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副标题: 那些改变了他一生的书
原作名: Hitler's Private Library
译者: 孙韬
出版年: 2012-12
页数: 295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5505459
内容简介 · · · · · ·
有些独裁者自己手不释卷,老从书里取灵感,干下了杀人无算的大业,偏偏又不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读书,还要焚书坑儒,毁千古文明于一世。你说,读书对这种人来讲到底是好是坏?我指的这个人是希特勒。
——梁文道
希特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天才演说家,素食主义者,极端独裁分子?……对他的 思想、行为,甚至他的世界观、性格的分析研究,世界上已有的各类作品早就汗牛充栋了。但你手中正拿着的这本书绝对是最独一无二的!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书作者通过潜心研究希特勒在藏书中写下的大量批注,认真分析他在各时期发表的言论与他所读之书的内在联系,生动描述了他从年轻下士到成为疯狂刽子手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希特勒在其一生之中收藏了哪些书,这些书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怎样改变了他的人生。同时,书中还展示了数十幅珍贵的图片资料,包括希特勒的藏书票、签名、批注、素描画、...
有些独裁者自己手不释卷,老从书里取灵感,干下了杀人无算的大业,偏偏又不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读书,还要焚书坑儒,毁千古文明于一世。你说,读书对这种人来讲到底是好是坏?我指的这个人是希特勒。
——梁文道
希特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天才演说家,素食主义者,极端独裁分子?……对他的 思想、行为,甚至他的世界观、性格的分析研究,世界上已有的各类作品早就汗牛充栋了。但你手中正拿着的这本书绝对是最独一无二的!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书作者通过潜心研究希特勒在藏书中写下的大量批注,认真分析他在各时期发表的言论与他所读之书的内在联系,生动描述了他从年轻下士到成为疯狂刽子手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希特勒在其一生之中收藏了哪些书,这些书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甚至怎样改变了他的人生。同时,书中还展示了数十幅珍贵的图片资料,包括希特勒的藏书票、签名、批注、素描画、插图、照片、信件、赠言,等等。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深度剖析希特勒的1.6万本私人藏书,还原希特勒思想形成始末。它是第一部从希特勒阅读的书籍中透视他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的著作,被评为“解读最洞悉其思想、最深入其灵魂”的作品。它既是一部隐匿在书架中的“希特勒传”,也是一部伟大的学术作品,为人们研究希特勒提供了极有见地的独特视角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英文版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凤凰卫视等媒体的重点关注,迄今为止已被译成3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
梁文道先生在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中连续两期隆重推荐本书:
《开卷八分钟》2010年3月29日节目第一次推荐:http://t.cn/aBtr82
《开卷八分钟》2010年3月30日节目第二次推荐:http://t.cn/aBtdhS
☆美国《华盛顿邮报》年度瞩目好书、年度最佳图书
☆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最佳图书、年度最热假期读物
作者简介 · · · · · ·
提摩西·赖贝克(Timothy W. Ryback),美国学者,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并获得该校博士学位。他还曾为《纽约客》、《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撰写欧洲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文章。目前,他担任法国巴黎国际外交学院(Académie Diplomatique Internationale)副秘书长(Deputy-Secretary General),与妻子和三个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目录 · · · · · ·
前 言 焚书者
卷 一 一战前线阅读的时光
1915 年 11 月底,这个星期一沉闷无聊。巴伐利亚第 16 步兵团预备役下士阿道夫•希特勒从兵营中走了出来,朝着佛尼斯小镇走去。他不是去买烟或酒,而是去买一本书——《柏林》,由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马克思•奥斯邦撰写的柏林建筑史。
卷 二 导师之过
德国政治家迪特里希•埃卡特送给希特勒《培尔•金特》一书时,在书中写道:“致亲爱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埃卡特是希特勒的资助人、导师,他还如同希特勒的父亲一般。更重要的是,希特勒的所有思想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
· · · · · · (更多)
前 言 焚书者
卷 一 一战前线阅读的时光
1915 年 11 月底,这个星期一沉闷无聊。巴伐利亚第 16 步兵团预备役下士阿道夫•希特勒从兵营中走了出来,朝着佛尼斯小镇走去。他不是去买烟或酒,而是去买一本书——《柏林》,由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马克思•奥斯邦撰写的柏林建筑史。
卷 二 导师之过
德国政治家迪特里希•埃卡特送给希特勒《培尔•金特》一书时,在书中写道:“致亲爱的朋友阿道夫•希特勒。”埃卡特是希特勒的资助人、导师,他还如同希特勒的父亲一般。更重要的是,希特勒的所有思想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
卷 三 希特勒三部曲
希特勒的写作欲望与日俱增,他开始创作记录自己在慕尼黑的政治生涯的书。 1923 年 12 月时,他写的是《清算》;1924 年春天拓展为《与谎言、愚蠢和懦弱奋战四年半》;而到了夏季,他要写的已经是如狄更斯那般复杂的史诗作品了。该书正式发行时的书名更加简洁——《我的奋斗》。
卷 四 美国“圣经”
美国优生学家麦迪逊•格兰特的《伟大种族的消逝》在 20 世纪 20 年代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移民政策和优生学法律,也为希特勒铸就了种族观念的基本框架。希特勒在演讲和写作中大篇幅地引用这本书中的某些段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佐证。
卷 五 失落的哲学家
希特勒悠然地对德国电影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说:“年轻的时候,我没有机会接受应有的教育。但是,我每天晚上都要读一到两本书,即便夜已经很深了。”他说,阅读是他获得知识的首要途径,是他为公开演讲选取有用材料的方式。“当一个人‘付出’时,他同时也在‘获取’。而我从书中获取我之所需。”他说。 卷 六 两本书的暗战
纳粹党思想领袖阿尔弗雷德•罗森伯格的《隐秘的 20 世纪》集结了异端思想,拥护了一夫多妻制、强制绝育等观念。该书被列入禁书名单,但随着被禁一事反而一夜 之间变得家喻户晓。希特勒彻底厌倦了教会与罗森伯格的这本书之间的无休无止的混战。他否定了这本书,因为它是“思维可怕、复杂而又小心眼的波罗的海市井小人物” 的思想产物。
卷 七 神圣的启示
在希特勒留存下来的神秘主义书籍中,最有趣的一本无疑是《世界之法则》,它是一份没有公开出版的专著,作者是马克西米利安•里德尔。书中附有两页示意图,画 出肉体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人运用智慧融入自然世界的方法。里面有很多铅笔批注,标出自然和精神世界两者的关系。
卷 八 二战前线阅读的日子
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弗雷德里克•奥克斯纳在对希特勒的私人藏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披露了这位纳粹领导人将近一半的藏品。“大约有 7000 册书”都是关于军事的,内容包括海军军舰、飞机和装甲车年鉴等。希特勒声称自己对军事问题产生兴趣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孩提时代。
卷 九 二战中的希特勒
希特勒所收藏的瑞典籍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洲际战争中的美国》如今已经遗失。但这本书对希特勒影响颇深,他通读了这本政论专著,然后写信给作者:“我已拜读了您的新作,感谢您详尽记录了我在战争开始时为波兰所做的贡献。”在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周年纪念日上,他也提到这本书:“感谢这本书,因为它原原本本地将我递交给英国的波兰计划展示了出来。”
卷 十 奇迹的延宕
纳粹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送给希特勒托马斯•卡莱尔撰写的《腓特烈大帝传》。他说,自己被这位身处逆境却仍然英勇向前的普鲁士国王所打动。希特勒曾和戈培尔讨论过,腓特烈大帝在时间的洪流中造就了历史,名垂史册,而他们自己则需要学习这种智慧和能力,以便在几个世纪后也能被他人视作“具备极强适应能力的伟大英雄”。
后 记 书之命运
致 谢
附 录
索 引
...(展开全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戈培尔送给希特勒卡莱尔撰写的《腓特烈大帝传》出版于1858-1865年,厚达2100页。这部史诗巨作不仅激发了希特勒对腓特烈大帝的崇拜之情,让他毕生都全情关注这位伟人,而且他欣然接受了书中为这位统治者总结的统治观念和历史观点。 作为一位伟人论者,卡莱尔认为“人类历史因伟大人物所做的贡献才得以发展”。他看不起政府。“民主从未光顾我们,一切都只是自欺欺人的传闻。在它自我消解后,大部分的进程才能完成。”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独裁统治者应该被尊敬、被研究、被效仿,无论他有多少缺点。“其中一个好处便是,伟人能以各种方式为同伴谋取利益。”卡莱尔写道:“但有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将没有作出贡献的人视为伟人。” 一位批评家曾说,卡莱尔花了7年时间,“痛苦地”尝试如何让腓特烈大帝“公开出现”在欧洲公众面前。实际上,卡莱尔因此而沉醉于他的伟大事业中。他十分敬仰这位18世纪的专制君主。这位 君主“让世界陷入赤贫”,跌入“无底深渊”,让敌人“坠入毁灭性的窘境之中”。他“着迷”于这位国王的“极端禁欲主义”。他“伟大的思想和意识令人骄傲”;他的眼睛更为特别,“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警觉又敏锐”,散发 着“伟人内心的光芒,犹如广阔海洋中心的光辉与火焰一般摇曳着、闪烁着”。卡莱尔发现腓特烈是个“奇迹”。他不断在毁灭的边缘游走,甚至企图自杀,但却又“凭借少数普鲁士军队对抗着整个欧洲。年复一年,坚持了7年时间,直到欧洲人感到厌烦,最终像是无计可施一样放弃了”。英国文坛巨匠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曾说过,卡莱尔是“自学者最好的榜样”。 卡莱尔将残酷之情和诗意感伤的情绪结合在一起,道出了希特勒内心独特的情感状态。卡莱尔的这部作品当年就放在希特勒蒂尔施大街公寓的第一个书架上。或许,希特勒正是因为此书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早期纳粹党的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7页 -
政治就是进行中的历史。 历史本身其实是斗争后的幸存者对自己获得成功的生存经历的叙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的人也喜欢 · · · · · ·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探究希特勒的另类角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一书作者美国学者提摩西·赖贝克(Timothy W. Ryback)在这些幸存下来的藏书中,通过潜心研究书籍主人所留下的痕迹,比如各类批注、签名等,以及其他相关档案和材料,带着读者一起走进了这位独裁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其不为众人所知的另类角色——勇敢无... (展开)> 更多书评 31篇
-
★Lachesis★ (prussophile.)
[关于老爹的部分,有卡莱尔的原文] 戈培尔送给希特勒卡莱尔撰写的《腓特烈大帝传》出版于1858-1865年,厚达2100页。这部史诗巨作不仅激发了希特勒对腓特烈大帝的崇拜之情,让他毕生都全情关注这位伟人,而且他欣然接受了书中为这位统治者总结的统治观念和历史观点。 作为一位伟人论者,卡莱尔认为“人类历史因伟大人物所做的贡献才得以发展”。他看不起政府。“民主从未光顾我们,一切都只是自欺欺人的传闻。在它自我消解后,大...2013-08-27 19:18:04 7人喜欢
[关于老爹的部分,有卡莱尔的原文]
戈培尔送给希特勒卡莱尔撰写的《腓特烈大帝传》出版于1858-1865年,厚达2100页。这部史诗巨作不仅激发了希特勒对腓特烈大帝的崇拜之情,让他毕生都全情关注这位伟人,而且他欣然接受了书中为这位统治者总结的统治观念和历史观点。 作为一位伟人论者,卡莱尔认为“人类历史因伟大人物所做的贡献才得以发展”。他看不起政府。“民主从未光顾我们,一切都只是自欺欺人的传闻。在它自我消解后,大部分的进程才能完成。”卡莱尔曾经这样说过。独裁统治者应该被尊敬、被研究、被效仿,无论他有多少缺点。“其中一个好处便是,伟人能以各种方式为同伴谋取利益。”卡莱尔写道:“但有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将没有作出贡献的人视为伟人。” 一位批评家曾说,卡莱尔花了7年时间,“痛苦地”尝试如何让腓特烈大帝“公开出现”在欧洲公众面前。实际上,卡莱尔因此而沉醉于他的伟大事业中。他十分敬仰这位18世纪的专制君主。这位 君主“让世界陷入赤贫”,跌入“无底深渊”,让敌人“坠入毁灭性的窘境之中”。他“着迷”于这位国王的“极端禁欲主义”。他“伟大的思想和意识令人骄傲”;他的眼睛更为特别,“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警觉又敏锐”,散发 着“伟人内心的光芒,犹如广阔海洋中心的光辉与火焰一般摇曳着、闪烁着”。卡莱尔发现腓特烈是个“奇迹”。他不断在毁灭的边缘游走,甚至企图自杀,但却又“凭借少数普鲁士军队对抗着整个欧洲。年复一年,坚持了7年时间,直到欧洲人感到厌烦,最终像是无计可施一样放弃了”。英国文坛巨匠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曾说过,卡莱尔是“自学者最好的榜样”。 卡莱尔将残酷之情和诗意感伤的情绪结合在一起,道出了希特勒内心独特的情感状态。卡莱尔的这部作品当年就放在希特勒蒂尔施大街公寓的第一个书架上。或许,希特勒正是因为此书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早期纳粹党的一名“鼓手”(Trommler)——因为卡莱尔在腓特烈传记第六章中赋予了这位年轻的摄政王同样的身份。年幼的弗雷德(Fred)手里提着一只鼓。他觉得父亲高兴了,就敲一敲鼓,这是他军事精神的萌芽。“父亲心中的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仿佛印证了上天的神启”。卡莱尔这样写道。他说,这位国王以一位“鼓手”的身份进入自己的事业领域;随后的日子,他逐渐征服了整个欧洲。 希特勒在1924年审判的最后说:“令人惊奇的是,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强调:腓特烈大帝协助上帝进行工作,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民。”后来,他还引用了卡莱尔的话:“关于领导人的问题我有很多话要说。毫无疑问,领袖对于他的人民来说重要至极。但人民的地位同样重要。”希特勒在1927年5月面对一群纳粹党的领导人时说了这番话。“卡莱尔所描述的腓特烈大帝不仅是位伟大的君王,而且是与普鲁士人民相匹配的伟大君主,因为人民同样值得尊敬。” 20年后,希特勒又引用了相同的话语。但这时,他的帝国已经开始土崩瓦解。“如果德国人民轻易在这场战争中认输,那只能说明他们太软弱了。”1944年8月4日,希特勒在诺曼底登陆时这样说。此时,盟军已经对欧洲要塞发起反攻两个月了。“这样的德国人经受不起考验,无法名垂青史。他们只能被毁灭。”1945年3月,他的帝国开始崩溃,毫无挽回的余地。这个时候,希特勒发表了他著名的“尼禄命令”。该指令要求摧毁德国所有的公共设施。而这种行为的逻辑依然来源于卡莱尔。“没有必要再去担心德国人的生活必需品了。”希特勒对艾伯特•施佩尔说,“因为整个国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懦弱。而未来应属于那个与我们相遥望的更强大的东方国家。” 3月中旬,星期日晚上,希特勒提到了“那位不同寻常的人”,还有他的后代做过的一些事。这些内容明显与卡莱尔书中所写的内容形成映照。在这场军事灾难面前,他所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也恰好与卡莱尔所说的一致。作为卡莱尔的终身学生,希特勒肯定会将自己当下的情形与书中描绘的那位普鲁士国王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进行比照: 从12月9日开始,腓特烈在布雷斯劳(Breslau)那座被毁坏的宫殿中回忆过往经历。书中描写道,他当时坐在废墟中,他的面前只有残败的废墟,没有希望。他从世俗中脱离出来,目不转睛地盯着黯淡无望的未来。他几乎看不到任何人;谈话也只谈论最重要的事务,除此外别无其他。 卡莱尔写道,到1761年末,腓特烈的帝国在欧洲各种势力的围攻下濒于崩溃。奥地利、法国、俄国,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他,十有八九会胜利。德国的城市不是被攻占了,就是被毁灭了。在一封1962年1月18日写给阿尔让斯侯爵(Marquis d’Argens)的信中,腓特烈表达了自己轻生的念头。他说,“一小段玻璃管”便可以结束这一切,但同时他也希望奇迹出现,从而使整个境况发生改变,以此来安慰自己。“若命运女神继续追击我,那么请让我沉沦毁灭。”腓特烈写道,“这是我脱离苦海的唯一方法。我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思考此事——我就像一位站在遥远星球上的人,将目光投向此处。所有的事物都无限缩小,而且我的敌人也将自己困在如此狭小的方寸空间中,实属庸人自扰。为此,我替他们感到悲哀。” 腓特烈继续说,他在自己的藏书中寻找庇护。“我读了不少东西,”他写道,“几乎贪婪到想一口气读完。这让我的痛苦有所减轻。但我的忧郁症恐怕该将我送进精神病院了。总之,亲爱的侯爵,我们活在动荡和绝望中。” 腓特烈将自己描绘成一个“舞台英雄,永远处在危险之中,永远濒于毁灭之际”。他只希望“结局早点到来。因为知道结局后,我们将不会再记得其他部分。” 然而,圣彼得堡传来了不曾预料到的消息。就在腓特烈写下这封绝望书信的第二天,他得知与自己不共戴天的仇敌伊丽莎白女皇死了。始料未及的疾病让他功败垂成。“那位无法和解的女沙皇,‘臭名昭著的北方女皇’确实已经死了。死亡让她不可能再憎恨我。”腓特烈扬声欢呼,“解放、和平、胜利,它们都将来到这个世界!”更精彩的是,伊丽莎白的 王位由她的侄子彼得继承。不凑巧的是,彼得偏偏是个亲德分子,也从未因此而自惭形秽。他“私底下一直是这位国王的死党和仰慕者。他说速度要加快,不能像国王担心的那样进展太慢。但也不能矫枉过正,因为过于急切容易被全世界的人看穿。”彼得三世切断了同奥地利和法国队联盟,将俄军撤回,并向柏林派出使者。普鲁士得救了,这就是著名的“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卡莱尔说:“腓特烈命硬。” 引自 卷十:奇迹的延宕 回应 2013-08-27 19:18:04 -
-
★Lachesis★ (prussophile.)
他告诉福尔哈伯,任何人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时都该清楚地知道,每时每刻他都得面对无法逃避的死亡:即使红衣主教福尔哈伯、畅销书作者罗森伯格,以及元首希特勒——没错,还有元首希特勒,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每个人,每个单独的个体,都算不了什么。”希特勒说,“谁都会死——主教福尔哈伯会死,罗森伯格会死,希特勒也会死。死亡能让人们在上帝面前醒悟,变得恭顺谦卑。”2013-08-27 19:17:00 2人喜欢
论坛 · · · · · ·
"万"字符吗 | 来自L.D | 2012-12-16 23:23:35 | |
凤凰好书榜【2012年第45周】 | 来自赫赫有名 | 2012-12-05 10:46:0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Knopf (2008)6.8分 18人读过
-
金城出版社 (2018)7.4分 37人读过
-
時周 (2011)7.2分 26人读过
-
Vintage (200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政好读书”——2012私人阅读书单 (李草木)
- 鳳凰讀書2013年度好書TOP100 (451½°F™)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Deutschland/Preußen (·一百只茨球·)
- 2012年购书目录3 (思郁)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昨日 2019-01-14 17:13:49
猎奇心态跳着读完,没什么特别的吧,对希特勒心理转变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的解释不错
1 有用 k-pax 2012-12-26 06:52:55
一早醒来无大事,于是把这书翻完了。具体内容没有序言精要有料啊。
2 有用 greatabel 2018-12-20 17:30:10
@希是莎士比亚粉丝,“生存还是毁灭” 是他最喜欢的词句 @希思想是非常复杂的,邪恶天才气质,绝不是不少畅销书说的那么肤浅简单 @希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1918年一级铁十字勋章。非军官士兵可获得的最高奖励。一般人用雪茄、烈酒、女人缓解神经,1915年11月这位前线下世却拿钱买了本柏林文化遗产的书。“战争期间,我曾有过2次10天的假期。2次我都去了柏林,由此了解柏林的博物馆及展品” @叔本华对希... @希是莎士比亚粉丝,“生存还是毁灭” 是他最喜欢的词句 @希思想是非常复杂的,邪恶天才气质,绝不是不少畅销书说的那么肤浅简单 @希1914年二级铁十字勋章,1918年一级铁十字勋章。非军官士兵可获得的最高奖励。一般人用雪茄、烈酒、女人缓解神经,1915年11月这位前线下世却拿钱买了本柏林文化遗产的书。“战争期间,我曾有过2次10天的假期。2次我都去了柏林,由此了解柏林的博物馆及展品” @叔本华对希特勒影响深刻,书房内都有叔本华的胸像。希特勒对里芬斯塔尔说:为了弥补不足,我做了很大努力。年轻的我每天晚上都要读1~2本书,即便夜很深了。最喜欢叔本华的书 问:“不是尼采吗?” 答:他更像艺术家,不像叔本华一样有那样澄澈的理解。尼采是天才,他的作品有德国文学史最美的语言,但他不是我导师 (展开)
2 有用 蟹仔 2015-05-18 23:39:25
小志愿兵希特勒如何成为大魔头?一次穷游害一生,文化苦旅害世界
1 有用 祖师谷大藏 2020-01-16 19:11:28
学到了一些不错的读书方法。另外,希特勒持续每天晚上读1-2本书,这相当不错
0 有用 Grzybow 2022-01-20 17:00:29
别把利本费尔斯忘了
0 有用 遍遇 2022-01-18 18:09:04
这b作者太爱装了,严重注水,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曾在希特勒秘书回忆录中读到说希在维也纳流浪时读完了图书馆所有的书,但均不见于正规传记,包括此书,失望。
0 有用 青铜殿 2021-10-02 17:10:23
小失望,作者仿佛把元首写成了修仙小说看多了毅然决然辞职辟谷的中二病 与其说是被读的书影响,我倒觉得希特勒更像论文开题以后拼命找资料赶due的TX 比较有意思的是希特勒对于隔壁新大陆当时拒绝“劣等”移民进入并驱逐某些民族的移民政策的肯定,以及其纯正北欧血统的赞美:“年轻的,经过选择的种族”,真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马克了下元首的相关书单
1 有用 Die Katze 2021-09-12 11:10:14
说明了希特勒没有自己的思想,反犹那一套主要是从美国人的书里学来的,包括亨利福特的书。以及,希特勒没有掌握系统性的思维方法。
0 有用 玛卡巴卡 2021-04-08 13:11:28
一般,没有让我得到更多想要得到的东西,内容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