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三月里,我在小城,看小城三月。萧阿姨让我心疼,从一无所知的天真,到义无反顾的爱的跟随,到一个人孤独的流浪。一些短小的篇幅,没有我的叙述琐碎,却敢这样直面贫穷,直面爱恨。我羞愧自己没有这样的勇气,也心疼自己不敢说出口的忧愁。
这是萧红短篇小说与散文的合集。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是《小城三月》、《后花园》、《家族以外的人》和二萧在哈尔滨忍冻受饿的系列散文。《小城三月》可以看作是萧红对与表哥陆哲舜短暂情缘的追忆与悼念;《后花园》和《家族以外的人》是分别以磨倌和有二伯为主角创作的小说,没有收进《呼兰河传》而独立成章,与《呼兰河传》对照着看,会发现叙事交叠有差异。萧红与弟弟在哈尔滨的意外重逢则写进了散文《初冬》。另外有大量散文描绘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相依相伴度过的拮据日子,那些对饥饿、寒冷、窘迫的描写异常生动而真实,电影《黄金时代》大概就直接取材于这些生活记录。萧红对萧军一直念念不忘是因为他们一起经过患难吧,但萧红并不像会因为爱而迷失的女人,在《买皮帽》中她写道:这不是给爱人买瓜子的时候,吃饭比瓜子更要紧;饿比爱人更要紧。
喜欢的:《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后花园》《山下》。很多篇写到饥饿,没有米了、没有柴烧了、向朋友借钱……想起以前母亲时不时给我讲她的往事,也是很多关于贫穷、饥饿的回忆。萧红写景,是活泼,动感,清新,贴切的,"杨花挂着他了“,”小城被杨花给装满了“,”春,好像它不知道多么忙迫”,“血条一面走着一面更多的画着他的前襟”,“只有红柿子,红得更快,一个跟着一个,一堆跟着一堆”,“八月,风景睡着,树梢不动,蓝天好像碧蓝的湖水,一条云彩也未挂到湖上。楼顶闲淡无虑地在晒太阳”。写人世,饥饿,苦难,哀愁(小城三月),人性的弱点(林姑娘的妈妈为了多要两块钱工资使林失去了工作),时光的斑驳(后花园,写冯二成子,丧母,暗恋,娶妻,生子,然后他们一个一个离去,后来主人也死了又换了主人,他在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
《民国才女系列2》之一。萧红之凛冽秀挺,向来我最为属意。惜乎为抗战所作的诸文灵气几无,拉低了整体的水准。
尤其不喜欢郎华
很多饥饿贫穷的回忆。《鲁迅先生》。
暗恋的极致呀!只有在复杂的民国时期才能写成这样的小说,翠姨爱上的是另一种生活。表面柔美而内心刚强的女性是外表平静我海洋,拥有无限的力量。与她描写的爱情相比,我更喜欢字里行间透出的一种生活氛围:大家庭的合唱,坐着马车在雪天买东西……悠闲是不能购买的奢侈品,许多人缺这个,所以这个时代没有爱情,暗恋更是珍贵。我们急匆匆找个人一起生活,但对生活本身却是越来越麻木。可是萧红似乎走到另一面,一个真实版的松子的一生呀。爱她的人心疼她,自负的人瞧不起她……萧红的传记电影不知拍得怎样了,这么个惹人疼的人真是让人不忍看。活得久一点儿就是胜利呀,亲爱的萧红。
她总是冷,饿,饥寒交迫,是我看得最艰难的一本书。
喜欢萧红的文字,尤其喜欢后花园。起初的生活平淡无味,突然漏尽一些光跟着光影移动。最终又归为平淡。很多篇都是困顿贫穷…
相对于这本书,我更喜欢萧红的呼兰河传,读起来很轻松,虽然也暗讽一些恶习,但是整体还是很美好的
家长里短,有点碎碎念,看一半弃了。
小城三月是印象最深的故事
读完还有记忆的两篇:小城三月和回忆鲁迅先生。中间有好几篇写的“我”和郎华的生活片段,怎么会有这样艰辛的日子,满屏都写满了“饿”字似的。
那时随便翻了翻,没细看。 于2014-10-21 17:47:46
太喜欢萧红了,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当代萧红。
质量参差不齐,小说散文一股脑选在一起。《牛车上》写人在兵荒马乱中疏离的关系,但又有单纯而紧密的维系。《后花园》写得很美,滚热的自然和生活的冷寂交织,结尾写磨坊的冯二成子瞌睡醒来,只见破漏的瓦屋里跳跃着无数条光线,活着,日复一日,不必太多意义。散文写和萧军过日子,两人生计上的困窘,莽撞又追求浪漫,是一拍即合的好玩伴,饿得翻来覆去。
语言实在有特色,且是不经雕琢纯天然。但大部分内容就这两个不过日子的贱骨头,有钱就挥霍没钱就叽歪,吃上顿不管下顿,有一段体现的最为明确:俩人得钱去下馆子,吃猪头肉,5、6碟小菜,6个大馒头,丸子汤,再看隔壁桌稀饭就咸菜。实在叫人可怜不起来,无数篇“饿饿饿”,简直想是为了钱而写
短篇的集子,看了《小城三月》和《回忆鲁迅先生》两篇,诚如止庵先生所说,真是佳作。标记一下,以后有机会再看其他篇目,或者没有机会,就不看了。
太琐碎,我很难读进去。九寨到成都的路上堵了太久,睡着好几次,迷迷瞪瞪好歹读完了。正在不知哪里的一个隧道里,灯光朦朦的,发动机和空调哄哄作响,人声好像都离得远了。
至,春意挂上了树梢
> 小城三月
4 有用 HeeD-33 2016-03-12 13:05:34
三月里,我在小城,看小城三月。萧阿姨让我心疼,从一无所知的天真,到义无反顾的爱的跟随,到一个人孤独的流浪。一些短小的篇幅,没有我的叙述琐碎,却敢这样直面贫穷,直面爱恨。我羞愧自己没有这样的勇气,也心疼自己不敢说出口的忧愁。
0 有用 歌辞 2014-11-29 09:02:38
这是萧红短篇小说与散文的合集。读完之后印象最深的是《小城三月》、《后花园》、《家族以外的人》和二萧在哈尔滨忍冻受饿的系列散文。《小城三月》可以看作是萧红对与表哥陆哲舜短暂情缘的追忆与悼念;《后花园》和《家族以外的人》是分别以磨倌和有二伯为主角创作的小说,没有收进《呼兰河传》而独立成章,与《呼兰河传》对照着看,会发现叙事交叠有差异。萧红与弟弟在哈尔滨的意外重逢则写进了散文《初冬》。另外有大量散文描绘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相依相伴度过的拮据日子,那些对饥饿、寒冷、窘迫的描写异常生动而真实,电影《黄金时代》大概就直接取材于这些生活记录。萧红对萧军一直念念不忘是因为他们一起经过患难吧,但萧红并不像会因为爱而迷失的女人,在《买皮帽》中她写道:这不是给爱人买瓜子的时候,吃饭比瓜子更要紧;饿比爱人更要紧。
0 有用 异乡人 2013-05-08 15:19:03
喜欢的:《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后花园》《山下》。很多篇写到饥饿,没有米了、没有柴烧了、向朋友借钱……想起以前母亲时不时给我讲她的往事,也是很多关于贫穷、饥饿的回忆。萧红写景,是活泼,动感,清新,贴切的,"杨花挂着他了“,”小城被杨花给装满了“,”春,好像它不知道多么忙迫”,“血条一面走着一面更多的画着他的前襟”,“只有红柿子,红得更快,一个跟着一个,一堆跟着一堆”,“八月,风景睡着,树梢不动,蓝天好像碧蓝的湖水,一条云彩也未挂到湖上。楼顶闲淡无虑地在晒太阳”。写人世,饥饿,苦难,哀愁(小城三月),人性的弱点(林姑娘的妈妈为了多要两块钱工资使林失去了工作),时光的斑驳(后花园,写冯二成子,丧母,暗恋,娶妻,生子,然后他们一个一个离去,后来主人也死了又换了主人,他在磨房里平平静静地活着。
0 有用 天禄阁校书郎 2015-07-27 09:26:49
《民国才女系列2》之一。萧红之凛冽秀挺,向来我最为属意。惜乎为抗战所作的诸文灵气几无,拉低了整体的水准。
0 有用 竟然有人 2013-04-23 17:48:06
尤其不喜欢郎华
0 有用 顷禾 2014-09-18 15:29:00
很多饥饿贫穷的回忆。《鲁迅先生》。
0 有用 田丛丛 2014-06-03 16:44:49
暗恋的极致呀!只有在复杂的民国时期才能写成这样的小说,翠姨爱上的是另一种生活。表面柔美而内心刚强的女性是外表平静我海洋,拥有无限的力量。与她描写的爱情相比,我更喜欢字里行间透出的一种生活氛围:大家庭的合唱,坐着马车在雪天买东西……悠闲是不能购买的奢侈品,许多人缺这个,所以这个时代没有爱情,暗恋更是珍贵。我们急匆匆找个人一起生活,但对生活本身却是越来越麻木。可是萧红似乎走到另一面,一个真实版的松子的一生呀。爱她的人心疼她,自负的人瞧不起她……萧红的传记电影不知拍得怎样了,这么个惹人疼的人真是让人不忍看。活得久一点儿就是胜利呀,亲爱的萧红。
0 有用 花木本心 2015-10-24 09:05:18
她总是冷,饿,饥寒交迫,是我看得最艰难的一本书。
0 有用 丢垃圾 2017-11-24 17:08:09
喜欢萧红的文字,尤其喜欢后花园。起初的生活平淡无味,突然漏尽一些光跟着光影移动。最终又归为平淡。很多篇都是困顿贫穷…
1 有用 ⊙ω⊙⊙ω⊙⊙ω⊙ 2018-01-16 10:01:23
相对于这本书,我更喜欢萧红的呼兰河传,读起来很轻松,虽然也暗讽一些恶习,但是整体还是很美好的
0 有用 叶不归 2017-01-10 13:56:02
家长里短,有点碎碎念,看一半弃了。
0 有用 未树谢 2017-05-11 16:46:00
小城三月是印象最深的故事
0 有用 qyllyoooo 2019-05-10 09:21:21
读完还有记忆的两篇:小城三月和回忆鲁迅先生。中间有好几篇写的“我”和郎华的生活片段,怎么会有这样艰辛的日子,满屏都写满了“饿”字似的。
0 有用 在水一方 2018-04-19 14:44:33
那时随便翻了翻,没细看。 于2014-10-21 17:47:46
0 有用 王建国 2019-11-05 13:28:23
太喜欢萧红了,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当代萧红。
0 有用 Vo 2020-06-20 20:05:56
质量参差不齐,小说散文一股脑选在一起。《牛车上》写人在兵荒马乱中疏离的关系,但又有单纯而紧密的维系。《后花园》写得很美,滚热的自然和生活的冷寂交织,结尾写磨坊的冯二成子瞌睡醒来,只见破漏的瓦屋里跳跃着无数条光线,活着,日复一日,不必太多意义。散文写和萧军过日子,两人生计上的困窘,莽撞又追求浪漫,是一拍即合的好玩伴,饿得翻来覆去。
0 有用 masquerade 2017-08-22 13:51:46
语言实在有特色,且是不经雕琢纯天然。但大部分内容就这两个不过日子的贱骨头,有钱就挥霍没钱就叽歪,吃上顿不管下顿,有一段体现的最为明确:俩人得钱去下馆子,吃猪头肉,5、6碟小菜,6个大馒头,丸子汤,再看隔壁桌稀饭就咸菜。实在叫人可怜不起来,无数篇“饿饿饿”,简直想是为了钱而写
0 有用 张鑫flare 2015-02-15 10:48:21
短篇的集子,看了《小城三月》和《回忆鲁迅先生》两篇,诚如止庵先生所说,真是佳作。标记一下,以后有机会再看其他篇目,或者没有机会,就不看了。
0 有用 浅云归 2016-09-14 17:56:21
太琐碎,我很难读进去。九寨到成都的路上堵了太久,睡着好几次,迷迷瞪瞪好歹读完了。正在不知哪里的一个隧道里,灯光朦朦的,发动机和空调哄哄作响,人声好像都离得远了。
0 有用 离离菊上草 2013-12-16 19:20:16
至,春意挂上了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