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中短篇小说集
译者: 张荣昌
出版年: 2012-8
页数: 556
定价: 54.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卡夫卡小说全集
ISBN: 978753275807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囊括了卡夫卡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变形记》|《在流放地》、《在法的大门前》、《饥饿的艺术家》、《乡村教师》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均采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流畅;故事怪诞离奇,无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无前因后果,给人以梦幻、神秘、奇特的感觉。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境地,他们在离奇古怪的世界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但往往又以失败而告终。
作者简介 · · · · · ·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美国诗人奥登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粗暴、专制,对儿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只是偶尔指手...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美国诗人奥登认为:“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粗暴、专制,对儿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只是偶尔指手画脚地训斥一通——他想把儿子培养成为性格坚强而又干的年轻人,但结果是适得其反,卡夫卡内心中一直对父亲存有无法消除的畏惧心理。由此而培养的敏感、怯懦的性格和孤僻、忧郁的气质使卡夫卡其人其书成为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写照:异化现象,难以排遣的孤独和危机感,无法克服的荒诞和恐惧。 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另一部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经理把绝食表演者关在铁笼内进行表演,时间长达四十天。表演结束时,绝食者已经骨瘦如柴,不能支持。后来他被一个马戏团聘去,把关他的笼子放在离兽场很近的道口,为的是游客去看野兽时能顺便看到他。可是人们忘了更换记日牌,绝食者无限期地绝食下去,终于饿死。这里的饥饿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动物了。 另外一些小说是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如《判决》和名篇《乡村医生》,这里,现实和非现实的因素交织,透过这些荒诞的细节和神秘的迷雾,这里寓意着:人类患了十分严重的病,已经使肌体无可救药。人类社会的一些病症是医生医治不了的,这里的医生最后也变成了流浪者。 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地洞》等揭示的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审判》、《在流放地》以及《万里长城建造时》则揭示了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其中的腐朽。短篇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中写到:中国老百姓被驱赶去建造并无多大实用价值的长城,他们连哪个皇帝当朝都不知道,许多年前的战役他们刚刚得知,仿佛是新闻一般奔走相告。“皇帝身边云集着一批能干而来历不明的廷臣,他们以侍从和友人的身份掩盖着艰险的用心。” “那些皇妃们靡费无度,与奸刁的廷臣们勾勾搭搭,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纵欲恣肆,恶德暴行就像家常便饭。”他还写出了表现民主主义思想的一句话:“在我看来,恰恰是有关帝国的问题应该去问一问老百姓,因为他们才是帝国的最后支柱呢。” 马克斯·布罗德的这部《卡夫卡传》,叙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成果、风格和思想,演绎并诠释了卡夫卡其人其文,从文学评判的角度来看这位世界公认的大师:弗兰茨·卡夫卡。 卡夫卡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不要绝望,甚至对你并不感到绝望这一点也不要绝望。恰恰在似乎一切都完了的时候,新的力量毕竟来临,给你以帮助,而这正表明你是活着的。 我依旧能从像《乡村医生》这类作品中感到短暂的满足。但是只有当我一旦能把世界提升到纯粹的、真实的、不可改变的境界之时,我才感到幸福。 一场倾盆大雨。站立着面对这场大雨吧!让它的钢铁般的光芒刺穿你。你在那想把你冲走的雨水中飘浮,但你还是要坚持,昂首屹立,等待那即将来临的无穷无尽的阳光的照耀。
目录 · · · · · ·
1.观察
公路上的孩子们
揭穿一个骗子
突然去散步
决断
山地远足
单身汉的不幸
商人
心不在焉地向外眺望
回家的路
过路人
乘客
衣服
拒绝
为男骑手们考虑
临街的窗户
想当印第安人
树
不幸
2.判决
3.变形记
4.在流放地
5.乡村医生
新律师
乡村医生
在剧院顶层楼座
往事一页
在法的大门前
豺狗和阿拉伯人
视察矿山
最近的村庄
—道圣旨
家长的忧虑
十一个儿子
杀兄
梦
致某科学院的报告
6.饥饿艺术家
最初的忧伤
小妇人
饥饿艺术家
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似的听众
第二辑散落发表,未被作者本人收入
集子里的短篇小说
1.和祈祷者的谈话(已收入第三辑《一次战斗纪实》,从略)
2.和醉汉的谈话(已收入第三辑《一次战斗纪实》,从略)
3.巨大的噪声
4.骑桶人
第三辑短篇小说遗作
1.一次战斗纪实(A稿、B稿)
2.乡村婚礼筹备(A稿、B稿、C稿)
3.乡村教师(巨鼹)
4.布鲁姆费尔德,一个上了年纪的单身汉
5.桥
6.猎人格拉胡斯
7.中国长城建造时
8.叩击庄园大门
9.邻居
10.杂种
11.日常的困惑
12.有关桑丘·潘沙的真相
13.塞壬们的沉默
14.普罗米修斯
15.城徽
16.海神波塞冬
17.集体
18.夜
19.拒绝
20.关于法律问题
21.征兵
22.考试
23.兀鹰
24.舵手
25.陀螺
26.小寓言
27.回家
28.起程
29.代言人
30.一条狗的研究
31.夫妇
32.算了吧
33.论譬喻
34.地洞
35.副检察官
36.中国人来访
37.一个有虚荣心的年轻大学生
38.祖父的讲述
39.在阁楼上
40.遗产
41.角斗沙场
42.猎人格拉胡斯
43.红彼德
44.我的两只手
45.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附录
1.布雷齐亚观飞机
2.致父亲
3.卡夫卡生平和创作年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变形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变形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变形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0 条 )


破解变形症 专家全球会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破解变形症 专家全球会商 北京2月21日讯 捷克斯洛伐克时间2月20日上午8时,一名男子在布拉格家中被发现变形为甲虫,这一罕见的全身变形症立即引发全球关注。同道智库网站邀请全球专家对这一病症进行网络研讨,吸引了大量网友讨论和留言。 “这虽然是一个空前罕见病例,但并代... (展开)-
卡夫卡描述的世界是趋向极端的正负两极,人在其中被撕裂,被挤压,但还怀着某种希望感坚持向前。构成他小说文本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生的疲惫重压下的事务程式化的机械生活,一个是在片刻的休息中人物就可怜得以为自己能够得到满足的日常生活。 在加缪所说的佯谬的状态下,卡夫卡小说中人物的天真而疲惫的奔波于办公室、火车站,家庭之间,而仅仅在他们企图或不能坚持的情况下返回日常生活的短时间内,他们的悲剧就降临了。构成压...
2020-12-08 19:06 1人喜欢
卡夫卡描述的世界是趋向极端的正负两极,人在其中被撕裂,被挤压,但还怀着某种希望感坚持向前。构成他小说文本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生的疲惫重压下的事务程式化的机械生活,一个是在片刻的休息中人物就可怜得以为自己能够得到满足的日常生活。
在加缪所说的佯谬的状态下,卡夫卡小说中人物的天真而疲惫的奔波于办公室、火车站,家庭之间,而仅仅在他们企图或不能坚持的情况下返回日常生活的短时间内,他们的悲剧就降临了。构成压迫他们的力量在卡夫卡的世界中如此强大,以至于达到了暴力的级别。
沉睡是卡夫卡小说中人物被惩戒前通常的姿态,不堪重负的日常生活压倒了人的精神,结果梦乡成为了解救之所。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睡眠,却是小说人物仅有的日常生活。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有了动物形状的变形,一个象征虽然是思想与物象的结合,但象征在构成之后却往往拥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动物意象摆脱了精神上的重负--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思想负担;动物们也具有更强的本能性,所有在事务生活的重压下理性抑制的需求在动物身上得到体现;动物也不具备道德伦理上的义务性,甩了被施加于身的生存的重负。
格里高尔再变为甲虫后,他的悲剧也就诞生了,悲剧发生的地点是家中,几乎是他小说主人公所有悲剧的源头,在这个最具私密性质的场所,体现了高悬在上的事务生活对私人生活的权力,他们被入侵了。变形的解释也可以有多种寓意,就像生活中发生改变的原因多种多样。使用象征这一手法,卡夫卡成功的解决了造成小说中人物悲剧原因的单一性,达到了从特殊到普遍的实现,我们莫不具备小说中人物变成甲虫的原因,尽管我们的生活不会出现这个可能。格里高尔的悲剧在于他的认识不足,他努力工作为的是希望给自己的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在这我们看到了某种道德范式的伟大,尽管它是虚假的,但体现在格里高尔的身上的却是人性的光辉-自我牺牲的伟大。我觉得《变形记》虽然是卡夫卡前期的作品,却是他最清晰的作品之一,这个短片中卡夫卡把视角在格里高尔身上,人物看似有很强的转变但最后格里高尔却认识到了他们如此生活的原因,他的写作越到后期,人物身上神秘性的浓度便越高,而他常常仅通过身体姿态的简练描写,忽视掉人物的性格、心理、转换的过程,人物仿佛怪异的在不和谐的扭曲,形成惊奇的画面,让人难以把握。但这种神秘感当然是刻意营造的,是表达在这种极限的生存状况下人的扭曲的必要手段。
家庭悲剧之后,小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在《审判》中权力从父亲身上移交到了法庭,而审判的罪因却始终得不到说明。在这里,卡夫卡从变形记中向前迈了一步,格里高尔至少有被判决的原因,尽管未被说明,而这部小说体现了审判原因可能都不存在的状况下的审判,在《城堡》中更往前进了一步,竟然是在恩赐下,k却被审判了。所有权力机构的命令在这里都构成了古希腊命运机制的现代回响,不论命令如何,k都被审判了,甚至在城堡下村庄中的k比在法庭笼罩下的k更为绝望。
在这里有必要探索一下极权的特点;首先是神秘,其次是欺骗性质的希望。第一个特点完全可以在现实层面上去观察,非常明显以至于不用做出任何解释。第二个特点可以在卡夫卡的另一篇小说中看出:《中国长城建造时》中万里长城建造的目的表面上看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实现民族的安定,所有人甚至游牧民族和皇帝本人对此都深信不疑,但实际它的建造根本不具备人们所认为的效果,那么为什么修建长城呢?卡夫卡在谈话录中曾说过人类的生活需要某种意义的连续性,也就是生活的希望,希望支撑我们继续生活,而继续这样的生活对于统治者来说意味着权力的延续。伟大工程本身提供给人们的希望感才是必须的,且这项工程仅仅只有这个目的。
k却始终持有希望的行动着,悲剧人物就是在这荒诞的世界中,在他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为支点撬动整个世界的行动中展现出自己的伟大。他首先遭遇的是自己的失败,k在法庭上对法庭做出宣判,却在看到法庭排队等待获取消息、延缓审判的人群中失去了自己站立的力量。他不得不向所有途中遇见的所有人求助,希翼他天真的正义必会得到实现,卡夫卡在这里体现了让我们心惊胆寒的悲剧力度,权力机构的腐败尚在意料之中,但除了k之外,在卡夫卡作品中所有的人物为了生存都臣服于权力,所有的人都在这个灰色的世界中因为生存的压力、因为权力带来的恐惧而扭曲变形,他们本身又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令人惊奇的景象,权力通过生活的各个方面摧毁了一个人,卡夫卡向我们展现了这个诡异的谜一般的灰色世界。在这里权力成了真理。卡夫卡的人物在对权力机构进行叙述时,当推理陷入了未可知的谜团,他们却还能把握的却是:官府的老爷一定知道等等这样的论调。对权力的敬畏与避讳莫深已经深入了他们的潜意识,成为了不能反思、也不愿反思的信条。
回应 2020-12-08 19:06 -
这篇简直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写照! 【要是我到了随便哪一个地方,我就不想被一面木箱壁或相似的东西拘留住,而是要有一条出路】 我也想要自由,选择的权利,不管到了哪,都能选择自己的生活,简直痴人说梦 【如果我想活,我就得找到一条出路,但这条出路不可能通过逃跑来获得】 人世是不能逃脱的,除了死亡,然而要活,就须得在人世间 【如果我变得和他们一样,铁栅就可以打开】 要想去掉束缚的感觉,就要变得和其他人一样,适应...
2019-03-20 01:00 1人喜欢
这篇简直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写照!
【要是我到了随便哪一个地方,我就不想被一面木箱壁或相似的东西拘留住,而是要有一条出路】
我也想要自由,选择的权利,不管到了哪,都能选择自己的生活,简直痴人说梦
【如果我想活,我就得找到一条出路,但这条出路不可能通过逃跑来获得】
人世是不能逃脱的,除了死亡,然而要活,就须得在人世间
【如果我变得和他们一样,铁栅就可以打开】
要想去掉束缚的感觉,就要变得和其他人一样,适应这人世,若你适应了这枷锁,那这枷锁有与没有就没有分别了
【她的目光中流露出迷惘的已驯服的动物的那种疯癫神情,这只有我才看的出来,我无法忍受】
已被这人世所同化,夜深人静,每思及此,心有不甘,但无他法,只能自欺欺人
回应 2019-03-20 01:00
-
木鱼cavalry (不登山峰,不显平地)
- 我有一定的长处,不仅能在睡眠时的那种只身无助和妄自轻信的状态中看得见夜晚的精灵们,而且同时能以完全清醒时的力量和沉着的判断力与它们在实际中相遇。 -当我站在周围堆积着高高的肉类储藏品的城邦中间,纵览从这里伸展出去的十条通道,每一条都根据中央广场的地势或低或高,或直或曲,或宽或窄,条条宁静而空阒,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把我引向同样宁静而空阒的各个广场——于是我心目中关于安全的观念淡忘了,因为我清清...2019-01-02 22:36
- 我有一定的长处,不仅能在睡眠时的那种只身无助和妄自轻信的状态中看得见夜晚的精灵们,而且同时能以完全清醒时的力量和沉着的判断力与它们在实际中相遇。 -当我站在周围堆积着高高的肉类储藏品的城邦中间,纵览从这里伸展出去的十条通道,每一条都根据中央广场的地势或低或高,或直或曲,或宽或窄,条条宁静而空阒,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把我引向同样宁静而空阒的各个广场——于是我心目中关于安全的观念淡忘了,因为我清清楚楚知道,这是我的城堡,是我用手抓,用嘴啃,用脚踩,用头碰的方法战胜了坚硬的地面得来的,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归任何人所有,它是我的城堡啊,我最终也要在这里安然地接收我得敌人的致命的一击,因为我的血渗透在我的这块土地里,它是不会丧失的。 引自 《地洞》 回应 2019-01-02 22:36 -
挣脱一种恶劣的处境,想必勉强使劲也是容易做到的。我猛地从椅子上站起,绕着桌子走,活动活动头和脖子,眨巴一下眼睛,绷紧眼睛四周的肌肉。我压制每一种情感,热烈欢迎甲,如果他现在会来的话;我在我的房间里友好地容忍乙;不顾疼痛和辛劳也要大口大口地把丙说的话全部吸收进自己的肚里。 然而,尽管这样可行,整个事情容易和艰难的,也会因每一个避免不了的错误而停滞不前,而我则将不得不在圈子里转回去。 所以,最好的办...
2017-05-29 13:58
挣脱一种恶劣的处境,想必勉强使劲也是容易做到的。我猛地从椅子上站起,绕着桌子走,活动活动头和脖子,眨巴一下眼睛,绷紧眼睛四周的肌肉。我压制每一种情感,热烈欢迎甲,如果他现在会来的话;我在我的房间里友好地容忍乙;不顾疼痛和辛劳也要大口大口地把丙说的话全部吸收进自己的肚里。 然而,尽管这样可行,整个事情容易和艰难的,也会因每一个避免不了的错误而停滞不前,而我则将不得不在圈子里转回去。 所以,最好的办法依旧是:忍受一切,采取一堆重物那样的态度,在觉得自己正在被吹走时不让自己受引诱迈出不必要的一步,用严肃的目光望着别人,不感到后悔,简言之,用自己的手压下生活中幽灵般剩下的东西,这就是说,扩张到最后的、坟墓般的宁静,不让它以外的任何别的事物存在。 这种状况下的一个典型动作便是:小手指头捋眉毛。 引自 决断 回应 2017-05-29 13:58
-
卡夫卡描述的世界是趋向极端的正负两极,人在其中被撕裂,被挤压,但还怀着某种希望感坚持向前。构成他小说文本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生的疲惫重压下的事务程式化的机械生活,一个是在片刻的休息中人物就可怜得以为自己能够得到满足的日常生活。 在加缪所说的佯谬的状态下,卡夫卡小说中人物的天真而疲惫的奔波于办公室、火车站,家庭之间,而仅仅在他们企图或不能坚持的情况下返回日常生活的短时间内,他们的悲剧就降临了。构成压...
2020-12-08 19:06 1人喜欢
卡夫卡描述的世界是趋向极端的正负两极,人在其中被撕裂,被挤压,但还怀着某种希望感坚持向前。构成他小说文本的两个世界,一个是生的疲惫重压下的事务程式化的机械生活,一个是在片刻的休息中人物就可怜得以为自己能够得到满足的日常生活。
在加缪所说的佯谬的状态下,卡夫卡小说中人物的天真而疲惫的奔波于办公室、火车站,家庭之间,而仅仅在他们企图或不能坚持的情况下返回日常生活的短时间内,他们的悲剧就降临了。构成压迫他们的力量在卡夫卡的世界中如此强大,以至于达到了暴力的级别。
沉睡是卡夫卡小说中人物被惩戒前通常的姿态,不堪重负的日常生活压倒了人的精神,结果梦乡成为了解救之所。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睡眠,却是小说人物仅有的日常生活。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有了动物形状的变形,一个象征虽然是思想与物象的结合,但象征在构成之后却往往拥有更为丰富的含义。动物意象摆脱了精神上的重负--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思想负担;动物们也具有更强的本能性,所有在事务生活的重压下理性抑制的需求在动物身上得到体现;动物也不具备道德伦理上的义务性,甩了被施加于身的生存的重负。
格里高尔再变为甲虫后,他的悲剧也就诞生了,悲剧发生的地点是家中,几乎是他小说主人公所有悲剧的源头,在这个最具私密性质的场所,体现了高悬在上的事务生活对私人生活的权力,他们被入侵了。变形的解释也可以有多种寓意,就像生活中发生改变的原因多种多样。使用象征这一手法,卡夫卡成功的解决了造成小说中人物悲剧原因的单一性,达到了从特殊到普遍的实现,我们莫不具备小说中人物变成甲虫的原因,尽管我们的生活不会出现这个可能。格里高尔的悲剧在于他的认识不足,他努力工作为的是希望给自己的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在这我们看到了某种道德范式的伟大,尽管它是虚假的,但体现在格里高尔的身上的却是人性的光辉-自我牺牲的伟大。我觉得《变形记》虽然是卡夫卡前期的作品,却是他最清晰的作品之一,这个短片中卡夫卡把视角在格里高尔身上,人物看似有很强的转变但最后格里高尔却认识到了他们如此生活的原因,他的写作越到后期,人物身上神秘性的浓度便越高,而他常常仅通过身体姿态的简练描写,忽视掉人物的性格、心理、转换的过程,人物仿佛怪异的在不和谐的扭曲,形成惊奇的画面,让人难以把握。但这种神秘感当然是刻意营造的,是表达在这种极限的生存状况下人的扭曲的必要手段。
家庭悲剧之后,小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在《审判》中权力从父亲身上移交到了法庭,而审判的罪因却始终得不到说明。在这里,卡夫卡从变形记中向前迈了一步,格里高尔至少有被判决的原因,尽管未被说明,而这部小说体现了审判原因可能都不存在的状况下的审判,在《城堡》中更往前进了一步,竟然是在恩赐下,k却被审判了。所有权力机构的命令在这里都构成了古希腊命运机制的现代回响,不论命令如何,k都被审判了,甚至在城堡下村庄中的k比在法庭笼罩下的k更为绝望。
在这里有必要探索一下极权的特点;首先是神秘,其次是欺骗性质的希望。第一个特点完全可以在现实层面上去观察,非常明显以至于不用做出任何解释。第二个特点可以在卡夫卡的另一篇小说中看出:《中国长城建造时》中万里长城建造的目的表面上看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实现民族的安定,所有人甚至游牧民族和皇帝本人对此都深信不疑,但实际它的建造根本不具备人们所认为的效果,那么为什么修建长城呢?卡夫卡在谈话录中曾说过人类的生活需要某种意义的连续性,也就是生活的希望,希望支撑我们继续生活,而继续这样的生活对于统治者来说意味着权力的延续。伟大工程本身提供给人们的希望感才是必须的,且这项工程仅仅只有这个目的。
k却始终持有希望的行动着,悲剧人物就是在这荒诞的世界中,在他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为支点撬动整个世界的行动中展现出自己的伟大。他首先遭遇的是自己的失败,k在法庭上对法庭做出宣判,却在看到法庭排队等待获取消息、延缓审判的人群中失去了自己站立的力量。他不得不向所有途中遇见的所有人求助,希翼他天真的正义必会得到实现,卡夫卡在这里体现了让我们心惊胆寒的悲剧力度,权力机构的腐败尚在意料之中,但除了k之外,在卡夫卡作品中所有的人物为了生存都臣服于权力,所有的人都在这个灰色的世界中因为生存的压力、因为权力带来的恐惧而扭曲变形,他们本身又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令人惊奇的景象,权力通过生活的各个方面摧毁了一个人,卡夫卡向我们展现了这个诡异的谜一般的灰色世界。在这里权力成了真理。卡夫卡的人物在对权力机构进行叙述时,当推理陷入了未可知的谜团,他们却还能把握的却是:官府的老爷一定知道等等这样的论调。对权力的敬畏与避讳莫深已经深入了他们的潜意识,成为了不能反思、也不愿反思的信条。
回应 2020-12-08 19:06 -
茶椿 (地爆天星。)
-
茶椿 (地爆天星。)
如果你又来到街上,你的四肢,它们用特别轻快灵活的动作回报你为它们弄到的这种已经是出乎意料的自由;如果你通过这一个决定感觉到了凝聚在心中的一切决断能力;如果你比通常更为意味深长地认识到,你有超出需要的力量,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促成并承受最快的变化;如果你就这样沿着长长的街道跑下去——那么今晚你就完全走出你的家庭,你的正在转向空洞无物的家庭,而你自己则一拍后腿,坚定地恢复了你自己的本来面目。2020-11-07 19:03
-
茶椿 (地爆天星。)
然而,这微笑我没完全看完,因为羞耻心突然把我的脸旋转开去。原来从这一微笑中我已经认出,这是一个骗子,如此而已。而我则已经在这座城市里待了几个月了,曾以为完全了解这些骗子,了解他们如何在夜晚从小巷里伸出双手,像旅店老板那样向我们迎来,了解他们如何在这广告柱——我们就站在它的附近——的四周,像在玩捉迷藏似的闲荡,并在柱子后面至少用一只眼睛窥探,了解他们如何在十字路口趁我们害怕时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2020-11-07 12:17
然而,这微笑我没完全看完,因为羞耻心突然把我的脸旋转开去。原来从这一微笑中我已经认出,这是一个骗子,如此而已。而我则已经在这座城市里待了几个月了,曾以为完全了解这些骗子,了解他们如何在夜晚从小巷里伸出双手,像旅店老板那样向我们迎来,了解他们如何在这广告柱——我们就站在它的附近——的四周,像在玩捉迷藏似的闲荡,并在柱子后面至少用一只眼睛窥探,了解他们如何在十字路口趁我们害怕时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人行道边上!我十分了解他们,他们是我在这些小酒店里结识的第一批熟人,多亏了他们我才初次见识到一种不屈不挠,现在我很难设想人世间可以没有它,我已经开始在内心深处感觉到它了。即便你早已逃离他们,即便早就不再有什么东西可以攫取,他们还是在你的面前。他们不坐下,他们不倒下,而是用即便来自远处却仍还总是有说服力的目光盯着你!他们的招数始终都是同样的:他们挡住我们的去路,尽量分开双腿;力图阻止我们去我们要去的地方;为我们准备好了符合他们心意的住所以顶替我们的住所;而当我们心中凝聚已久的感情终于猛然爆发的时候,他们就把它当作拥抱接受,他们就脸朝前扑过去接受这拥抱。
回应 2020-11-07 12:17
论坛 · · · · · ·
奇葩译本 | 来自波西米亚驴子 | 4 回应 | 2021-04-05 |
注意:本书并非目前我国最全的“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集” | 来自kafka | 6 回应 | 2014-12-28 |
三联新版和上译新版有何区别? | 来自曲終誤 | 6 回应 | 2012-11-18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7分 661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6分 982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变形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喜乐 2019-07-21
断断续续终于看完 没法想象和卡夫卡的世界隔了百年 看到他天才般的臆想非常惊叹 也被他的细碎和唠叨搞得疲倦 总归是让我感到 一个敏感懦弱的人也未尝不好 谁能知晓这样的人心里又有怎样一个世界呢
1 有用 绿洲莉莎 2014-08-25
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来爱侮辱他损害他的人。
3 有用 Jerome 2019-03-04
说实话,发挥极不稳定
3 有用 陈默之升 2016-05-09
三星,卡夫卡别怪我,你去问翻译。
1 有用 我要兔跳 2017-02-06
卡夫卡是智慧的。又是天真的。智慧在于他把握住了我们所有人扭曲的笑容,天真的是,他竟然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无助和愚蠢。
0 有用 noir 2021-04-10
旁观的细腻带来的温暖 旁观的冷酷带来的恐惧
0 有用 灰二嫂 2021-04-10
读了《变形记》一篇,有空读别的。
0 有用 江边摇船夫 2021-04-06
读后感:终于读完了
0 有用 阿诗铃 2021-04-05
现在看还荒谬吗,绝不,真实得不得了,绝佳预言帝。
0 有用 陈晨 2021-04-05
死死护住画像的大甲虫,那贵妇是他梦中的情人吧?好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