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亮点在于侯景之乱对西魏政治制度的影响,给了西魏一个稳定的时期,让宇文泰统一权利
学界往往注意侯景乱梁,而对侯景乱东魏较少留意。这影响着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因为从公元534年(东魏天平元年、梁中大通六年)开始到577年(北齐武平元年、北周建德六年、陈太建九年)结束的三国鼎峙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34年到547年(东魏武定五年、西魏大统十三年、梁太清元年)。这是北方二国即西魏东魏战争,南朝萧梁多静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二国战争,实际上是北魏末年大乱引起的战争的延伸和继续。第二阶段,从547年到557年(北齐天保八年、北周闵帝元年、明帝元年、陈永定元年)。这是因侯景乱东魏后三国自身及其相互关系剧烈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使东魏高氏代元氏而建北齐,使萧梁灭亡而陈朝继起,而最具意义的,则是使西魏由最为贫弱的国家一跃而为最具优势的国家,宇文氏也终能废元氏而建北周。
读的时候,总是把侯景匹配到黄渤的形象上。
想象力太多了也不行,行文也大有删减的余地…
資料收集
乱世中有种人能打破平衡,却不能统一乱世
东拉西扯,拖沓冗长.
有些很牵强,夸大或者推测过度的感觉
对于侯景之乱对北方局势的强弱变化的分析较为全面。对于侯景之乱本身特别是乱梁一事提及极少。
最初几章读来论证有些牵强和过度,但是第四、第五章还是论证得不错。作者通过侯景之乱的背景、过程与结果,尝试说明侯景之乱对于后三国时代势力升降中的转折点意义。西魏在侯景乱后的入侵过程中实现了跨有荆益,攫取了更多战略空间,较之于东魏北齐,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益,国力得到增强的同时,改善了四邻的外交关系,并利用东方战乱的间隙,完成了自身的政治改革(八柱国和六官制)(如果将武成帝改革视作周齐战争之后红利的话,那么,西魏北周则更早的实现了自身政治结构安排)。而北齐则囿于内部政争和北境压力,没有能在战乱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江北地也未能保持长久。作者另外认为侯景之乱对于南北增进认同的影响,固然不错,但此之于南朝意义应大于北朝,而称之为社会认同更应视为皇统下坠,而北朝的皇统问题在东西魏分立时就开始了。
其实侯景之乱与周(隋)统一三分的关系之前读其他书也能看出端倪,本书把很多问题细化了,作者出于名师所教,确实有功力
内容重复之处较多,很多话反复出现
拓展到周定三分,看起来就明晰好多
各种资料的收集。其实用不了这么多篇幅的。凑字的感觉。
军事地理与战略的关系作者比较熟稔,而对三国关系的新见迭出有可观。作者后记所列鸣谢之人多有耳闻,可见北大历史系之独霸天下……
大段大段的材料,实在让人眼疼。但不得不说,在分析力度方面,该书还是入木三分的。特别是有关南北认同方面,有实质的启发意义。中间有一部分大量军事地理性质的分析,阅读起来比较痛苦。
一般认为,侯景之乱是萧梁时期侯景所发动的军事叛乱。侯景本来是东魏高欢的部将,后降梁,因不满梁武帝政治,发动叛乱,囚禁梁武帝,武帝幽愤而死。陈霸先和王僧辩讨伐,侯景被部下所杀,动乱结束。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后期的一件大事,学界往往注意到侯景乱梁,而对其乱东魏关注较少。本书正是补充这一点,兼看南北,分析历史。同时,作者力图在更深的层面来说明南北朝时期为何由三分而为南北,由南北而为一统的历史逻辑。本书最后一章富有启发性。作者认为,侯景之乱助成了西魏宇文泰改革,即建立起了八柱国制和六官制,这与侯景之乱在南方所创造的外交环境相辅相成,由此,南北统一的心理不再没有合法性。如作者所说“如果那时北方兼并南方,已不会再出现南人不接受北方正朔的情况(这与淝水之战的社会心理有很大的不同)”。
极少见的宇宙大将军专著加一星。补标。
整理了一堆资料,最后结论约等于零
很好的主题,糟糕的写作。
> 侯景之乱与北朝政局
5 有用 静水沉岩 2010-02-10 16:51:33
亮点在于侯景之乱对西魏政治制度的影响,给了西魏一个稳定的时期,让宇文泰统一权利
2 有用 Adiósardour 2015-01-01 12:29:51
学界往往注意侯景乱梁,而对侯景乱东魏较少留意。这影响着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因为从公元534年(东魏天平元年、梁中大通六年)开始到577年(北齐武平元年、北周建德六年、陈太建九年)结束的三国鼎峙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34年到547年(东魏武定五年、西魏大统十三年、梁太清元年)。这是北方二国即西魏东魏战争,南朝萧梁多静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二国战争,实际上是北魏末年大乱引起的战争的延伸和继续。第二阶段,从547年到557年(北齐天保八年、北周闵帝元年、明帝元年、陈永定元年)。这是因侯景乱东魏后三国自身及其相互关系剧烈变化的时期。这种变化使东魏高氏代元氏而建北齐,使萧梁灭亡而陈朝继起,而最具意义的,则是使西魏由最为贫弱的国家一跃而为最具优势的国家,宇文氏也终能废元氏而建北周。
1 有用 walkerace 2014-12-22 00:13:55
读的时候,总是把侯景匹配到黄渤的形象上。
2 有用 萧湘 2015-11-29 23:53:44
想象力太多了也不行,行文也大有删减的余地…
0 有用 菅原舜水 2010-09-08 20:57:53
資料收集
0 有用 教主饶命 2009-10-10 11:38:14
乱世中有种人能打破平衡,却不能统一乱世
0 有用 珮玄 2012-09-25 09:28:50
东拉西扯,拖沓冗长.
0 有用 马上到站 2013-04-14 23:37:46
有些很牵强,夸大或者推测过度的感觉
0 有用 墨绪 2016-03-23 22:58:52
对于侯景之乱对北方局势的强弱变化的分析较为全面。对于侯景之乱本身特别是乱梁一事提及极少。
0 有用 Tacher 2014-09-23 11:24:26
最初几章读来论证有些牵强和过度,但是第四、第五章还是论证得不错。作者通过侯景之乱的背景、过程与结果,尝试说明侯景之乱对于后三国时代势力升降中的转折点意义。西魏在侯景乱后的入侵过程中实现了跨有荆益,攫取了更多战略空间,较之于东魏北齐,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益,国力得到增强的同时,改善了四邻的外交关系,并利用东方战乱的间隙,完成了自身的政治改革(八柱国和六官制)(如果将武成帝改革视作周齐战争之后红利的话,那么,西魏北周则更早的实现了自身政治结构安排)。而北齐则囿于内部政争和北境压力,没有能在战乱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江北地也未能保持长久。作者另外认为侯景之乱对于南北增进认同的影响,固然不错,但此之于南朝意义应大于北朝,而称之为社会认同更应视为皇统下坠,而北朝的皇统问题在东西魏分立时就开始了。
0 有用 我的子弹还没飞 2011-12-12 09:52:36
其实侯景之乱与周(隋)统一三分的关系之前读其他书也能看出端倪,本书把很多问题细化了,作者出于名师所教,确实有功力
0 有用 四部居士 2020-08-17 17:04:17
内容重复之处较多,很多话反复出现
1 有用 尺八 2014-11-29 11:04:41
拓展到周定三分,看起来就明晰好多
0 有用 涒灘 2019-04-05 20:26:46
各种资料的收集。其实用不了这么多篇幅的。凑字的感觉。
0 有用 隐清 2021-01-13 11:33:01
军事地理与战略的关系作者比较熟稔,而对三国关系的新见迭出有可观。作者后记所列鸣谢之人多有耳闻,可见北大历史系之独霸天下……
0 有用 夜鹿寻 2021-04-05 15:18:48
大段大段的材料,实在让人眼疼。但不得不说,在分析力度方面,该书还是入木三分的。特别是有关南北认同方面,有实质的启发意义。中间有一部分大量军事地理性质的分析,阅读起来比较痛苦。
0 有用 尐田 2021-11-12 19:44:31
一般认为,侯景之乱是萧梁时期侯景所发动的军事叛乱。侯景本来是东魏高欢的部将,后降梁,因不满梁武帝政治,发动叛乱,囚禁梁武帝,武帝幽愤而死。陈霸先和王僧辩讨伐,侯景被部下所杀,动乱结束。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后期的一件大事,学界往往注意到侯景乱梁,而对其乱东魏关注较少。本书正是补充这一点,兼看南北,分析历史。同时,作者力图在更深的层面来说明南北朝时期为何由三分而为南北,由南北而为一统的历史逻辑。本书最后一章富有启发性。作者认为,侯景之乱助成了西魏宇文泰改革,即建立起了八柱国制和六官制,这与侯景之乱在南方所创造的外交环境相辅相成,由此,南北统一的心理不再没有合法性。如作者所说“如果那时北方兼并南方,已不会再出现南人不接受北方正朔的情况(这与淝水之战的社会心理有很大的不同)”。
0 有用 milanpirlo 2021-11-13 01:21:07
极少见的宇宙大将军专著加一星。补标。
0 有用 阿笨猫 2022-01-15 14:36:03
整理了一堆资料,最后结论约等于零
0 有用 乡下老登 2023-05-09 15:06:37 上海
很好的主题,糟糕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