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宋江三十六人考实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宋江三十六人考实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睡神 2020-02-12 01:51:51
考据太厉害了(献上膝盖
0 有用 zitsunari 2021-12-09 17:40:04
从匮乏的材料里抽出一切蛛丝马迹,辨订也极见功力。佳篇如杨志害死主将小种经略相公,史进称帝;李逵张清呼延灼等几篇就没什么亮点,盖因材料少,两宋间同名的又多。李俊虽然也考不出本事,但录了一则趣闻以「移赠」名号,挺风雅,挺俏皮。 20200726想读
3 有用 百器徒然 2021-04-07 15:13:26
一个顶级水浒发烧友的考据之作,余嘉锡此书,考据精当,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把几位主要人物和历史上真实人物进行了发掘对应。“今于显有可疑者,附著案语,余但条举事迹,以俟论定。盖与其过而废也,宁过而存之耳。”这种治学态度可谓严谨,是爱水浒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青面兽杨志降宋后征辽时坑死了种师中,九纹龙史进降宋后又在四川叛乱,李逵最终降金。如果排除同名同姓的情况,梁山余党的破坏力还是蛮大的。 “考《宋史》... 一个顶级水浒发烧友的考据之作,余嘉锡此书,考据精当,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把几位主要人物和历史上真实人物进行了发掘对应。“今于显有可疑者,附著案语,余但条举事迹,以俟论定。盖与其过而废也,宁过而存之耳。”这种治学态度可谓严谨,是爱水浒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青面兽杨志降宋后征辽时坑死了种师中,九纹龙史进降宋后又在四川叛乱,李逵最终降金。如果排除同名同姓的情况,梁山余党的破坏力还是蛮大的。 “考《宋史》卷一百六十九《职官志》:“政和二年,易武阶官以新名,以旧官右班殿直为保义郎。”宋江以此为号,盖言其武勇可为使臣宋制自内殿承制至三班借职皆为使臣。云尔。呼者自呼之简词,殆亦当时俗语。曰呼保义者,明其非真保义也。”总算让我明白“呼保义”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可惜史料有限,余先生考据的不尽兴,我读得也不尽兴。 (展开)
0 有用 堀河局 2022-12-25 22:10:04 云南
亚马逊电子书:粗制滥造的电子书,内容缺失、排版丢失、标点符号错误,勉强用于搜索、复制。
0 有用 ♪ 2014-05-20 19:57:04
拨开文学与影视形象的外衣 尽力还原水浒可考人物的真实性 可惜有些枯燥
0 有用 四海无人对夕阳 2023-08-13 20:22:59 上海
3.5,考据功夫无可指摘但囿于史料驳杂且姓名重合者太多,半数人物也就只能征引史志备列诸家以俟考订反倒有治丝而棼之感,况且有些材料您老自己也说了“事非信史,不足深论”。
0 有用 堀河局 2022-12-25 22:10:04 云南
亚马逊电子书:粗制滥造的电子书,内容缺失、排版丢失、标点符号错误,勉强用于搜索、复制。
0 有用 废宅朋克少年遊 2022-01-01 22:56:39
(P)李逵以下都是凑数
0 有用 zitsunari 2021-12-09 17:40:04
从匮乏的材料里抽出一切蛛丝马迹,辨订也极见功力。佳篇如杨志害死主将小种经略相公,史进称帝;李逵张清呼延灼等几篇就没什么亮点,盖因材料少,两宋间同名的又多。李俊虽然也考不出本事,但录了一则趣闻以「移赠」名号,挺风雅,挺俏皮。 20200726想读
3 有用 百器徒然 2021-04-07 15:13:26
一个顶级水浒发烧友的考据之作,余嘉锡此书,考据精当,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把几位主要人物和历史上真实人物进行了发掘对应。“今于显有可疑者,附著案语,余但条举事迹,以俟论定。盖与其过而废也,宁过而存之耳。”这种治学态度可谓严谨,是爱水浒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青面兽杨志降宋后征辽时坑死了种师中,九纹龙史进降宋后又在四川叛乱,李逵最终降金。如果排除同名同姓的情况,梁山余党的破坏力还是蛮大的。 “考《宋史》... 一个顶级水浒发烧友的考据之作,余嘉锡此书,考据精当,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把几位主要人物和历史上真实人物进行了发掘对应。“今于显有可疑者,附著案语,余但条举事迹,以俟论定。盖与其过而废也,宁过而存之耳。”这种治学态度可谓严谨,是爱水浒之人不可不读之书。 青面兽杨志降宋后征辽时坑死了种师中,九纹龙史进降宋后又在四川叛乱,李逵最终降金。如果排除同名同姓的情况,梁山余党的破坏力还是蛮大的。 “考《宋史》卷一百六十九《职官志》:“政和二年,易武阶官以新名,以旧官右班殿直为保义郎。”宋江以此为号,盖言其武勇可为使臣宋制自内殿承制至三班借职皆为使臣。云尔。呼者自呼之简词,殆亦当时俗语。曰呼保义者,明其非真保义也。”总算让我明白“呼保义”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可惜史料有限,余先生考据的不尽兴,我读得也不尽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