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鹌鹑的少女 短评

热门 最新
  • 629 Sophie Z 2013-04-10 15:46:15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整本书就这一句……

  • 82 我打算在27岁那年步行去巴格达 2013-12-30 23:01:18

    你今年三十岁,半生即将过去了,青春的岁月就像下午四点半的骄阳,浮金满眼。而当你呷尽手中的咖啡,一饮而天地黯,不过也是浮生一梦。这是独自一人整理一下往事的时候―到了这个年纪,你应该有足够的成熟,不随波逐流地叫做“充电”、“减压”或者“一个人静静地舔伤口”―你需要的是独处,在慎独中重新寻回三分的冷静、七分的宽恕。

  • 83 2013-10-10 17:25:40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69 闲人 2012-10-02 02:21:57

    不知道是篇幅的原因施展不开,还是陶杰本人个性使然,我觉得他这一批杂文尽露小家子气,观点视角又实在大路货,若论毒舌又实在差上海的小宝、毛尖太多。

  • 47 力月西☁️ 2016-02-23 15:29:08

    整本书就那一段 所以我为啥要买

  • 17 敢问小姐芳名 2013-09-07 19:35:22

    对人世毫无善意 刻薄 自以为是

  • 10 仲秋月含颦 2015-03-29 13:51:15

    通过《锵锵三人行》认识了陶杰。喜欢这个节目,索性也买来嘉宾的书来看。总的来说觉得封面上的称赞过誉了,什么香港第一才子——至少在这本随笔集中没有太多体现。我也不怎么喜欢这套书上漫画风格的封面,感觉使得整本书都轻浮起来。当然,他写的也不厚重,权当做小品来读即可,然而我对书的装帧还是挺看重的。总觉得沉稳的格调总好过花哨。陶杰的文字很简短清爽,但对所写的对象,也没什么太深层次的挖掘。可以读,但要想要通过文字体味更多,恐怕要失望了。他毕竟不比得钱钟书、胡适等人,谈不上博古通今,然而很多见解,也是颇为有趣的。书中比较喜欢的篇章有《八爪鱼式的通才》、《动物生活》、《逢樱记》、《摇篮列车》、《缺一张长椅子》和《当时只道是寻常》。陶先生写景很美,善于抓住片刻的动静来呈现平泊的心境,也负有童心,文中也偶有闪光处

  • 18 鹿溪Lucy 2015-08-31 15:57:43

    好久没看过这么三观不正的书了。。

  • 6 晓榕 2015-12-11 10:55:59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一句话

  • 7 朵拉和朵拉 2012-11-07 18:30:43

    只能说这是本新闻评论集,买得实在不太值。个人觉得报刊专栏的写作很特别,不易标新却容易投机讨巧;不易出彩却容易成就虚名;明明观点私人却又需普及大众,所以各专栏频现才子才女。总之陶杰是不是个才子大家我还没看出来,大话家倒是绰绰有余。

  • 7 易思棠 2019-09-14 09:18:51

    十分平凡,甚至有点港式的局促和小家子气,报刊文章,没有什么看不下去,也没什么值得看下去,出书实在不必。

  • 6 玛嘉烈 2014-03-21 20:13:09

    有趣有才且不卖弄 分寸极佳

  • 4 镜饼 2012-11-25 22:44:50

    "这一刻,我不知该说什么,给我一个角色"

  • 7 luna甜味素 2013-08-18 20:25:43

    越读到后面越觉得恶心,尤其是杀鹌鹑的少女那一篇,作者怜悯的目光真是非凡优越

  • 2 苏豆芽 2012-08-27 11:42:02

    第一次看郝杰 还不错

  • 1 画游记 2012-11-05 13:03:51

    读陶杰还是得看针砭时弊的文章,这些千筛万选的小品展现不出他毒舌,而且多有重复。

  • 3 霁月 2014-12-09 12:32:08

    “那一天,你记得,明明没有把他刻意追寻,只是在生命的灵光流闪之间,在命运的回廊,他忽地看见了,而且捉住了你。”

  • 2 蘑菇想了想然后 2013-08-21 15:05:54

    真散 而且中间和后面出现同样的关于好莱坞编剧罢工的事件 不知道是不是前面没说完观点后面补上 不喜欢 好啰嗦 观点也不鲜明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