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
译者: 张佐 / 万起光 / 董菁
出版年: 2003-1
页数: 258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软件与系统思想家温伯格精粹译丛
ISBN: 9787302068044
内容简介 · · · · · ·
在计算机领域,一部永恒的经典著作,其特点是它在出版5年后依然值得一读。如果书中的内容在首次出版25年后依然是正确的,那么它绝对是一部非凡的巨著。这一标准适用于《系统化思维导论》这本书。本书关注的不仅限于计算机领域,它更多关注的是人们思考的内容,以及如何去思考这些内容。
作者简介 · · · · · ·
杰拉尔德·温伯格,软件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美国计算机名人堂代表人物,Weinberg & Weinberg顾问公司的负责人。温伯格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总共撰写了30多本书籍和数以百计的论文。在西方国家乃至全球,温伯格拥有大量忠实的读者群,这些“追星族”阅读了温伯格的每本重要著作,他们甚至建有专门的组织和网站,讨论和交流大师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温伯格近年来的每本新书都是在万众瞩目中推出的。
目录 · · · · · ·
世界的复杂性
机械论与机械力学
计算的平方定律
科学的简化与简化的科学
统计力学与大数定律
中数定律
参考读物
思考题
第2章 方法
有机体、类推与活机论
科学家及其分类
系统论信念的主旨
系统论规律的本质
系统化思维的类型
参考读物
思考题
第3章 系统与幻觉
一个系统就是对世界的一种看法
绝对思维与相对思维
系统是一个集合
观察者与观察结果
无关法则
参考读物
符号练习与答案
思考题
第4章 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状态
眼一脑定律
广义热力学定律
功能符号与简化思想
不完全与过于完全
广义互补性原理
参考读物
符号练习与答案
思考题
第5章 观察结果的分解
科学的隐喻
事物与边界
性质与不变法则
分割
强连接定律
参考读物
符号练习与答案
思考题
第6章 对行为的描述
仿真——白箱
状态空间
时间作为行为的基准
开放系统中的行为
不定法则
参考读物
符号练习与答案
思考题
第7章 一些系统问题
系统的三元论
稳定性
存续性
同一性
调节与适应
旧车定律
参考读物
思考题
注释
策划人语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系统化思维导论(银年纪念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系统化思维导论(银年纪念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系统化思维导论(银年纪念版)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系统化思维导论(银年纪念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 更多书评 22篇
-
一些科学家在不同的领域都获得了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恰恰相反,他们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从一个领域搬到了另一个领域。看到这句话,我才领悟到经理曾经在指导我们写论文时说过的:那有那么多新思维,新问题要解决的,你只要将A领域的思维带到B领域来,那么这个思维在B领域就是新思维 新东西,你就很牛了 在罗素看来,信念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而相信某种事物
2012-09-12 14:07 5人喜欢
-
Kevin (定力如磐,行者无疆)
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读后很清爽,更新了不少陈旧的观念。 1. truth 有很多形式,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logical box), 也可以用数学语言(math box)来说,logical box is coarse-grained but strong, 而 数学语言是 fine-grained by flimsy, flimsy 意即很单薄,不足以完全沉重的complexity. 2. 认清问题。热带雨林因为气候变化而减少,问题不在于变化本身,因为地球时时在变,谁也无法阻止。问题在于变化(change)是能被...2014-06-29 09:03 5人喜欢
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读后很清爽,更新了不少陈旧的观念。 1. truth 有很多形式,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logical box), 也可以用数学语言(math box)来说,logical box is coarse-grained but strong, 而 数学语言是 fine-grained by flimsy, flimsy 意即很单薄,不足以完全沉重的complexity. 2. 认清问题。热带雨林因为气候变化而减少,问题不在于变化本身,因为地球时时在变,谁也无法阻止。问题在于变化(change)是能被人类控制。 3. 物理学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探寻自然(nature)的本质,而只是为了揭示自然物体行为中的规律。所以,物理学并不会回答上帝是否存在、宇宙到底是由谁推动的哲学问题。 4. 只有几个部件(parts)的系统很好理解,就像瑞士钟表,只要那些部件都按照一定的尺寸、一定位置放在一起,它们的行为是确定的。但是问题在于,当系统的parts数目到达一定程度时,它的行为就不再那么容易预测了。也就是我们中文所说的“量变导致质变”。系统学关注的是那种常见的中位数系统,也就是系统部件数目既不是只有简单的几个,也不是多到几万亿个(分子数量)的系统的(问题:界限在于哪里呢?),而是数目处于中间的系统。 5. 牛顿的万有定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挑对了假设,把宇宙这个大而复杂的系统简化到了只有几个因子(质量、距离等)的模型,而且他的模型经过实际数据验证过后,误差不大。有了这个模型,人们对宇宙就不再是手无足措了,因为这让人类第一次觉得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6. 随机性是复杂系统可否预测的前提。 7. 人们认识或者设计复杂的系统时,都会用一种separation of concern的方法,把一项我们很关注的性质分离出来。因为人类的智力有限所导致的。 注:隐约记得有一项心理学实验表明,普通人的注意力很有限,一张纸里画了超过9个元素,那么实验者对纸上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程度就会直线下降。 那么问题是,假设有一种外星生物,他们的头脑不同于我们,是3核的,也就是人类的3倍,可以同时接收27个元素的信息,那么这种外星生物在设计系统时,还要使用separation of concern吗? 答案:是的。只不过他们的设计图纸会人们的稍稍复杂一点而已。这是因为复杂的系统元素个数还是远远超过27,除非这种外星生物的运算能力是无限大的,那么他还是要一定的separation来思考。 8.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用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在思考。物理学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是一定会用(质量、时间、安倍),而是(气味、外观、价格)作为思考单位。 9. 类比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它能让我们用很熟悉的东西来解释未知。但类比很多时候是有偏差的,关键是要理解和记住那些偏差。 10. 我最喜欢的一个,英文中有句熟语:In the Kingdom of blind, one-eye man will be the king. 但实际上不会这样,H.G. Wells 分析道,那个one-eye 绝不会被当作king, 而会被当成疯子。 11. 理性思考的目标应该是把我们从传统和经验里解放出来。
回应 2014-06-29 09:03
-
Kevin (定力如磐,行者无疆)
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读后很清爽,更新了不少陈旧的观念。 1. truth 有很多形式,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logical box), 也可以用数学语言(math box)来说,logical box is coarse-grained but strong, 而 数学语言是 fine-grained by flimsy, flimsy 意即很单薄,不足以完全沉重的complexity. 2. 认清问题。热带雨林因为气候变化而减少,问题不在于变化本身,因为地球时时在变,谁也无法阻止。问题在于变化(change)是能被...2014-06-29 09:03 5人喜欢
书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读后很清爽,更新了不少陈旧的观念。 1. truth 有很多形式,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logical box), 也可以用数学语言(math box)来说,logical box is coarse-grained but strong, 而 数学语言是 fine-grained by flimsy, flimsy 意即很单薄,不足以完全沉重的complexity. 2. 认清问题。热带雨林因为气候变化而减少,问题不在于变化本身,因为地球时时在变,谁也无法阻止。问题在于变化(change)是能被人类控制。 3. 物理学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探寻自然(nature)的本质,而只是为了揭示自然物体行为中的规律。所以,物理学并不会回答上帝是否存在、宇宙到底是由谁推动的哲学问题。 4. 只有几个部件(parts)的系统很好理解,就像瑞士钟表,只要那些部件都按照一定的尺寸、一定位置放在一起,它们的行为是确定的。但是问题在于,当系统的parts数目到达一定程度时,它的行为就不再那么容易预测了。也就是我们中文所说的“量变导致质变”。系统学关注的是那种常见的中位数系统,也就是系统部件数目既不是只有简单的几个,也不是多到几万亿个(分子数量)的系统的(问题:界限在于哪里呢?),而是数目处于中间的系统。 5. 牛顿的万有定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挑对了假设,把宇宙这个大而复杂的系统简化到了只有几个因子(质量、距离等)的模型,而且他的模型经过实际数据验证过后,误差不大。有了这个模型,人们对宇宙就不再是手无足措了,因为这让人类第一次觉得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6. 随机性是复杂系统可否预测的前提。 7. 人们认识或者设计复杂的系统时,都会用一种separation of concern的方法,把一项我们很关注的性质分离出来。因为人类的智力有限所导致的。 注:隐约记得有一项心理学实验表明,普通人的注意力很有限,一张纸里画了超过9个元素,那么实验者对纸上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程度就会直线下降。 那么问题是,假设有一种外星生物,他们的头脑不同于我们,是3核的,也就是人类的3倍,可以同时接收27个元素的信息,那么这种外星生物在设计系统时,还要使用separation of concern吗? 答案:是的。只不过他们的设计图纸会人们的稍稍复杂一点而已。这是因为复杂的系统元素个数还是远远超过27,除非这种外星生物的运算能力是无限大的,那么他还是要一定的separation来思考。 8.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用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在思考。物理学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是一定会用(质量、时间、安倍),而是(气味、外观、价格)作为思考单位。 9. 类比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它能让我们用很熟悉的东西来解释未知。但类比很多时候是有偏差的,关键是要理解和记住那些偏差。 10. 我最喜欢的一个,英文中有句熟语:In the Kingdom of blind, one-eye man will be the king. 但实际上不会这样,H.G. Wells 分析道,那个one-eye 绝不会被当作king, 而会被当成疯子。 11. 理性思考的目标应该是把我们从传统和经验里解放出来。
回应 2014-06-29 09:03 -
一些科学家在不同的领域都获得了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恰恰相反,他们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从一个领域搬到了另一个领域。看到这句话,我才领悟到经理曾经在指导我们写论文时说过的:那有那么多新思维,新问题要解决的,你只要将A领域的思维带到B领域来,那么这个思维在B领域就是新思维 新东西,你就很牛了 在罗素看来,信念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而相信某种事物
2012-09-12 14:07 5人喜欢
-
不居 (躺到长椅上,关掉世界的声音)
平均来看,每个科学家大概最多只能做出一个重要的创新。即使一个科学家有足够的能力在自己的分类领域中做出一项创新的同时,还能参与其他分类领域的研究,他的成名也是来自于在个人主要领域的成功,而很少来自于另外的创新。 与上述结论相悖的现象是,一些科学家在不同的领域中都获得了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恰恰相反,他们将自己的思维定式原封不动地从一个领域搬到了另一个领域中。殖民者不一定要掌握殖...2018-12-16 16:41
平均来看,每个科学家大概最多只能做出一个重要的创新。即使一个科学家有足够的能力在自己的分类领域中做出一项创新的同时,还能参与其他分类领域的研究,他的成名也是来自于在个人主要领域的成功,而很少来自于另外的创新。 与上述结论相悖的现象是,一些科学家在不同的领域中都获得了成就——不是因为他们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恰恰相反,他们将自己的思维定式原封不动地从一个领域搬到了另一个领域中。殖民者不一定要掌握殖民地的分类系统,仍然能借助全新的统治方式而成为统治者,就像一个人并不需要学会当地语言,只要全城只有他拥有一支枪、大量子弹以及开枪打人的念头就可以了。 引自 第2章 方法 回应 2018-12-16 16:41 -
不居 (躺到长椅上,关掉世界的声音)
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通才,就应该对任何事物皆不存信念。在罗素看来,信念,就是没有任何证据而相信某种事物。信念中的任何条条框框,都会阻碍思维的自由,因为阻碍通才们在各个领域之间自由穿越。雷琴巴赫提出:对推理能力的追求不在于要求推理的结果与我们的想象相符,而在于让我们的思想从经验和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思维的自由。2018-12-16 16:36 1人喜欢
-
不居 (躺到长椅上,关掉世界的声音)
论坛 · · · · · ·
炒作系统概念 | 来自贰师兄PIO | 7 回应 | 2014-08-14 |
谁有这本书(非复印)啊?求借求卖! | 来自印记 | 1 回应 | 2014-01-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8.5分 428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系统化思维导论(银年纪念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ames Wu 2008-02-24
主要是看不大懂,书应该还是好书
0 有用 eliu 2006-05-25
个人认为翻译是非常糟糕的,温伯格的作品不至于这么晦涩难懂
0 有用 岸上的鱼 2010-06-29
一本很奇特的书,决不仅适用于学计算机的人,当时有些章节没看懂,但觉得是教会以全新视角看到问题的一本书
2 有用 Ferry 2016-03-23
天呐,居然在这本书上发现了之前那本成功学里面所引用的头像。尽管读了不少关于思维智能心理学方法论等等领域的著作,这本书还是启发良多。比《系统效应》更深刻。从更学理的角度表达了芒格的看法
0 有用 Jack 2009-01-21
巍华借我的,囫囵吞枣看了一遍
0 有用 梦多多 2020-11-28
看得比较吃力,每章节后面的思考题,我竟然连题目都看不懂.......看到里面的一些理论有时会有一瞬间的灵感闪现,但是目前无法和现实结合。看这本书就是希望自己能有质的改变,很难吧,或许我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改变,还需要反复琢磨一下这本书。
0 有用 只想海边吹吹风 2020-06-23
多看几遍
0 有用 自治的奴隶 2020-01-08
艰涩受用
0 有用 竹竿仔民 2019-12-31
通才一段印象比较深
0 有用 逸真 2019-09-11
草草翻过一点点 惭愧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