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的原文摘录

  •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的“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计划之前留心了解实际情况。 要了解农村,也要了解城市。 正确的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要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 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的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查看原文)
    redoak 5回复 75赞 2017-01-30 16:44:18
    —— 引自第118页
  • 为什么要学习战争规律?因为要使用这些规律于战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7赞 2012-09-19 20:00:33
    —— 引自第178页
  • 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7赞 2012-09-19 20:00:33
    —— 引自第178页
  • 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的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人办一切事情都难免这种情形,有比较地会办和比较地不会办之分罢了。事情要求比较地会办,军事上就要求比较地多打胜仗,反面地说,要求比较地少打败仗。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地符合起来。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7赞 2012-09-19 20:00:33
    —— 引自第178页
  •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7赞 2012-09-19 20:00:33
    —— 引自第178页
  • 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7赞 2012-09-19 20:00:33
    —— 引自第178页
  •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7赞 2012-09-19 20:00:33
    —— 引自第178页
  • 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⑴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因此,学习和认识的对象,包括敌我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们都是不能解决战争规律的学习和使用的问题的。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武子⑵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7赞 2012-09-19 20:00:33
    —— 引自第178页
  •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查看原文)
    露井桃 1回复 15赞 2021-01-28 16:19:01
    —— 引自章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 长沙新康镇团防局长何迈泉,办团十年,在他手里杀死的贫苦农民将近一千人,美其名曰“杀匪”。我的家乡湘潭县银田镇团防局长汤峻岩、罗叔林二人,民国二年以来十四年间,杀人五十多,活埋四人。被杀的五十多人中,最先被杀的两人是完全无罪的乞丐。汤峻岩说:“杀两个叫化子开张!”这两个叫化子就是这样一命呜呼了。以前土豪劣绅的残忍,土豪劣绅造成的农村白色恐怖是这样,现在农民起来枪毙几个土豪劣绅,造成一点小小的镇压反革命派的恐怖现象,有什么理由说不应该? (查看原文)
    露井桃 1回复 15赞 2021-01-28 16:19:01
    —— 引自章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 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查看原文)
    露井桃 1回复 15赞 2021-01-28 16:19:01
    —— 引自章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 夫权这种东西,自来在贫农中就比较地弱一点,因为经济上贫农妇女不能不较富有阶级的女子多参加劳动,所以她们取得对于家事的发言权以至决定权的是比较多些。至近年,农村经济益发破产,男子控制女子的基本条件,业已破坏了。最近农民运动一起,许多地方,妇女跟着组织了乡村女界联合会,妇女抬头的机会已到,夫权便一天一天地动摇起来。 (查看原文)
    露井桃 1回复 15赞 2021-01-28 16:19:01
    —— 引自章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 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的拥护我们。 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查看原文)
    redoak 4回复 10赞 2017-02-01 14:36:21
    —— 引自第141页
  •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查看原文)
    [已注销] 7赞 2019-06-28 09:55:49
    —— 引自章节:反对本本主义
  • (四)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抛弃实质的观察,是因为他们对于一般情况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如问中国革命高潮是否快要到来,只有详细地去察看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真正向前发展了,才能作决定。既然国际上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发展了,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需要就更迫切了。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因此就造成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一天天扩大、一天天激烈的混战,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发展起来。伴随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军阀混战而来的,是赋税的加重,这样就会促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伴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工业的矛盾而来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帝国主义的让步的事实,这就发展了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资本家从拚命压榨工人找出路,中国工人则给以抵抗。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和政府的赋税加重等项情况,便使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即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更加重了,农民则更加仇恨地主。因为外货的压迫、广大工农群众购买力的枯竭和政府赋税的加重,使得国货商人和独立生产者日益走上破产的道路。因为反动政府在粮饷不足的条件之下无限制地增加军队,并因此而使战争一天多于一天,使得士兵群众经常处在困苦的环境之中。因为国家的赋税加重,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战祸的日广一日,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 (查看原文)
    withinbeyond 6赞 2013-05-13 14:01:53
    —— 引自第101页
  • 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我们固然应该尊重过去的经验,但是还应该尊重自己的经验。 我们只应该采用那些在现时情况下还能适用的东西,我们应该按照现时情况规定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 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战略问题是研究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应该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 学习的使用的方法就是熟识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按照情况活用原则。 关键在于把主观和客观二者之间好好的符合起来。 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手段,将得来的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 把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 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 (查看原文)
    redoak 6赞 2017-02-12 08:41:51
    —— 引自章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你们看,几千年来,那些封建皇帝的城池宫殿还不坚固吗?群众一起来,一个个都倒了。……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过来,发展我们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 (查看原文)
    二木 6赞 2017-07-19 14:51:41
    —— 引自第139页
  •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查看原文)
    退休司机 5赞 2018-03-13 15:50:10
    —— 引自第181页
  •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查看原文)
    三爷 4赞 2017-02-04 13:53:21
    —— 引自第112页
  •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以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查看原文)
    我不豆谁豆 2赞 2018-12-30 20:32:21
    —— 引自第282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58 5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