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每月一本大部头 (野原新之助)
- 0.3 待朝夕复 (水獭)
- 中国 (不是瘟神的瘟)
- 书柜常用书(不常用的在床底下?) (慢慢走)
- 2019的书2 (咕国人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帝王观念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中国帝王观念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慢慢走 2021-03-09 15:54:01
条理分明,剖析细致。 1.隋唐帝王在君道实践上,理论完善上的突出贡献。 2.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三纲五常价值观的结合。 3.君主称谓分类:宗法,权势,神化,圣化(重点,道德,哲学,政治三者合一),礼仪称谓。 4.“一”本身的涵义,即无论以何种态度评说君王,都渗透“惟一”意识。 5.阴阳体系中阳的主体地位和支配地位(绝对权威)。 6.泛君崇拜与帝王崇拜的结合。 7.君主起源中宗法立君说与争立君说,养民立... 条理分明,剖析细致。 1.隋唐帝王在君道实践上,理论完善上的突出贡献。 2.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三纲五常价值观的结合。 3.君主称谓分类:宗法,权势,神化,圣化(重点,道德,哲学,政治三者合一),礼仪称谓。 4.“一”本身的涵义,即无论以何种态度评说君王,都渗透“惟一”意识。 5.阴阳体系中阳的主体地位和支配地位(绝对权威)。 6.泛君崇拜与帝王崇拜的结合。 7.君主起源中宗法立君说与争立君说,养民立君说。 8.起源的必然和存在的合理不意味着持续的永恒,彼时政治文化三者合一。 资料部分:二章第7节泛君崇拜2节四正统性(道统与大一统),三章2节二社会起源,四章4节四治民原则及5节三易礼,五章2节道统与君统,六章3节主奴意识,5节中明君英君之别。 (展开)
3 有用 李清医 2022-04-21 13:27:44
研究中国古代皇权/帝制不可不读。
1 有用 孔默 2021-02-09 12:29:34
很有意思,信息量很大。对帝王观念的梳理相当系统,总体上比较宏观,可以此为基础,挖掘更多相关的微观问题 “尊君-罪君”政治文化模式,概括得非常精辟。 中国自古至今的政治,似乎都离不开“泛君论”,这种思想文化模式的内核,是将某一个绝对化权威视作良性秩序的保障:在自然为道(天、天理……),在国为君,在家为父,在学为师,而在古代社会的集中体现便是帝王。尊君的内核,并非尊崇具体某位帝王,而是符合君道的理... 很有意思,信息量很大。对帝王观念的梳理相当系统,总体上比较宏观,可以此为基础,挖掘更多相关的微观问题 “尊君-罪君”政治文化模式,概括得非常精辟。 中国自古至今的政治,似乎都离不开“泛君论”,这种思想文化模式的内核,是将某一个绝对化权威视作良性秩序的保障:在自然为道(天、天理……),在国为君,在家为父,在学为师,而在古代社会的集中体现便是帝王。尊君的内核,并非尊崇具体某位帝王,而是符合君道的理想君主。因此,君主在拥有无上权力的同时,也担负着至大责任,背负着臣民最美好的期许,而这些要求几乎是凡人无法完成的,“罪君”由此应运而生。 然则,无论对具体君主的抨击多么激烈,无论多少次宣判了昏君暴君的死罪,无论推翻了多少个王朝,乃至再也没有皇帝这个名号,人们心中似乎仍然离不开一个绝对化权威。 (展开)
2 有用 觉今非又昨非 2018-11-05 11:29:11
尊君-罪君模式下,君是一切的核心,圣-君的模式使得君既不能被有力制约又不能放开行政,惜乎。
0 有用 tiiiiin 2021-04-27 13:07:18
资料翔实,思路清晰,对本文涉及的主题讨论的极为丰富。第二章从帝王称谓入手,讨论起背后所展现的思路,有点“观念史”与“概念史”的路数,同时也与传播学现在的话语权研究有所接近。但是还是偏向传统历史研究的路书。 如果能在制度上的研究与在思想家的研究中结合,可能会更好地完整呈现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