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唱片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白日梦 2015-01-08 10:22:51

    读完哈尼夫•库雷西的《黑色唱片》有赖于两个原因:1、流畅的翻译;2、作者幽默诙谐,甚至搞笑的文风。这大概是我看到的最“黑暗”的一本书,书中所描述的世界混乱、焦燥,迷芒,充斥着暴力、乱交、欲望、性爱、酒精、毒品、宗教,颓废。也许作者的本意是想通过种彻底的暴露,用令人触目惊心地方式提醒世人来关注这些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亚洲—印度—巴基斯坦,“凄楚的感觉潜藏在他心里的某个地方:他一直深爱的那些东西全都淡化消失了,他非但找不到它们的踪影,就连那些东西是什么也记不起来了。他必须找一支笔,把活下去的理由列出来。但是,列在清单上的哪条理由能比得上这种药丸所带来的快感呢?别人让他看到一个危险的秘密;这个秘密一旦得到揭示,那么考虑到这种快感的强烈程度,生命中的很多事情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 3 尧耳 2013-04-01 11:47:18

    亚裔人士在英国的颓废生活。对文化差异的细腻把握,写作风格上的朴实和舒缓,性乱、毒品、殴斗、抗争、逃窜,迷乱的生活与文化冲突编织纠结,值得一读。

  • 0 虾米 2018-04-24 10:34:28

    这本比《郊区佛爷》稍好些。后者是面面俱到,但面面写不深,浮光掠影,隔靴搔痒。这本开口很大,中间渐渐收窄,并通过《撒旦诗篇》焚书事件这样一个焦点,集中展现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在英国的生存境遇,探讨民族、宗教、后殖民、亚文化、边缘人群等冲突性主题。关于原教旨主义,作者同情它的某些主张,但他的批评更尖锐。他反感原教旨主义“属人”大于“属地”的原则,他揭示原教旨主义利用自由主义、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反消费主义等西方世界给予的武器,来攻击西方世界的价值观,并推销自己的所谓核心价值观,这是否让人想起某党的若干政策?

  • 1 看不见的城市 2015-06-28 22:56:45

    护了三分之一都没睡着的窝也算是够厉害了

  • 0 人类学科研究员 2014-01-20 00:29:06

    你写的这么装逼你书里的那帮人知道么。

  • 0 Oliver 2013-01-21 21:50:20

    比期待的失望一点,但还是很好读,种族隔阂是不是在库雷西心里的重量比我想象得更重?

  • 0 猫小猫 2016-06-14 00:51:09

    比想象的还要好

  • 0 xiaket 2013-06-28 15:04:09

    召唤逻辑。。。

  • 0 lieerli 2015-07-04 23:47:04

    每个人都从头high到尾的感觉 但很丰满的人物

  • 0 Teresa 2022-09-25 23:49:35 河北

    非常喜欢这本书

  • 0 无浪潮情人 2022-10-06 14:20:42 江苏

    看的时候9岁,但是没有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 0 2023-12-24 09:24:20 陕西

    宗教、混乱、迷途、爱与自我救赎。

  • 0 weiwei 2013-04-27 13:23:26

    文化的碰撞,青春的迷茫,很担心结局是个悲剧,还好还好,生活仍在继续

  • 0 纯青 2014-11-19 13:08:13

    故事结尾,男主人公跟着他的女友迪迪,他的白人老师远行了。这是一个关于现代化中民族性何去何从的象征,作为知识分子,他最终选择了传统西方社会所奉行的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无比艰难地舍弃了对穆斯林身份的坚持。

  • 0 窗边の豆豆 2013-03-08 18:37:35

    黑色唱片是王子的一张专辑。内容就像这颜色所暗示,亚裔的英国人混乱的生活,身份认同、毒品、性交、革命……黑暗,抗争,暴力,梦想,种族融合与文化交融的时候双方得到的、失去的,记录下的没记录下的。作者明显是反暴力的,这个问题不是靠单纯的所谓勇敢就能解决,勇敢可以成为某种可笑的政治工具,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弱势。

  • 0 妖娆猫 2020-02-06 17:38:05

    20200206——13;不同种族和文化冲击下,英国的巴基斯坦裔移民的生存故事。书中涉及拉什迪的《撒旦诗篇》。原以为涉及宗教会比较枯燥,没想到作者文笔轻快,大大增加了可读性。

  • 0 ivanala 2015-06-19 14:28:27

    谁会相信一个瘦得像瘾君子一般的人在三十五的气温里穿着连帽衫外套还边走边读一本书,一本关于性,暴力,毒品,宗教,种族和愚昧的书。但是人的思维就是那么容易被摆布,在同一页他们的想法都是那么前后矛盾,说的话都是那么言不由衷。你是愿意相信手里的书还是有神谕的茄子呢?

  • 0 遗失了发夹 2018-10-27 11:44:33

    “一个人何以会使自己被一种制度或教条束缚住呢?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非如此不可?僵化不变的自我是不存在的;我们的多重自我当然也是每天都在融合、变化的吧?在这个世界,生命存在的方式必定是数不清的。他要追随着自己的好奇心,在工作和爱情之中展开自己的生命。”4.5星

  • 0 昨日之岛 2013-06-19 13:27:48

    这个作家的小说基本就是鸡肋,读之无味。。。至于说是拉什迪的传人,呵呵。。两位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