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学私藏_韩少功 (安地)
- 2012新文艺畅销精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新文艺 人文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读100本书 (就叫我铿爷吧)
- 我的书(贰) (BeyondKnow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熟悉的陌生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抹茶红豆 2014-06-04 16:00:52
这个人的名字一直让我觉得很有年代感,近日一见,发现他很是具有前瞻性和现代性啊。
0 有用 freezingmaple 2013-07-21 02:15:25
比他的短篇小说好看
3 有用 愚公∞ 2016-09-16 13:17:28
与韩少功的小说相比,他的散文集相对散漫一些,主题并不集中,但是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他对于文学、语言、历史、政治等问题的思考。对于专家而言,他的作品未必深刻,但是作为作家,对于文字的感悟,则要比学院里的书生多了几分娴熟。我是挺喜欢看这种通俗白话进行的思考,这东西不需要多高深的学问,只要抓住主题,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就好。这也是传统中国文学的特征,并不逻辑严密,但是文字轻松,内容有趣。从内容上说,《... 与韩少功的小说相比,他的散文集相对散漫一些,主题并不集中,但是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他对于文学、语言、历史、政治等问题的思考。对于专家而言,他的作品未必深刻,但是作为作家,对于文字的感悟,则要比学院里的书生多了几分娴熟。我是挺喜欢看这种通俗白话进行的思考,这东西不需要多高深的学问,只要抓住主题,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就好。这也是传统中国文学的特征,并不逻辑严密,但是文字轻松,内容有趣。从内容上说,《文革为何结束》这篇文章,对于文革中的许多现象加以记录,把他看到和认识的许多朋友的真实经历加入其中,我觉得这对于历史多了一份记录,少了一些激情。我们还是应该从事实入手,而不是从激情和立场出发来认识这段历史,但是这样做实在太难了。 (展开)
3 有用 拉鸟 2014-04-01 22:09:50
大有收获,相见恨晚,文笔和视野都令人惊讶,九十年代的韩少功就已经生猛成这样,今天我读来,也有发掘到一座富矿的兴奋感。
0 有用 Sofie 2020-06-14 13:51:25
凤凰读书:喝水与历史;中国没有欧洲十五世纪前一次次流行病疫造成的人口大减,但也可能因此而丧失了欧洲十六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发明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明浪潮不过是对人力稀缺的补偿和替代。又比方说,中国古人避免了放血、灌肠、禁食一类瞎折腾,但人口强劲繁殖又构成巨大人口压力,构成了巨大的粮食危机,从而使重农主义势在必行。再往下走一步,从重农主义出发,安土重迁、农尊商贱、守旧拒新、家族制度等等都变得... 凤凰读书:喝水与历史;中国没有欧洲十五世纪前一次次流行病疫造成的人口大减,但也可能因此而丧失了欧洲十六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发明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发明浪潮不过是对人力稀缺的补偿和替代。又比方说,中国古人避免了放血、灌肠、禁食一类瞎折腾,但人口强劲繁殖又构成巨大人口压力,构成了巨大的粮食危机,从而使重农主义势在必行。再往下走一步,从重农主义出发,安土重迁、农尊商贱、守旧拒新、家族制度等等都变得顺理成章。一旦粮食出现缺口,人命如草、官贪匪桿、禁欲主义、战祸连绵等等也就难以避免;如果不是流行病疫使欧洲人口减至六千万以下,欧洲哪有那么多荒地来牧牛放马?当这个国家的人口从清代初期的一亿再次爆炸到三亿多(有一说是四亿多),远远超出了农业生产力的承受极限,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人命是没法珍贵得起来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