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名家专题精讲“十论十讲”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 (彼岸)
- 【王德威著作】 (易恒)
- 王德威作品 (小米=qdmimi)
- 我的电子书文库 (Todd)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现代中国小说十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木手 2012-01-17 19:04:08
前六讲很有收获,决定去读《老残游记》
0 有用 闲知 2008-12-04 21:20:51
有个看头
5 有用 鹅掌柴 2013-10-02 23:20:35
这本书又挑战我的能力了,读得吃力得很,主要是对较新的文学理论不熟,加上许多作品都没读过。整本书的研究方法给人一种俯瞰的印象,王德威教授以熟稔的理论手法,从许多新鲜的历史和文本视角对作家、作品、创作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方式还非常玄妙,比如《罪抑罚?》中从《三侠五义》、《老残游记》、《活地狱》引申出的对现代官僚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思考,就显得有「拔高立意」之嫌,而且文本自身所传递的信息也应该是超出了这种玄... 这本书又挑战我的能力了,读得吃力得很,主要是对较新的文学理论不熟,加上许多作品都没读过。整本书的研究方法给人一种俯瞰的印象,王德威教授以熟稔的理论手法,从许多新鲜的历史和文本视角对作家、作品、创作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方式还非常玄妙,比如《罪抑罚?》中从《三侠五义》、《老残游记》、《活地狱》引申出的对现代官僚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思考,就显得有「拔高立意」之嫌,而且文本自身所传递的信息也应该是超出了这种玄妙的讨论的。即使如此,却也影响不了这些论述的高明。王德威教授还引用了一种类似「诗史互证」的考据方法,只是考据的对象由诗歌转变成了小说。其试图以这种方式还原文学记忆中的中国现当代历史,乃至于思潮。加诸中国的政治情绪,使得这本文学批评也充满了政治意味。全书的文本分析有所欠缺,而在历史探讨上也缺乏 (展开)
0 有用 钟螺 2015-12-07 13:33:13
进入当代之后就弱了。王德威的视角处理前现代作品很有新意,但对作者自觉很强的作品就很难讲出作者(甚至读者)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来。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3-02-23 15:26:43
第一篇还可以,然后就是扯淡了,胡适成了他的人生目标的时候,功利和偏颇就是他的唯一了。否定了他自己作为晚晴小说代言人的身份。很多都是作者自己的一厢情愿的东西,学术骗子
0 有用 笑对人生 2023-03-13 00:03:56 上海
写动情了,革命+恋爱还有爱欲的论述很好
0 有用 Qazmlp 2023-02-23 15:51:14 山东
沈从文
0 有用 早睡要提醒 2022-11-17 11:50:21 上海
驱魅驱的是露骨写实主义的拟真原则、绝对真理和历史合法性,又赋上毛主义的幽灵和对鬼魅世界的虚构欲望,提出“幻魅现实主义”,游移于文本内外(叙述与人生)和虚实之间,借抽离出相同主题的作品抒发自己的慨叹,于是把虚构、不可知、理性、个人史和国族寓言都卷入混沌之中。
0 有用 王假面7 2022-11-14 17:03:20 山西
炫技与华丽共舞,论述与阐发一色。一流的现代文学评论。
0 有用 野人 2022-10-26 23:39:17 山东
跟大陆的研究方法确实不太一样,很推荐一读。大陆的学科方法可能更偏文本一点,从文本中去抓要素,但文本往往是有限的,必然造成学科研究的限制,最后只能去用考据式的方法还原文学现场。王德威用的是西方的理论,像福柯,汉娜阿伦特,用他们的理论来进行学术研究,专题性更强,这是十分有意思的,比如说研究肺结核与中国现代的集体病症和研究“鬼”的形象在中国小说史的演变,随着五四启蒙的推广,鬼渐渐不出现在小说中,直到改开... 跟大陆的研究方法确实不太一样,很推荐一读。大陆的学科方法可能更偏文本一点,从文本中去抓要素,但文本往往是有限的,必然造成学科研究的限制,最后只能去用考据式的方法还原文学现场。王德威用的是西方的理论,像福柯,汉娜阿伦特,用他们的理论来进行学术研究,专题性更强,这是十分有意思的,比如说研究肺结核与中国现代的集体病症和研究“鬼”的形象在中国小说史的演变,随着五四启蒙的推广,鬼渐渐不出现在小说中,直到改开后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在寻根文学中重新涌现。王德威在序言中说文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历史除魅,这一点很好,评论中茅盾的风流韵事能让普通人知道难能可贵,研究作者的情感经历和小说中情感的走向的一致性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不过不好的一点就是太过于高屋建瓴,比如沈从文那一章,为什么沈从文写作的起点就是批判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