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马特遗书的书评 (168)

Shirleysays 2012-09-21 20:53:10

若不向世界妥协,就接受被它伤害

文\Shirleysays 如果邱妙津还活着,要有四十三岁了,可以完全地逃出年少轻狂了吧。但是,她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出逃了,逃出了人潮拥挤的冰冷,逃向温暖的天堂。自从兔兔(她与女友的宠物)跑去了冷寒宫,她就开始做着去寻找兔兔的准备,这本《蒙马特遗书》就是她准备告别的一部...  (展开)
雨读 2012-09-20 13:43:03

是孤独的呓语成就了一切

邱妙津和顾城是同出一辙的灵魂,他们是由百分之百的毒性、百分之百的香气、百分之百的敏感度调和而成的。他们天生就渴望绝对,他们天生就面朝死亡。世间行走的时间里自然会经历巨大又巨大的痛苦,但想必也能获得纯度极高,我们无法体会的幸福。 邱妙津对于潜藏在自我内心最明...  (展开)
未命名温柔 2013-06-20 12:13:44

写在邱妙津忌日

今天是邱妙津可考的忌日。18年前的今天,还是巴黎八大的她在写完这十余封给前女友絮的绝笔信之后,用水果刀刺胸而死。 《蒙马特遗书》是我读的她的第一本著作,而今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我与许多人一样,读这本书之前只对她进行了以上一句话的了解,了解她的性取向和激烈的死法...  (展开)
黄鹤楼下 2013-05-26 15:54:58

夜读邱妙津(转)

外面在下雨,雨点落在地面的声音如有什么在蚕食着时间,算是秋雨吧,天气会慢慢转凉,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最难熬的夏天给熬过去了——在某一天的深夜中。 你看,我还没有睡,双眼鳏鳏,床头堆满了新旧书,一本本翻看,一本本放下,然后联线上网,找一个女子...  (展开)
aurorum 2012-09-02 23:37:36

向死的独白

我不清楚她的思维到底受了多少法国的影响,但的的确确有浓重的法式滋味。法国人写《第一口啤酒》,思维情节写得太细,是太匆忙和现实的现今中国人怎么也欣赏不了的。 她的文字的确动人,如果你不以太过理性的思维去排斥她的呓语。她对自己内在深挖,很容易呼应出读者心里的一...  (展开)
白井黑子阿尼娅 2013-03-18 18:03:30

人其实不能定义自己的性别

读一本书就像吃一餐饭,各人的目标和进程都不同。有人大快朵颐为了享受果腹感;有人在细嚼慢咽里观察周遭宾客和自己;有人单纯就是当做营养餐在吃,郁郁寡欢的苦修可以战胜自我的无知,包装华丽的自己,同时也丧失掉一部分听欲望说话的愉快;最乐此不疲的那群人是美食评论家,...  (展开)
小楼 2012-10-26 10:22:07

蒋勋:我的盲点(完整版)

我的盲点 ——序邱妙津简体版作品集 在文学的阅读上我有我的盲点。 知道是“盲点”,却不愿意改,这是我近于病态的执着或耽溺吧。 年轻的时候,迷恋某些叛逆、颠覆、不遵守世俗羁绊的创作者,耽溺迷恋流浪、忧愁、短促早夭的生命形式。 他们创作着,用文字写诗,用色彩画画,...  (展开)
小楼 2012-10-26 10:11:57

骆以军:时光踯蹰(完整版)

时光踯蹰 一个试图构造自我的人是在扮演造物者,这是一个观点:他违反自然,是个渎神者,令人厌恶到极点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你可以看出他的悲情,他奋斗过程、冒险意愿中的英雄精神:不是所有的突变者都能够存活,或者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移民都学会、也能够变化...  (展开)
于夕 2013-05-25 22:42:39

爱情,一种仪式

爱情在多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仪式,一场自我沉溺的表演? 读《蒙马特遗书》的时候,我感到疑惑。与她的文字,她的同性之爱一样,邱妙津的死亡同样成为被多重解读与消费的对象。在这个一切都成为同质化商品的年代,富有仪式感的自死难道不是当中最不平庸的一样?——26岁的女青年...  (展开)
柳凝玉 2013-01-21 22:24:54

尘封时光的遗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3-1-21 星期一 天气晴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不知怎地便念起这句诗来,大约因为这冬日的午后阳光清爽可人的缘故罢,忽地心中升起一丝清凉意,像极了初秋的干净清朗来。 这时候饮一口花茶,让茉莉的清香氤氲在唇齿间,回首赏玩赏玩冬阳,还有角落里未褪全的残雪,倒...  (展开)
小仙为爱走钢索 2012-11-09 14:15:05

你若不曾用力爱过,当然不会懂得

同样是同志身份的女作家,我忍不住将邱妙津与温特森放在一起比较。二人的文字都是同样有力而直叩心灵,但情感上的体验却是不同。 读邱妙津的文字,仿佛是看到某个时刻的自己,那些在爱里的纯净与绝对,忘我的坦诚与交付,在失爱后的绝望与无助。这一切都像是慢镜头重...  (展开)
沈昆默 2012-09-25 17:51:44

像鳄鱼那样爱你

拦路雨偏似雪花。很多年之后,台湾女子邱妙津来到东京,与恋人一起赏樱花。说起来是恋人吧,并非很准确。两个长久相知的人,曾经相爱相分离又重新聚首的两个人,陪着一辆破旧的脚踏车重逢。邱妙津在《蒙马特遗书》里写道,“火红的夕阳闪耀在远方果林农田的更远方,却也清晰巨...  (展开)
两条尾巴 2022-08-13 20:14:50

关于《蒙马特遗书》的私人体验

本来不打算写书评的,因为不会。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想说。就像没想到看到最后写“絮的一只脚抬起来,兔兔竟然整个小身体攀上她的脚后跟悬在半空中。”这里,想到了那个画面,终于忍不住流泪。 之前一直不解为什么许多人都说进不去邱妙津的世界,看她写到太宰才明白。我们是在同一...  (展开)
三狗大将军 2016-01-12 21:12:30

我去蒙马特

几年前这本书就和《鳄鱼手记》一起到手。读了鳄鱼手记却没有读它,是因为觉得还没到恰当的时机。到德国两年多,年已二十六(与她自杀时同岁),去了巴黎,也专门去了蒙马特,是时候读它了。读的过程中就已清楚,这本书,这种叙说的方式,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应该觉得...  (展开)
铜锣烧好甜 2019-07-10 21:16:41

给Zoë (代《蒙马特遗书》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Zoë: 我也不知为何,但读完你的《蒙马特遗书》,便想着要写封信给你。这是多么荒谬的举动,因为你不可能读到这些文字,也没有任何意义。可是,仍然是想写,或许从书信的角度,更容易组织文字与情感,能让沉闷于内心的情感被疏导出来,有呈现在纸上的可能。而书写,有时候也...  (展开)
知北君 2024-07-17 23:12:32

几句闲话

最近看赖香吟的《其后》,里边《春暖花开》一章是回忆当时邱妙津在最后一个月来东京找她的一些过往。我在看的过程中好几次联想到了《鳄鱼手记》 我觉得邱妙津在身心俱病之际去东京,想要得到的陪伴和关怀是类似这样的: 这样的: 可是实际得到的却是这样的: 这样的。 一定很失...  (展开)
浮白 2021-08-19 22:48:55

纯真的灵魂

从第一次读《蒙马特遗书》,到如今约莫已有快十年的时间。我变了很多,无论是从性情还是心境上,邱妙津一直定格在那里。 诚心来讲,尽管这部作品于我的影响很深,我却几乎从未向人推荐过它,过去是不敢,今时今日,更多的是不忍。 这是一本书信集,收录了邱妙津在最后的日子里...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共168条)

订阅蒙马特遗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