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鲤·文艺青年》围绕当下饱受争议的文艺青年群体展开讨论。
在这个神龛坍塌,偶像倒地的时代,曾经泛着英雄主义的鲜红色彩已然褪去。文艺青年一词,如今一贬再贬,逐渐成为滑稽的,不合时宜人群的代名词。他们到底是丰硕的果子,还是无用的瘤?《鲤·文艺青年》将给你答案。
本期鲤中,著名音乐人,诗人周云蓬和著名作家廖一梅将表达自己对于文艺青年群体的态度。
周云蓬认为文艺青年群体代表着“不功利”、“洒脱”,“不现实”的一部分人,他希望这部分人能继续文艺下去。
廖一梅认为,文艺青年是一个要挣扎、困惑、跟世界抗争,而没有更大力量的状态。她并不认为文艺青年代表着没有行动力,她所理解的文艺青年,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状态。
沙龙板块里面,我们试图展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境遇的文艺青年的面貌。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将对变成叔叔的焦虑,对变老的焦虑转换成文字表达。
日本作家井吉...
《鲤·文艺青年》围绕当下饱受争议的文艺青年群体展开讨论。
在这个神龛坍塌,偶像倒地的时代,曾经泛着英雄主义的鲜红色彩已然褪去。文艺青年一词,如今一贬再贬,逐渐成为滑稽的,不合时宜人群的代名词。他们到底是丰硕的果子,还是无用的瘤?《鲤·文艺青年》将给你答案。
本期鲤中,著名音乐人,诗人周云蓬和著名作家廖一梅将表达自己对于文艺青年群体的态度。
周云蓬认为文艺青年群体代表着“不功利”、“洒脱”,“不现实”的一部分人,他希望这部分人能继续文艺下去。
廖一梅认为,文艺青年是一个要挣扎、困惑、跟世界抗争,而没有更大力量的状态。她并不认为文艺青年代表着没有行动力,她所理解的文艺青年,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状态。
沙龙板块里面,我们试图展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境遇的文艺青年的面貌。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苗炜将对变成叔叔的焦虑,对变老的焦虑转换成文字表达。
日本作家井吉忍描述了她在青年时代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以及打工的各种经历,在她看来,体验比所谓世俗的成功更加重要。
主编张悦然奉上了她童年时期与各种动物的年表纪事。
资深文艺青年,文艺辣妈郭小寒将文艺生活方式带给了她的孩子,甚至独创了文艺育儿法。
因鲤而被大家熟知的作者赵婷则为大家展现了一群外国文艺青年的生活。
小说部分,我们邀请了文学中迷人的异类薛忆沩,他的小说《乳白色的阳光》将首次在鲤上与大家见面。
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兼导演米兰达·茱莉的短篇小说集《No One Belongs Here More Than You》中的小说《游泳队》也将首次与国内的读者见面,这也是作家周嘉宁的最新译作。
我们还收录了刚刚出版了新书的作家绿妖,新锐作家包慧怡、沈诞琦,以及周嘉宁的最新小说。
作为一个独立版块的声纳,本次我们邀请了“副本”制作为我们主持。我们将奉上陈舸,冯俊华和柴柴的小说。
除此之外,镜子栏目将为大家带来荒木经惟的摄影作品。
作者简介 · · · · · ·
张悦然,山东济南人。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从14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芙蓉》、《花城》、《小说界》、《上海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2001年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3年在新加坡获得第五屆“新加坡大专文学奖”第二名,同年获得《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奖赛”二等奖。2004年获第三届“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2005年获得春天文学奖。长篇小说《誓鸟》被评选为“2006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最佳长篇小说。
已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葵花走失在1890》、《十爱》。长篇小说《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图文小说集《红鞋》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
2008年起主编鲤书系。
目录 · · · · · ·
在乌泱泱的漩涡里 文l鲤编辑部
问卷
小清新的前世今生 文l张柠
骨灰级文艺青年的集体肖像 文l秦俟全
镜子
荒木经惟:摄影是私事,也是私情 文l言由
沙龙
浮生三记 采访l马加
我一点也不想为世俗的成功做任何努力 采访l索马里
我将不得不投入的战争 文l荞麦
态度
我变成怪叔叔那年 文l苗炜
Mao的脚步 文l【日】吉井忍
夜间旅行 文l吕越寻
这真相是爱 文l郭小寒
梦里人 文l赵婷
散文
动物纪年表 文l张悦然
小电影
隐没的野草 图文l游莉
小说
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 文l周嘉宁
锁骨 文l包慧怡
封笔之作 文l沈诞琦
乳白色的阳光 文l薛忆沩
少女哪吒 文l绿妖
游泳队 文l米兰达•茱莉 译l周嘉宁
声纳
自我实践的创作 文l冯俊华
桃花水母 文l 陈舸
猫猫和狗狗 文l冯俊华
草莓僧侣 文l柴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很难给"文艺青年"找到一个对应的英文词。离开中文的语境,附着在这个词语上面的很多含义都将失去。然而,那些含义正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所以本期主题要谈的是中国的文艺青年。 一直以来,"文艺青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那些争议并非来自他们对于文艺的热爱,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和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无知、漠然和抗拒。他们用从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小心翼翼挑拣出来一砖一瓦,建构起自己精致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一扇与现实世界对流的窗户。封闭性似乎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因为一旦抽掉与现实之间的隔板,他们所坚持的审美观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溃塌。 这个封闭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逃离现实的庇护所。他们必须寻找这样一个出口,以摆脱面对现实时的无措。这种困难可能与早年教育有关。在中国,文艺青年的主体是8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在早年的教育里,一直被要求专注地面对学习,不需要去理会其他的事。而所谓的学习,是封闭的应试学习,人文历史尤其死板,试图将意识形态锻烙于每个人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上。那些年,没有人要求他们关注现实,仅有的一点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直到进入大学,他们才走出屋子,来到外面的世界。现实如同曝烈的阳光,照得人无法睁眼,必须一手遮挡,找个地方躲避。躲避也不过是暂时而已。"文艺青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天中就是会离开的。 在文艺青年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可贵又可怕的自足性。他们对社会没有强烈的不满,对现状总能苦中作乐。他们在可能是幻觉的优越感里,慈眉善目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这种自足性使他们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好公民,甚至也在磨损着他们的野心,蛀蚀着他们的创造力。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在一个太匆忙,太亢奋的社会里,他们如同无声无息流淌的溪水,终以洁澈的面目示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首卷语 文|张悦然 -
19岁时的村上春树在新宿西口深夜的下水道中露宿。彼时他长头发,坐在混凝土地面,靠墙吸烟,穿衬衫牛仔裤,一副天塌下来也无所谓的表情。那是凌晨三点。旁边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玩得太晚,懒得回宿舍,便在此消磨时间等天亮。他混迹其中。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艺青年,是如何穿越漫长的道路,终于成为今天这个简直已经变成一个国际通用符号的“村上春树”? 每天经营酒吧,凌晨结束营业后回到家,在厨房的餐桌上写个不停。这样的日子,村上春树过了三年。因为勤奋,写的量并不少,但自己还是觉得:“采用如此零散的方式写作,即便能写出新颖有趣的东西,也写不出内容深刻、意味幽远的小说。既然将当小说家的机会给了我,我便想尽己所能,完成一本自己也满意的小说,一本就行。“ 1981年,即村上春树32岁时,夫妇俩终于决定卖掉爵士乐酒吧。那个时候,他开店的收入其实远远高于写作的收入。朋友也出主意:”店铺既然上了轨道,不如交给别人经营,你自己爱干嘛干嘛呗。”可性格别扭的他却说:“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个人,自己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 村上春树在跟河合隼雄的对谈中曾经坦白:自打年过50之后,我开始越来越深入地体会到我们这代人的问题。听起来或许有点沉重,但过了某个点之后,类似”一代人的责任感“这样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进入你的视线。2009年,村上春树不过众人的反对与阻拦,赴耶路撒冷颁奖并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蛋与墙“的演讲,深刻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号召每个人用自己的灵魂去瓦解体制的冰冷,2011年日本地震之后,他在巴塞罗那颁奖时又进行了针对福岛核辐射事件的”反核“演讲。这些,也就是所谓”一代人的责任感“使然。 大概谁都不曾料到:经过漫长迂回甚至空无一人的道路之后,他竟然到达了此地:举目望去,既没有敌人,也无同行之人,甚至连偶像都不存在。最后剩下的,就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 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鲤·文艺青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鲤·文艺青年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鲤·文艺青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 更多书评 18篇
-
山栀 (回忆比爱恋多)
很难给"文艺青年"找到一个对应的英文词。离开中文的语境,附着在这个词语上面的很多含义都将失去。然而,那些含义正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所以本期主题要谈的是中国的文艺青年。 一直以来,"文艺青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那些争议并非来自他们对于文艺的热爱,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和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无知、漠然和抗拒。他们用从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小心翼翼挑拣出来一砖一瓦,建构起自己精致的精神世界。这个... (8回应)2012-08-20 18:59:35 31人喜欢
很难给"文艺青年"找到一个对应的英文词。离开中文的语境,附着在这个词语上面的很多含义都将失去。然而,那些含义正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所以本期主题要谈的是中国的文艺青年。 一直以来,"文艺青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那些争议并非来自他们对于文艺的热爱,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和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无知、漠然和抗拒。他们用从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小心翼翼挑拣出来一砖一瓦,建构起自己精致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一扇与现实世界对流的窗户。封闭性似乎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因为一旦抽掉与现实之间的隔板,他们所坚持的审美观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溃塌。 这个封闭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逃离现实的庇护所。他们必须寻找这样一个出口,以摆脱面对现实时的无措。这种困难可能与早年教育有关。在中国,文艺青年的主体是80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在早年的教育里,一直被要求专注地面对学习,不需要去理会其他的事。而所谓的学习,是封闭的应试学习,人文历史尤其死板,试图将意识形态锻烙于每个人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上。那些年,没有人要求他们关注现实,仅有的一点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直到进入大学,他们才走出屋子,来到外面的世界。现实如同曝烈的阳光,照得人无法睁眼,必须一手遮挡,找个地方躲避。躲避也不过是暂时而已。"文艺青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天中就是会离开的。 在文艺青年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可贵又可怕的自足性。他们对社会没有强烈的不满,对现状总能苦中作乐。他们在可能是幻觉的优越感里,慈眉善目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这种自足性使他们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好公民,甚至也在磨损着他们的野心,蛀蚀着他们的创造力。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在一个太匆忙,太亢奋的社会里,他们如同无声无息流淌的溪水,终以洁澈的面目示人。 引自 首卷语 文|张悦然 很喜欢张悦然写的这篇首卷语,觉得日渐沉稳、成熟的「鲤」,会拥有更多追随它的读者。
8回应 2012-08-20 18:59:35 -
山栀 (回忆比爱恋多)
19岁时的村上春树在新宿西口深夜的下水道中露宿。彼时他长头发,坐在混凝土地面,靠墙吸烟,穿衬衫牛仔裤,一副天塌下来也无所谓的表情。那是凌晨三点。旁边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玩得太晚,懒得回宿舍,便在此消磨时间等天亮。他混迹其中。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艺青年,是如何穿越漫长的道路,终于成为今天这个简直已经变成一个国际通用符号的“村上春树”? 每天经营酒吧,凌晨结束营业后回到... (2回应)2012-08-21 11:03:49 15人喜欢
19岁时的村上春树在新宿西口深夜的下水道中露宿。彼时他长头发,坐在混凝土地面,靠墙吸烟,穿衬衫牛仔裤,一副天塌下来也无所谓的表情。那是凌晨三点。旁边都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玩得太晚,懒得回宿舍,便在此消磨时间等天亮。他混迹其中。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艺青年,是如何穿越漫长的道路,终于成为今天这个简直已经变成一个国际通用符号的“村上春树”? 每天经营酒吧,凌晨结束营业后回到家,在厨房的餐桌上写个不停。这样的日子,村上春树过了三年。因为勤奋,写的量并不少,但自己还是觉得:“采用如此零散的方式写作,即便能写出新颖有趣的东西,也写不出内容深刻、意味幽远的小说。既然将当小说家的机会给了我,我便想尽己所能,完成一本自己也满意的小说,一本就行。“ 1981年,即村上春树32岁时,夫妇俩终于决定卖掉爵士乐酒吧。那个时候,他开店的收入其实远远高于写作的收入。朋友也出主意:”店铺既然上了轨道,不如交给别人经营,你自己爱干嘛干嘛呗。”可性格别扭的他却说:“将店铺随意交托给某个人,自己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做不来。” 村上春树在跟河合隼雄的对谈中曾经坦白:自打年过50之后,我开始越来越深入地体会到我们这代人的问题。听起来或许有点沉重,但过了某个点之后,类似”一代人的责任感“这样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进入你的视线。2009年,村上春树不过众人的反对与阻拦,赴耶路撒冷颁奖并发表了那篇著名的”蛋与墙“的演讲,深刻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号召每个人用自己的灵魂去瓦解体制的冰冷,2011年日本地震之后,他在巴塞罗那颁奖时又进行了针对福岛核辐射事件的”反核“演讲。这些,也就是所谓”一代人的责任感“使然。 大概谁都不曾料到:经过漫长迂回甚至空无一人的道路之后,他竟然到达了此地:举目望去,既没有敌人,也无同行之人,甚至连偶像都不存在。最后剩下的,就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 从他写第一篇小说开始,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三十多年中,他自愿将自己拘禁于一张书桌旁,如僧侣一样苦修般的生活。他的所有选择,皆为了写作而进行:跑步、吃健康食品、晚上9点睡觉早晨4点起床。 有时候我默想凌晨4点的村上春树,在一片安然静谧的薄薄的黑暗中,喝着热乎乎的咖啡,写下一行行的文字。黎明将要到来,新的一天要开始,并且又会很快过去。拼命地写吧,就像是跟时间对抗,并以这种对抗的方式,而获得某种不朽。 引自 “我将不得不投入战争” 文|荞麦 2回应 2012-08-21 11:03:49 -
山栀 (回忆比爱恋多)
2008年前后,廖一梅开始写她执笔以来最柔软的剧本《柔软》,但她陷入了有生以来最长的抑郁期:“我对自己、对人类感到绝望。任何美好的东西在人类这里都将被破坏的,都无法保持。你会看到自己(人类)是怎样毁掉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民主、爱情、天空,任何美好的词儿,都被人类破坏了。......人都是掠夺攫取者。特别极端的时候后,我憎恨作为品种的人类,我认为人应该被毁灭。” 去年,她和一个认识十年的朋友第一次吃饭。那位... (1回应)2012-08-21 10:23:13 11人喜欢
2008年前后,廖一梅开始写她执笔以来最柔软的剧本《柔软》,但她陷入了有生以来最长的抑郁期:“我对自己、对人类感到绝望。任何美好的东西在人类这里都将被破坏的,都无法保持。你会看到自己(人类)是怎样毁掉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民主、爱情、天空,任何美好的词儿,都被人类破坏了。......人都是掠夺攫取者。特别极端的时候后,我憎恨作为品种的人类,我认为人应该被毁灭。” 去年,她和一个认识十年的朋友第一次吃饭。那位朋友从小就有个不算怪癖的怪癖:嫌富爱贫。从初中起,她就和一个家境接近贫穷的男孩恋爱。后来,这个女孩进入国内最好的大学,男孩则去当了普通的工人。大学聚会时,这个朋友和同学高谈阔论,男朋友则在旁边帮忙做饭。毕业之后,女孩的父母坚决认为她应该找一个和她学业、家境对等的人。迫于双方父母的压力,两人被迫分手。 那个朋友此后一直不知道自己该寻找什么样的对象。她尝试过文艺青年、大款、成功人士,都无法真正接受。多次相亲之后,她找到了一个和她对等的、不算富庶的普通人,然后被动地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某个周六,那位未婚夫带着廖一梅的这个女性朋友出去玩。出小区大门口的时候,跟一辆送快递的车对撞了。送快递的人,是这个女生的前男朋友。 “当时她和我说:那个男孩从车上下来,给了他一个她见过的最灿烂的笑容,根本不想是很多年没见过她似的。就像每天都见面、还在一起时那样放松、美好的笑容。她就觉得,收到了祝福。然后就同意和男朋友结婚、生子。“廖一梅说。 故事的结尾时,那个男孩子在她结婚生子之后,才慢慢选择了结婚、生子。 第二天中午,廖一梅想到这个故事,眼泪一下子掉下来。她说自己已经很少被什么故事感动,她编过比这复杂千倍的情感故事。 她和那位朋友说:其实你是很幸运的人,你看到了真的爱的样子。这和欲望、需要、生活的其他需求层面不相干的爱的样子。 《恋爱犀牛》里面有一句台词,马路对犀牛说:”顺从命运竟然这么难吗?别人怎么做你也怎么做就行了,难道这个事儿这么困难吗?“ 甚至在不久之前,廖一梅还是一个以”拒绝“而为荣的人:”拒绝对于我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儿,无论什么我做一个决绝的决定、一个拒绝的姿态,是也别容易的。无论是什么。以前我确实为此骄傲过,你可以拒绝世界上任何一样东西,我不会被这个世界打倒。我是一个对自己很狠的人,现在我觉得接纳是更难的一件事儿。“ 她讲的接纳当然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类似于她之前说的,一个文艺青年如何建立强大的自我(过滤)系统、又如何拆毁它的过程——通常奇迹、爱、倾诉,她试图比此前要柔和的方式,”抵达世界的本质“(是的,她仍然略显疯狂地这么说)。 ...... 但她还是认为”好的作家用一本小说、一部话剧将你带到那个境界中,你的耳朵、眼睛慢慢地打开了,那就是文学存在的意义“。 引自 【我一点也不想为世俗的成功做任何努力】与廖一梅的对谈 采访|索马里 1回应 2012-08-21 10:23:13
-
Pan's Reed (简单而善良)
很难想象,编辑部试图在给这个复杂的名词下定义,在这点上,鲤。常常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纵使有千千万万种解释,似乎也只有观念与价值上的略微趋同才能勉强达成思想上难得的一致。作为青年文艺的代表读物,它似乎试图在搜集归纳一些当下的与过往时代保持不一致的现象和意识形态,这让这一复杂名词略显时代性,略显纬度清晰。而关于文艺青年,当我们谈论它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状态,而并非既定的结果。也因此,这一...2012-11-11 11:49:27
很难想象,编辑部试图在给这个复杂的名词下定义,在这点上,鲤。常常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纵使有千千万万种解释,似乎也只有观念与价值上的略微趋同才能勉强达成思想上难得的一致。作为青年文艺的代表读物,它似乎试图在搜集归纳一些当下的与过往时代保持不一致的现象和意识形态,这让这一复杂名词略显时代性,略显纬度清晰。而关于文艺青年,当我们谈论它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状态,而并非既定的结果。也因此,这一概念绝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形态,就它本身而言,它依托介质存在,这些媒介在书中或多或少有体现;就联系而言,它只是复杂情形的一面,不可扣与一人之上一言以蔽之,这点上,书中也恰到好处地践行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比较客观的自我反思。立足当下。实例演绎。全面思考。
回应 2012-11-11 11:49:27 -
一直以来,"文艺青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那些争议并非来自于他们对文艺的热爱,而是来自于他们对于社会和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无知、默然和抗拒。他们用从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门类中小心翼翼挑捡出来的一砖一瓦,建构起自己精致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一扇与现实世界对流的窗户。封闭性似乎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因为一旦抽掉与现实 之间的隔板,他们所坚守的审美观就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甚至溃塌。
2013-02-13 14:43:04
-
☁️ (偶尔记录)
16 一味地沉浸在美好的细节之中,靠自我疗伤来度过自己的生活,还是有一些问题。 49 总觉得很不扎实。总的来说,我并不指望阅读能强烈地改变我的生活,不太能接受忽然改变我的某个观点的书,那种书给我的感觉像快餐,也许好吃,但它的营养是很可疑的。人需要自觉地改变,而不需要急转弯,那是药物达到的效果;我喜欢看一些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的书。 50 读书最大作用是让个体感到幸福快乐。 55 人真的得对自己的欲望,情绪诚实...2020-04-13 11:32:26
-
我喜欢作为一个个体的生命而存在、而感知、而消亡,如果生命有那么点意义的话。我对作为公众的人群不感兴趣,所谓人类,大多数都是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的,趋利的,极易被煽动的,就像每个小社会里一样,都是从众的,轧闹猛的。人生如梦,如果想要清醒地活着,就要与这样那样的热闹的人群以及他们制造出来的“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独立感知和思考,独立记忆和行动。
2018-08-23 23:08:02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鲤 (おい!天塌了)
- 鲤·悦然 (苏杉)
- 2013开始读书计划 (没头脑才高兴)
- 【電子版收藏 No.2】 (Woland)
- 2013,字,画。 (金牛牛)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鲤·文艺青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鱼关注中国 2012-12-20 04:58:36
颜禾你太他妈赞了!
0 有用 Aragaki 2012-09-19 13:25:19
总觉得被贴标签被定义是很可怕的事情。就去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好,文艺或不文艺又何妨。
0 有用 長閑 2012-08-20 22:24:02
对一切试图将某类人总结归纳贴标签的稿表示反感,第一篇竟然把张爱玲归进了小清新。周云蓬和廖一梅的采访符合心里的价值观,周嘉宁和沈诞琦的两篇怎么写那么好。整本看下来,文艺青年这回事,还真的没说透,立场也不是那么绝对清晰,可能它本来就没法有轮廓界定,欲说还休。
0 有用 麋鹿橙 2012-10-07 17:47:03
卷首语写得越来越烂了 为了扣住主题而写的东西 里面那篇《动物纪年表》写得还行 可是和“文艺青年”没啥直接关系吧
0 有用 书鬼 2012-11-06 22:24:01
最喜欢《游泳队》。
0 有用 Kazink 2022-04-20 17:04:30
小说一般,前面几篇序太有意思了吧!笑得我差点从宿舍床上掉下去。感谢它让我认识了周云蓬。
0 有用 扬帆远洋 2022-03-25 23:43:52
有好几篇喜欢的
0 有用 重启 2022-03-21 18:18:05
不得不说,张悦然 和周嘉宁的名字更具有吸引力 @2012-12-22 20:10:44
0 有用 逃避梦 2022-03-02 20:53:19
现实与性
0 有用 许洋儿 2021-12-10 15:30:58
文艺青年的世界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