够得到满足。有些作者认为,意义和价值观“只不过是防御机制、反向形成和升华。”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愿意仅仅为了“防御机制”而活,也不准备只因“反向形成”的缘故而死。人能够为他的理想和价值观而活着甚至做出牺牲。 当然,还存在着一种个人关注价值实际上只是为了隐藏内心冲突的情况;但是,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只是代表了一种例外而不是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处理这些虚假的价值,去掉他们的伪装‘。但是,当一个人面对人本质的纯真和坦诚时,也就是人渴望获得尽可能有意义的生活时,这种去除伪装的行为就应立即停止。如果此时不停止的话,那仅仅是这样的情况:号称“去除伪装的心理学家”真正去除的是人“隐藏在内心的动机”,实际上是他的潜意识的需要贬低了人的纯真。 12.存在的挫折 人寻求意义的意志还可能遭受挫折,意义疗法把这一倩况称做“存在的挫折”。“存在的”一词可用于三个方面:〔1}存在本身,尤其是指人类存在的形式; (2)存在的意义;(3)在个体存在中寻求具体意义的努力,即意义意志。 存在挫折也可能导致神经症。关于这类神经症,意义疗法发明了“非心理性神经症”这一术语,用来与表示传统意义上的神经症—心理性神经症形成对照。非心理性神经症并不产生于人的存在的心理维度,而是心灵维度。这是另外 一个用来指代涉及人类这一维度的意义疗法术语〔- 心灵性神经症 心灵性神经症并不是来自于驱力一与本能之间的冲突,而是来自于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意义意志的挫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十分明显,在心灵性神经症的治疗中,恰当而足够的治疗方法不是一般的心理疗法,而是意义疗法;一种勇于进人人的特殊维度的疗法。 13.生命的意义总在变化着,但从未停止存在。根据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造一种上作或做一件实事;(2)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见某个人;(3)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 在生活中发现意义的第二条途径是通过体验某些事物—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文化或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通过体验另一个人—通过爱他。 发现生命意义的第三条途径是经受苦难。 受难的意义 14。责任 我希望强调,人必须是有责任的并必须实现其生命的潜在意义,生命的真正意义应当发现于世界之中,而不是在人的内心,也不是在被认为是一个封闭系统那样的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我把这一特征称为“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人总是指向或被指向某件事或某个人—一种等待实现的意义或另一个将要面对的人,而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对于自己遗忘得越多—通过将自己献身于所服务的事业或者是他所爱的另一个人—他就越具有人性,就越能实现自我。所谓的自我实现根本不是一种可达到的目标,原因仅仅在于,人越是争取得到,他就越容易丧失。换言之,自我超越只有作为自我超越的副产品时才是可能的。 15。幽默的作用 当囚徒的内心生活变得强烈时,他还能够感受到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的艺术和自然的美。在美的熏陶下,他有时甚至忘记了所处的恐怖环境。 在自我保护的斗争中,幽默是另外一种灵魂武器。众所周知,与人的构成中的其他任何东西相比,幽默在使人远离和超越环境方面的能力更强大,即使它只能维持几秒钟。 16。责任的意义 因为生活中的每一种情形代表了对于人的一种挑战,提出了一种需要他加以解决的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最终,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总之,每个人都应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且,每个人只有通过承担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过成为负责任的人才能对生活做出反应。因此,意义疗法从责任中看到了人的存在的真正实质。存在的实质 这一对于责任的强调反映在意义疗法的无条件告诫中,即:“尽情地享受生活,好像你已经获得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样,错误地来做今天的事!”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这一格言更能刺激一个人的责任感,它引导你去想象,第一,现在就是过去,第二,过去还能被改变和修改。这一观念让人们面对自身的生命有限性 和他自己生命将会终结的现实。 17.精神动力 可以肯定地说,人对于意义的寻求可能引起内在的紧张而非内在的平衡。然而,这些紧张是精神健康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中存在着意义更能帮助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尼采的话存在着许多的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 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的基础,是某种人们已经实现的与还应当努力争取实现的成就之间的紧张,或者是人们已经成为与将要成为之间的差距。这种紧张存在于人的内心,对于人类的精神完满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用将要实现的意义来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生命的意义从潜在状态中激活。我认为人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平衡的假设是错误的,如同生物学所称做的“内稳态”,即无焦虑状态的观念,人所需要的实际上不是一种无焦虑的状态,而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和斗争,、‘种自由选择的任务。 人不应该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业或使命。因此,他的个体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复。因此,每个人的任务与他实现这一任务的特定机会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回应 2012-05-06 21:57:38 -
Amphe (‘爱是永不止息‘)
1. 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一个"人"并非许多事物中的一件事物,"事物"是互相牵连决定的,而"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要成为什么--在天赋资质与环境的限制之下--他就成为什么。举例来说,在集中营这个生活实验室与考验场中,我们发...2013-04-02 00:35:59 13人喜欢
1. 人"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及心智的独立,即便是身心于恐怖如斯的压力下,亦无不同。“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一个"人"并非许多事物中的一件事物,"事物"是互相牵连决定的,而"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要成为什么--在天赋资质与环境的限制之下--他就成为什么。举例来说,在集中营这个生活实验室与考验场中,我们发现并且见证有些难友的行径像个恶棍,有些却宛如圣人。人在他自身内有两种可能性,去实现哪一种是由他自己所抉择,而非视情境所定。 2.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可是,没有人能告诉别人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得自行寻求,也都得接受其答案所规定的责任。如果他找到了,则他即使受尽屈辱,仍会继续成长。 3.尼采:“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4.一个人除非在相同情况下也能够作到绝对的公正无私,否则无权去判断别人。 5.在就寝前有时间捉虱子,我们就高兴得很。在集中营生活里,这种贫弱的欢娱,为大伙儿提供了消极的快乐--也就是叔本华所说的"苦中作乐"(freedom from suffering)--然而就连这种快乐,也是相对性的。真正的快乐(即使是细微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6.陀斯妥耶夫斯基曾说过:"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已所受的痛苦。" 7.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特质。否则,在力图自保的残酷斗争中,他很可能因为忘却自己的人性尊严,以致变得与禽兽无异;险恶的处境,提供他获致精神价值的机会;这机会,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弃,但他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8.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同样地,我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事实上,自我实现也不可能作为存在的目标,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人愈是拚命追求它,愈是得不到它。一个人为实践其生命意义而投注了多少心血,他就会有多少程度的自我实现。换言之,"自我实现"如果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 9.到此,我们已经指出了生命的意义是会改变的,但永远不失其为意义,按照意义治疗学,我们能以三种不同的途径去发现这意义: (1)创造、工作。 (2)体认价值。 (3)受苦。 第一种,显然是功绩或成就之路。第二与第三种途径,则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二种途径是经由体验某种事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或经由体验某个人,如爱情,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 10.快乐是,而且必须是一种副作用或附带产品,如果将它视为目标则会消灭或破坏了快乐。
回应 2013-04-02 00:35:59 -
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 2013-03-11 15:56:59 “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2013-03-18 15:12:58 陀斯妥耶夫斯基曾断言;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 2013-03-18 15:16:30 丧失理智。一定事出有因,不然就是没有理智 2013-03-18 15:16:51 “总有些事情会让你丧失理智,除非你根本没有理智可供丧失” 2013-03-18 22:01:49 ...
2013-03-20 17:35:07 11人喜欢
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 2013-03-11 15:56:59 “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2013-03-18 15:12:58 陀斯妥耶夫斯基曾断言;人无论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 2013-03-18 15:16:30 丧失理智。一定事出有因,不然就是没有理智 2013-03-18 15:16:51 “总有些事情会让你丧失理智,除非你根本没有理智可供丧失” 2013-03-18 22:01:49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2013-03-18 22:17:43 人类的救赎,是经由爱而成于爱。 2013-03-18 22:18:00 一个孑然一身。别无余物的人只要沉醉在想念心上人的思维里,仍可享受到无上的喜悦--即使只是倏忽的一瞬间。人在陷身绝境、无计可施时,唯一能做的,也许就只是以正当的方式(即光荣的方式)忍受痛苦了。 2013-03-18 22:21:52 天使睇视那无限的荣耀,竟至于浑然忘我。“(The angels are lost in perpetual contemplation of an infinite glory) 2013-03-18 22:28:14 以遁入过往的方式,找到了一个避难的港口。只要你不自羁绊,就可一任想像力驰骋于过往,咀嚼一些无关宏旨、微不足道的前尘往事。你会以怀旧的心情,把这些前尘往事一一加以美化,使其显得遥不可及,也使得你满心渴望再度身临其中。 2013-03-19 08:33:39 痛苦就像是煤气。一个空房间里,如果注入某一定量的煤气,则不论房间多大,煤气都会完全均匀地弥漫。同样地,痛苦不论大小,都会完全充满人的心灵和意识。因此,人类痛苦的”尺度“,绝对是相对的。 2013-03-19 09:00:01 一个人内在价值的意识,原应建基于较高尚、较属精神层次的事物上,因此不可能为集中营生活所动摇。然而不要说俘虏,即便是享有自由之身的芸芸众生之中,有多少人真正拥有这样一份意识? 2013-03-19 09:07:31 人最后的内在自由,绝不可以失丧。 2013-03-19 09:10:38 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而退隐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艺术,或大自然,并引为一种成就。至于既乏创意、又不悠闲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机会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备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选择其生活态度。 2013-03-19 09:10:51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煞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2013-03-19 09:12:19 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特质。否则,在力图自保的残酷斗争中,他很可能因为忘却自己的人性尊严,以致变得与禽兽无异;险恶的处境,提供他获致精神价值的机会;这机会,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弃,但他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痛苦。 2013-03-19 09:18:13 一个人如果看不出他的“暂时存在”将于何时终结,自亦无法朝人生的最终目标迈进。他不再计划未来、安排未来,而这恰恰和生活于正常状况下的人相反。也因此,他整个内在生活的结构将随之改观,衰败的迹象亦将渐渐呈现,并由其他的生命领域(如身体)中暴露出来。 2013-03-19 09:19:18 人一旦因为看不到未来而自甘沉沦,便容易有满腹的怀旧愁思。 2013-03-19 09:20:34 生命好比让牙医治牙痛,你老是以为最糟糕的情况还在后头,实际上早已过啦! 2013-03-19 09:21:15 其实,现实中永远有着机会和挑战。人可以战胜这些经验,把生命扭转成一个内在的胜利;也可以忽视现有的挑战,茫无目的地过一天算一天--正如大多数俘虏所表现的一样。 2013-03-19 09:23:51 任何人若想以心理治疗或心理卫生方法来抗拒集中营对某俘虏身心上的不良影响,就必须为他指出一个可堪期待的未来目标,借以增长他内在的力量。 2013-03-19 09:25:11 我们只要把痛苦的情绪,塑成一幅明确清晰的图像,就不会再痛苦了。 2013-03-19 09:29:17 心境(包括有无勇气与希望)的良窳,与身体的免疫能力息息相关。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自然会了解人如果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气,很可能因而致死。 2013-03-19 09:31:24 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 2013-03-19 09:32:06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根本上改革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自行学习--并且要教导濒于绝望的人--认清一个事实。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2013-03-19 09:32:43 这些使命因人因时而异,生命的意义亦然。因此,我们不可能以概括的方式来解释生命的意义;而这类的问题也绝无法用泛论来解答。“生命”并不是模棱两可的玩意儿,而是非常真切具体的东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也非常真切具体一样。这些使命构成了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独一无二且各有不同,无法同别人互作比较。同样的境遇不会重复出现,每个境遇需要当事人给予不同的反应。置身在某种情境当中,人有时候必须以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命运;有时候则最好趁机深思熟虑,借以领悟人生的道理!又有时候,光是接受命运,承担个人的十字架即足矣尽矣。总之,每个情境因其特点、性质而迥然有别,其所提出的难题,也永远只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法。 2013-03-19 09:33:01 人一旦发觉受苦即是他的命运,就不能不把受苦当作是他的使命--他独特而孤单的使命。他必须认清: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间孤单而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机运就在于他赖以承受痛苦的态度。 2013-03-19 09:54:51 尔之经历,无人能夺。 2013-03-19 10:05:18 没有人有权做坏事,即便是受尽欺凌的人亦然。 2013-03-19 10:06:23 显得残酷的,不是乡人(他们的肤浅和淡漠,真叫人厌恶得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永远不再看到任何人);而是命运本身。一个多年来自以为已尝遍人世间最惨烈痛苦的人,却发觉痛苦永无止境;发觉自己可能还要再吃更多的苦,而且苦得更厉害。 2013-03-19 10:07:19 人世间恐怕没有一种幸福足以弥补我们所受的一切痛苦。我们并不是希求幸福--使我们有勇气,使我们的痛苦、牺牲及死亡有其意义的并不是幸福本身。 2013-03-19 10:51:10 意义治疗与精神分析最主要的差异是在于前者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关怀是实现意义与价值,而不仅仅为了满足驱策力及本能,或只是为平衡协调原我,自我、超我间的冲突;或只是为了去适应社会与环境而已。 2013-03-19 10:53:50 人类注定永远在两极之间游移:不是灾难疾病,就是无聊厌烦。 2013-03-19 10:56:54 (1)创造、工作。 (2)体认价值。 (3)受苦。 第一种,显然是功绩或成就之路。第二与第三种途径,则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二种途径是经由体验某种事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或经由体验某个人,如爱情,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2013-03-19 10:57:32 当一个人遭遇到一种无可避免的、不能逃脱的情境,当他必须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比如罹患了绝症或开刀也无效的癌症等等--他就等于得到一个最后机会,去实现最高的价值与最深的意义,即苦难的意义。这时,最重要的便是:他对苦难采取了什么态度?他用怎样的态度来承担他的痛苦? 2013-03-19 10:58:22 人主要的关心并不在于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要了解生命中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某些情况下,宁愿受苦,只要他确定自己的苦难具有意义即可。 2013-03-19 11:04:02 人通常只注意到”短暂性“所余下的残株败梗,却忽略了过往所带来的丰盈谷仓(于其间,他收藏了那曾属于他且永远属于他的言行、喜乐及痛苦)。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被毁灭,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被废除。存在过了就是一种最确实的存在。 2013-03-19 11:06:05 基于上述两顶事实,即人所预期的害怕会变成真的,而人过分想要得到的却反而得不到,意义治疗就发展出一种称作”矛盾取向法“的技术 2013-03-19 11:06:52 如果一个神经官能症患者已经能嘲笑他自己,那么他就已经在作自我治疗了,有时还可能痊愈。 2013-03-19 11:08:51 矛盾取向法也可以应用在睡眠障碍的病例。害怕失眠造成一种”过分意愿“希望入睡,于是反而睡不着了。(附记。对大多数害怕失眠的病人来说,是因为他们对于生物体真正最低睡眠量的无知所致。) 2013-03-19 11:09:55 预期的焦虑要以矛盾取向法来克服;过分的意愿与过度的反应要以”减反应作用“来克服。然而最后,这些方法都只是方法;除非我们引导病人再度发现其生命的意义及天赋使命,否则仍不能彻底协助他。 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自我关心,无论是自怜或自我轻视,都将使情况更坏,而其治愈的生机却是”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 2013-03-19 11:13:48 他要成为什么--在天赋资质与环境的限制之下--他就成为什么。举例来说,在集中营这个生活实验室与考验场中,我们发现并且见证有些难友的行径像个恶棍,有些却宛如圣人。人在他自身内有两种可能性,去实现哪一种是由他自己所抉择,而非视情境所定。 2013-03-19 11:14:09 我们这一代处于现实主义的时代,因此我们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毕竟,”人“是发明奥斯维辛煤气间的”存在“;但同时,”人“也是笔直走进煤气间,口中念着天主经或犹太祈祷文的”存在“!
回应 2013-03-20 17:35:07 -
花衣云影 (内曜者,破黮暗者也)
囚徒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决定的结果,而不仅仅是集中营影响的结果。因此,从根本上看,甚至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人都能决定他他将成为什么——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甚至在集中营中他也可能保持人的尊严。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说:“我所惧怕的只有一件事情,他的受难没有价值”。在我解释了集中营中的伟大受难者之后,这一话语经常进入我的脑海。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他们的受难和死亡,证明了一个事实:不能失去最后的...2014-01-08 00:29:33 4人喜欢
-
1. “过去的意义” 那些由于不能看到任何未来目标而任凭自己堕落的人,常常陷入对于过去的回忆之中。我已经提到的,存在着一种趋势,回忆过去,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使得带有所有一切恐怖的现在变得更少真实。但是,在对于现实存在的回避中存在着一种危险。它使人容易忽视那些能够使集中营生活变得积极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确实存在。在使得囚徒丧失生活支柱的各种原因中,把“暂时性存在”看做是不真实的看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
2012-05-06 21:57:38 49人喜欢
1. “过去的意义” 那些由于不能看到任何未来目标而任凭自己堕落的人,常常陷入对于过去的回忆之中。我已经提到的,存在着一种趋势,回忆过去,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使得带有所有一切恐怖的现在变得更少真实。但是,在对于现实存在的回避中存在着一种危险。它使人容易忽视那些能够使集中营生活变得积极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确实存在。在使得囚徒丧失生活支柱的各种原因中,把“暂时性存在”看做是不真实的看法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任何事情都变得毫无意义。这样的人忘记了,常常正是这些异常困难的外部环境向人们提供了在精神上超越自我的机会。与把集中营的困难看做是一种对于内心力量的考验相反,他们并不严肃地对待生活,而是把它们看做是没有任何结果的事情。他们更愿意闭起眼睛,生活在过去。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达到伟大的精神高度。一些人虽然在现实世界中遭受到明显的失败和死亡,但是,他们还是获得了实现人类伟大的机会。一种他们在普通环境下永远也不可能取得的成就。人们只能通过指望未来才能生活,这是人的一种特性。并且,这是他在生存的最困难时期的拯救物。 不仅我们的经历,而且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论我们可能拥有什么样的伟大思想,以及我们曾经遭受的,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失去,尽管它们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使它们成为了一种存在。曾经存在也是一种存在,而且可能是最可靠的一种。 2.受难的意义 托斯绥夫斯基曾经说,“我所惧怕的只有一件事情:他的受难没有价值” 人们接受命运及其他所带来的所有苦难的方式,以及他选择生活道路的方式,使他获得了足够的机会—甚至在最困难的环境中—向他的生活增添更深刻的意义。他可能保持勇敢、自尊和无私。或者,在激烈的自我保护斗争中,他可能忘记了人的尊严,并只是变成了动物。在这里,存在着或者利用或者放弃,一种困难形势可能赋予他的、赢得道德价值观的机会。并且,这决定了他的受难是否具有价值。 人的内心力量可能使他超越外部命运。这样的人并不仅仅存在于集中营中。在任何地方人们都面对着命运,面对着通过痛苦获得一些东西的机会。 当一个人发现受苦受难就是他的命运时,他就会把受难看成是他的任务;他的惟一的、独一无二的任务。他将不得不承认,甚至在受难中,他在宇宙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减轻他的痛苦,或替他受难。他的独特机会在于,他承担他的负担的方式。 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是为什么人甚至准备去承受苦难的原因,当然,如果他的受难是有意义的话。 人们一旦明白了受难的意义,他将不再通过忽视它们,或者通过抱有虚假的幻想,通过保持虚假的乐观主义来减少或增加集中营的折磨。受难是一种我们不希望背负的任务。我们意识到它对于成就的潜在机会,一种促使诗人里尔克写出“ (有多少苦难等待我们去经受。)”的机会。里克尔在提到“经受苦难”时,就像其他人谈论“经受工作”一样。存在着许多 的苦难等待着我们去经受。因此,需要面对所有的苦难,尽量使软弱的时刻和偷偷的眼泪变得最少。但是,无需为流泪羞耻,因为眼泪表明一个人拥有最大的勇气。承受苦难的勇气。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人羞愧地承认,他们有时也流泪,就像一位难友在答我他是如何克服水肿时坦白,“我把它从身体中哭了出来。” 我们永远也不应忘记,即使当我们面对绝望的情境时,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时,我们也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因为那时可以最大程度地证明人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的困境变成一种人类的成就。当我们不再能够改变一种情境时—想象一下不能治愈的疾病,如不能手术 的癌症—我们将会面对改变自己的挑战。 3.目标的意义 在集中营中,任何致力于恢复一个人的内心力量的努力,首先必须成功地向他展示未来的目标。尼采的话,“那些拥有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任何如何活的问题”,可以成为所有有关囚徒精神治疗法和精神卫生学的指导性格言。每当存在着这样一 种机会时,为了加强他们承受他们存在的可怕的如何活的问题,人们必须向他们提供一个为什么—一个目标。可悲的是,他没有从生活中找到意义,找到目标,找到目的,因而没有生存下去的意义。不久他就迷失了。这种人用来拒绝鼓励观点的典型回答是,“我不再能够从生活中获得什么。”对于这种状态,我们还能给出什么样的回答呢? 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根本转变。我们不得不向我们自己学习,并且,我们不得不教育失去希望的人,我们能够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这并不真正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我们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生活的意义。并作为那些被生活所询问的人,想一想我们自己—每时每刻地。我们的回答必须包括,不是说和思索,而是正确的行动和正确的行为。生活最终意味着担负起发现间题的真正答案,并实现常常向我们每个个体提出的任务。 这些任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迁。“生活”并不是模糊不清的东西,它是具体的事物,正如生活的任务也是真实而具体的一样。它们形成 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命运。没有一个人及其命运可以与其他人及其命运相比较。没有任何情形可以重复,并且,每一种情形都要求人们作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时候,一个人可能发现他所处的形势可能需要他通过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命运。而在另外一些 时候,这有利于他利用一种思想的机会,并用这一方法来实现财富。有时可能只是需要人们接受命运,承担他的苦难。每一种情形都因其独一无二性而突出,并且,总是存在着用来解答由身边的情形提出的问题的惟一正确答案。 对于我们来说,作为囚徒,这并不是远离现实的苦思冥想。它们是仅有的可以帮助我们的思想。它们使得我们远离绝望,甚至在似乎没有机会逃生的时候。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跨越了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阶段,一种将生活理解为通过积极地创造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达到某些目的天真的询问。对于我们来说,生活的意义包括更宽广的生死循环。苦难的循环,死亡的循环。 4. 意义疗法指出获得生活意义的三条大道 a.通过创造一件作品或做一件实事。 b.通过经历某些事或遇到某些人;换言之,意义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发现而且可以在爱中发现。 c甚至某一绝望场合的无助受难者,在面对他不能改变的命运时,也可能超越他自身,超越式地成长,由此来改变自己。他可能将一个人的悲剧转变成为胜利。 5.人类具有三种潜能 :(l)把痛苦转化为成就;(2)从内疚中获得完善自我的机会;(3)从生命的短暂性中获得采取负责性行为的动力。然而,必须牢记的是,乐观主义并不是可以随意命令和调遣的东西。 6.存在的虚空 是一种20世纪广泛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它可能是一种自从人成为真正的人以来必须承受的双重丧失。在人类历史的开端,人类失去了一些基本的动物本能。这些本能深藏于动物的行为之中,并可为动物带来安全。当人从猿成为人之后,这 种安全感就像天堂一样,永远向人类关闭了大门;人必须做出选择。然而除此之外,在近期的发展中人类还经受了另外一种丧失,这种丧失来源于能够支持人类行为的传统的作用正迅速地减小。本能不能告诉他必须做什么,传统没有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有时甚至他自己也不 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于是,他或者想要做其他人所做的 (顺从主义),或者做其他人想要他做的(极权主义)。 7.“矛盾的意向”技术 该技术建立在两种事实之上,一个是恐惧带来他所害怕的,另一个是过度的注意使他所希望的成为不可能。 “学着嘲笑自己的神经症患者可能正在走向自我控制,可能会被治愈的。 矛盾意向还可以用在睡眠障碍的病例中。对于失眠的担心导致了对人睡的过度注意,而它又转而使患者不能这样做。为了克服这一特殊的担心,我通常建议患者不要试图入睡,而是做相反的事,也就是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清醒。换言之,对于人睡的过度关注,产生于不能这样做的预期性焦虑,必须用不要人睡的矛盾意向来代替,而入睡很快就实现了。 矛盾意向并不是万灵药。然而,在治疗【强迫症】和【恐俱症】时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特别是那些以预期性焦虑为基础的病例。而且,它是一种短期见效的治疗方法。然而,人们不应认为这一短期的治疗方法只会产生暂时性的疗效。 8.自由与超越 人并非完全地被规定或被决定,而是可以决定自己或屈服于环境,或勇敢地面对环境。换言之,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人不仅仅是存在,而且还要决定他怎样存在,在下一时刻将成为什么。 出于同样的原因,每个人都有在任何一个瞬间改变的自由。因此,我们只能在一种涉及整个群体的统计分析中预测他的未来;然而,一个人的个性仍然具有不可预恻性。任何一种预测的基础将由生物的、心理的或社 会的条件所表达。然而,人的存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超越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能力。如果可能的话,人能够改变世界,如果需要的话,人能够改变自己。 9.爱的伟大意义——来自作者亲身体验 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真理,它被一些诗人谱成歌曲,并被许多思想家称作是最后的智慧。这一真理是,爱是人可以立志追求的、最终的、最高的目标。于是,我理解了,人的诗歌、人的思想和信仰揭示的伟大秘密所蕴涵的意义:人的拯救是通过爱或被爱来实现的。我理解了,在世上不再拥有任何东西的人,只要他拥有短暂的时间来思念他的爱人,他就可以理解幸福。 爱的意义 爱是理解一个人个性的惟一的、最核心的方法。一个人除非爱另一个人,否则就不能完全认识另一个人的实质。通过他的爱,他就能够看到被爱的人的本质和特征;而且,他甚至还能看到潜在的、尚未实现但应该实现的东西。进一步讲,通过他的爱,他能使被爱者实现 潜在的可能性。通过使他意识到他能够做什么,他应该成为什么,他能够使这些潜能变成现实。在意义治疗中,爱并不仅仅解释为是在所谓升华意义上的性驱力和本能的附带现象。①爱是一种与性一样的初级现象。正常情况下,性是一种表达爱的方法。当性一旦成为爱的 载体,也只有在成为爱的载体时,性才是合理的,甚至是神圣的。因此,爱不应仅仅被理解为是性的副产品;相反地,性是一种用来表达被称之为爱的、最亲密体验的方法。 ①一种作为初级现象的结果而发生的现象。潜力。它将把一个人的悲剧变成一场极大的成功 10.身体比思想更能利用新自由 与思想相比,身体所遇到的障碍则较少。它从第一刻起就充分利用新的自由。它开始贪婪地吃,几个钟头地,甚至半个夜晚地。我们到底能吃多少,这确实令人迷惑。当一位囚徒受邀去附近的一个农家做客时,他吃啊吃啊,然后开始喝咖啡,这使他放松了舌头。然后, 他开始说话,常常一说就是几个钟头。几年来一直存在于他的思想上的压力最终得到了释放。听着他说话,人们得到了一种印象:他不得不说话,他说话的愿望是不可压制的。我认识一些人,他们曾经在短时间内经受过沉重的压力(例如,通过盖世太保的交互讯问),也有过相同的反应。许多天过去了,不仅舌头得到了放松,而且,内心的一些东西也得到了放松;然后,感情突然冲破了奇怪的羁绊。 11.意义的意志 人对意义的寻求是其生命的初级动机,而不是本能驱力的“二次合理化”。这一意义是惟一的、特定的,它必须而且可以被人独自地实现。只有当这个意义实现时,个人追寻生命意义的愿望才能够得到满足。有些作者认为,意义和价值观“只不过是防御机制、反向形成和升华。”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愿意仅仅为了“防御机制”而活,也不准备只因“反向形成”的缘故而死。人能够为他的理想和价值观而活着甚至做出牺牲。 当然,还存在着一种个人关注价值实际上只是为了隐藏内心冲突的情况;但是,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只是代表了一种例外而不是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处理这些虚假的价值,去掉他们的伪装‘。但是,当一个人面对人本质的纯真和坦诚时,也就是人渴望获得尽可能有意义的生活时,这种去除伪装的行为就应立即停止。如果此时不停止的话,那仅仅是这样的情况:号称“去除伪装的心理学家”真正去除的是人“隐藏在内心的动机”,实际上是他的潜意识的需要贬低了人的纯真。 12.存在的挫折 人寻求意义的意志还可能遭受挫折,意义疗法把这一倩况称做“存在的挫折”。“存在的”一词可用于三个方面:〔1}存在本身,尤其是指人类存在的形式; (2)存在的意义;(3)在个体存在中寻求具体意义的努力,即意义意志。 存在挫折也可能导致神经症。关于这类神经症,意义疗法发明了“非心理性神经症”这一术语,用来与表示传统意义上的神经症—心理性神经症形成对照。非心理性神经症并不产生于人的存在的心理维度,而是心灵维度。这是另外 一个用来指代涉及人类这一维度的意义疗法术语〔- 心灵性神经症 心灵性神经症并不是来自于驱力一与本能之间的冲突,而是来自于存在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意义意志的挫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十分明显,在心灵性神经症的治疗中,恰当而足够的治疗方法不是一般的心理疗法,而是意义疗法;一种勇于进人人的特殊维度的疗法。 13.生命的意义总在变化着,但从未停止存在。根据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1通过创造一种上作或做一件实事;(2)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见某个人;(3)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 在生活中发现意义的第二条途径是通过体验某些事物—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文化或最后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通过体验另一个人—通过爱他。 发现生命意义的第三条途径是经受苦难。 受难的意义 14。责任 我希望强调,人必须是有责任的并必须实现其生命的潜在意义,生命的真正意义应当发现于世界之中,而不是在人的内心,也不是在被认为是一个封闭系统那样的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发现生命的意义。我把这一特征称为“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人总是指向或被指向某件事或某个人—一种等待实现的意义或另一个将要面对的人,而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对于自己遗忘得越多—通过将自己献身于所服务的事业或者是他所爱的另一个人—他就越具有人性,就越能实现自我。所谓的自我实现根本不是一种可达到的目标,原因仅仅在于,人越是争取得到,他就越容易丧失。换言之,自我超越只有作为自我超越的副产品时才是可能的。 15。幽默的作用 当囚徒的内心生活变得强烈时,他还能够感受到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的艺术和自然的美。在美的熏陶下,他有时甚至忘记了所处的恐怖环境。 在自我保护的斗争中,幽默是另外一种灵魂武器。众所周知,与人的构成中的其他任何东西相比,幽默在使人远离和超越环境方面的能力更强大,即使它只能维持几秒钟。 16。责任的意义 因为生活中的每一种情形代表了对于人的一种挑战,提出了一种需要他加以解决的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最终,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总之,每个人都应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且,每个人只有通过承担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过成为负责任的人才能对生活做出反应。因此,意义疗法从责任中看到了人的存在的真正实质。存在的实质 这一对于责任的强调反映在意义疗法的无条件告诫中,即:“尽情地享受生活,好像你已经获得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样,错误地来做今天的事!”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这一格言更能刺激一个人的责任感,它引导你去想象,第一,现在就是过去,第二,过去还能被改变和修改。这一观念让人们面对自身的生命有限性 和他自己生命将会终结的现实。 17.精神动力 可以肯定地说,人对于意义的寻求可能引起内在的紧张而非内在的平衡。然而,这些紧张是精神健康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中存在着意义更能帮助人在最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尼采的话存在着许多的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 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的基础,是某种人们已经实现的与还应当努力争取实现的成就之间的紧张,或者是人们已经成为与将要成为之间的差距。这种紧张存在于人的内心,对于人类的精神完满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用将要实现的意义来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生命的意义从潜在状态中激活。我认为人首先需要的是一种平衡的假设是错误的,如同生物学所称做的“内稳态”,即无焦虑状态的观念,人所需要的实际上不是一种无焦虑的状态,而是为了一个有价值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和斗争,、‘种自由选择的任务。 人不应该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业或使命。因此,他的个体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复。因此,每个人的任务与他实现这一任务的特定机会一样,是独一无二的。
回应 2012-05-06 21:57:38 -
陈酌 (名词控)
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 生活上一切熟悉的目标全遭掠夺,剩下的只是“人的最后一件自由”:在既定的境遇中采取个人态度的能力。 每个俘虏就靠这种迟钝和麻木,很快把自己裹进一层极为需要的保护膜里头。 我写出这段微不足遭的经历,是为了表示:有些时候,再冷漠的俘虏,也会被激得满腔怒火--不是为残酷或痛苦而发怒,而是为了切身相关的侮辱。 这样子强化内心生活,就可以在空洞、贫血、孤绝的俘虏生...2012-08-07 17:26:45 2人喜欢
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 生活上一切熟悉的目标全遭掠夺,剩下的只是“人的最后一件自由”:在既定的境遇中采取个人态度的能力。 每个俘虏就靠这种迟钝和麻木,很快把自己裹进一层极为需要的保护膜里头。 我写出这段微不足遭的经历,是为了表示:有些时候,再冷漠的俘虏,也会被激得满腔怒火--不是为残酷或痛苦而发怒,而是为了切身相关的侮辱。 这样子强化内心生活,就可以在空洞、贫血、孤绝的俘虏生涯中,以遁入过往的方式,找到了一个避难的港口。只要你不自羁绊,就可一任想像力驰骋于过往,咀嚼一些无关宏旨、微不足道的前尘往事。你会以怀旧的心情,把这些前尘往事一一加以美化,使其显得遥不可及,也使得你满心渴望再度身临其中。我自己就常在想像中搭上公共汽车,打开家门,接听电话且捻亮电灯。这些琐事和记忆每每令我低徊不已,乃至潸然泪下。 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特质。
回应 2012-08-07 17:26:45
-
吴任桐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以下这段太智慧了,与国内某些大讲“自我实现”的毒鸡汤有云泥之别。“自我实现”实际上是执着于妄念构成的小我,导致人自私自恋自大。—— 人是一种能够负责的物种,他必须实现他潜在的生命意义。我这 样说,是希望强调: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 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同样地,我 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 要"自我超越"(Self-t...2022-04-15 16:06:16 2人喜欢
以下这段太智慧了,与国内某些大讲“自我实现”的毒鸡汤有云泥之别。“自我实现”实际上是执着于妄念构成的小我,导致人自私自恋自大。——
人是一种能够负责的物种,他必须实现他潜在的生命意义。我这 样说,是希望强调: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 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同样地,我 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 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事实上,自我实现也不可能作为存在的目标,理 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人愈是拚命追求它,愈是得不到它。一个人 为实践其生命意义而投注了多少心血,他就会有多少程度的自我 实现。换言之,"自我实现"如果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 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人不能把世界看成光为了表现自己,也不该将它视为只是一种自 我实现的工具或途径。这两种态度,都会使所谓的世界观 (Weltanschauung)变成"世界评价"(Weltentwertung),因而瞧 不起世界。 引自 意义的意志 回应 2022-04-15 16:06:16 -
作者在本书中以学者的身份讲述了其在集中营的经历,其中没有过多悲惨的描述,更多的是以客观的角度讲述并分析其集中营经历中的心态变化,使得人们既能了解集中营的一些生活,也能知道生活在其中的具体感受,情感变化阶段,以及在悲惨生活中,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并在其中找寻到了生存的意义。 读的过程中,感受很深,原来人在遭遇悲惨命运时,心态是这样变化的,第一次了解了集中营这个人间地狱中,人们的心态。作者以克制的状态...
2021-06-23 17:36:17
作者在本书中以学者的身份讲述了其在集中营的经历,其中没有过多悲惨的描述,更多的是以客观的角度讲述并分析其集中营经历中的心态变化,使得人们既能了解集中营的一些生活,也能知道生活在其中的具体感受,情感变化阶段,以及在悲惨生活中,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并在其中找寻到了生存的意义。
读的过程中,感受很深,原来人在遭遇悲惨命运时,心态是这样变化的,第一次了解了集中营这个人间地狱中,人们的心态。作者以克制的状态进行书写,所以读书过程中,你不会陷入悲惨的感受中,反而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态变化,以及作者在悲惨境遇中,如何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的。
我常常会陷入到恐惧中,听到别人悲惨的经历、看到社会上不公的新闻等等,都会有将自己代入其中,不自觉的去感受,常常让自己感到难受,也一直想象着,如果自己处在其中,该如何处理等等,继而感到害怕,希望自己不要遇到种种情况,读这本书时,缓解了我这种情况的部分情绪,虽然不能彻底改变自己,但让我有了预想的一些心理建设。
集中营中,人们反复的经历希望和失望,到最后的绝望,当人们陷入绝望时,他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便很快会死亡。
作者说,人们如果有需要活下去的理由,那他便能承受一切活下去需要经历的“如何”,就是找寻生命的额意义。
作者说,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回应 2021-06-23 17:36:17 -
1. 人一旦发觉受苦即是他的命运,就不能不把受苦当作是他的使命--他独特而孤单的使命。他必须认清: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间孤单而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机运就在于他赖以承受痛苦的态度。 2. 我们不是问生命的一般意义为何,而是问在一个人存在的某一时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义为何。 3. 人类的存在也是如此,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
2021-06-19 16:58:37
1. 人一旦发觉受苦即是他的命运,就不能不把受苦当作是他的使命--他独特而孤单的使命。他必须认清: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间孤单而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机运就在于他赖以承受痛苦的态度。
2. 我们不是问生命的一般意义为何,而是问在一个人存在的某一时刻中的特殊的生命意义为何。
3. 人类的存在也是如此,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
4. 人不应该去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他必须要认清,“他”才是被询问的人。一言以蔽之,每一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5. 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它不是个封闭的体系。
6. 我们无法在所谓的"自我实现"上找到人类存在的真正目标;因为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事实上,自我实现也不可能作为存在的目标,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人愈是拚命追求它,愈是得不到它。一个人为实践其生命意义而投注了多少心血,他就会有多少程度的自我实现。换言之,"自我实现"如果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
7. 虽然传统的心理治疗认为必须要找出病因,但是很可能童年期有一些引起神经官能症的原因,到成年期却另以纯然不同的因素使神经官能症获得缓解。
8. 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要成为什么--在天赋资质与环境的限制之下--他就成为什么。
读于2021.6.14-2021.6.19
回应 2021-06-19 16:58:37 -
王豆瓣 (一切顺利·天天开心)
拉丁语finis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终结或完结,另一种是将要达到的目标。一个人如果不能看见“临时存在”的尽头,他就不能看到生命的最终目的,不能瞄准生命的最终目标。 正在经受磨难的情感,只要我们形成了一种清晰而精确的画面,他就不再是一种苦难。 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跨越了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阶段,一种将生活理解为通过积极地创造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达到某种目的天真的询问。对于我们来说,生活的意义包括更宽广的生...2021-01-02 13:58:04
拉丁语finis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终结或完结,另一种是将要达到的目标。一个人如果不能看见“临时存在”的尽头,他就不能看到生命的最终目的,不能瞄准生命的最终目标。 正在经受磨难的情感,只要我们形成了一种清晰而精确的画面,他就不再是一种苦难。 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跨越了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阶段,一种将生活理解为通过积极地创造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来达到某种目的天真的询问。对于我们来说,生活的意义包括更宽广的生死循环。苦难的循环,死亡的循环。 需要面对所有的苦难,尽量使软弱的时刻和偷偷眼泪变得更少。但是,无需为流泪羞耻,因为眼泪表明一个人拥有最大的勇气,承受苦难的勇气。 没有杀死我的,使我更加强大。 你所经历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从你拿走。 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从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
回应 2021-01-02 13:58:0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华夏出版社 (2010)8.5分 22378人读过
-
Beacon Press (2006)9.1分 1066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15)8.7分 158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8.7分 173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十件你应该在学校就学到的事情 (YorkCheung)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积极心理学读本 (刘建鸿)
- 管理人必看的300本书籍(1) (tony)
- 心理学必读好书 (欣欣向荣)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追寻生命的意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Veronica 2010-09-11 10:19:01
生命潜在的意义。乐观,积极,努力!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都要相信:你永远无法想象自己有多坚强,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只有坚强的权利~
2 有用 我的剑会笑 2011-08-21 00:30:45
作者在二战集中营的心路历程和对自己及身边难友、看守的观察是这本书的亮点。作者强调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人就算在最苦难的时候,也可以保留精神自由和思想独立。不过我以为这个只是少部分人特有的能力/资质,不应该过分强调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外部条件的差异。用70分钟读完此书,谢谢Veronica的推荐。
4 有用 Brenda 2010-02-26 16:20:31
薄薄的一本,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几本书之一,他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自由的选择与人性的可能(尽管我曾经微薄地做过努力),没有人比一个在奥斯威辛、达豪等集中营中幸存下来的心理哲学家更适合撰写这样的一本书。 -人的最后一种自由:“在一种既定的环境里选择他的态度”的能力。 -“任何一位拥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尼采
7 有用 安猪 2014-11-01 12:41:12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0 有用 CaptainZ导导 2011-12-15 18:48:06
人类最易也在最难,最初并最后的自由。
0 有用 食D 2022-05-16 16:10:25
第一部分讲的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更多的是意义治疗法的初级入门介绍。
0 有用 吴任桐 2022-04-15 16:25:45
作者在二战中被关进了集中营,幸运的幸存下来。当时他已经是名精神科医生,在集中营里,他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给难友们鼓劲。书前半部分是集中营经历,后半部分是意义疗法概览,治疗案例并不太多,实操指导不够多,但作者对人和世界的理解特别深邃和中正,强烈推荐。
0 有用 connie(茗) 2022-04-11 15:22:18
幸福是一种能力。值得反复读的一本书。
0 有用 我不是大侠- 2022-04-11 15:13:43
读完依旧深陷空虚的寂静和痛苦是否有意义的漩涡中。
0 有用 茲柏 2022-04-07 12:29:52
为痛苦挖掘意义,改变对痛苦的理解,从而改变心态。大家都说挺好的一本书,我看了看,啥也没记住。当然前半部分集中营的生活是真挺可怕,但已经距离现实生活很遥远了,而且那种极端的环境,很难再🈶重现的机会,所以我感觉一大半儿的内容不适合现下社会去参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