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蔣勳的私生活
一篇篇生活週記 橫亙二十四節氣
最雋永的「生活」與「情味」
「我想記憶生活裡每一片時光,每一片色彩,每一段聲音,每種細微不可察覺的氣味。我想把它們一一摺疊起來,一一收存在記憶的角落。」 ~~蔣勳
蔣勳,從「桐花」,而「新橋」,而「回聲」,而「肉身」,而「吾廬」,而「史記」,這五十篇的週記,竟可以寫得如此豐富多層次!……從肉眼觀象,到心眼體物,一枝文筆有如畫筆,將讀者逐漸導入哲理的美學境界。~~林文月
※他嚮往「自由」,夢想過一個城市,人們在頭上戴了鮮花,他們在街上相互擁抱、親吻、和善微笑…。
他寫「時差」,在幾天持續的時差裡,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衰老了。
他品嚐「甜酸」,甜味如果是純粹幸福的陶醉,酸味似乎多了一點憂愁。
他論「風尚」,直到今天,衣服露不露點,還是眾人樂於談論的大事。甚至特別設置機構,專門檢查露點。
他論「輸贏」,有意義的比...
蔣勳的私生活
一篇篇生活週記 橫亙二十四節氣
最雋永的「生活」與「情味」
「我想記憶生活裡每一片時光,每一片色彩,每一段聲音,每種細微不可察覺的氣味。我想把它們一一摺疊起來,一一收存在記憶的角落。」 ~~蔣勳
蔣勳,從「桐花」,而「新橋」,而「回聲」,而「肉身」,而「吾廬」,而「史記」,這五十篇的週記,竟可以寫得如此豐富多層次!……從肉眼觀象,到心眼體物,一枝文筆有如畫筆,將讀者逐漸導入哲理的美學境界。~~林文月
※他嚮往「自由」,夢想過一個城市,人們在頭上戴了鮮花,他們在街上相互擁抱、親吻、和善微笑…。
他寫「時差」,在幾天持續的時差裡,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衰老了。
他品嚐「甜酸」,甜味如果是純粹幸福的陶醉,酸味似乎多了一點憂愁。
他論「風尚」,直到今天,衣服露不露點,還是眾人樂於談論的大事。甚至特別設置機構,專門檢查露點。
他論「輸贏」,有意義的比賽,旁觀者不只在看輸贏,也在學習輸贏裡透露的生命品質吧。
他談「吾廬」,懷念起小時候種滿花樹的家,和雞鴨一起長大;懷念起現在的家,窗外有一條大河,月圓時會在窗台打電話給遠方朋友,要他抬頭看一看月亮。
他憶「雪——紀念母親」:
「母親因罹患糖尿病,一星期洗三次腎。我去V城看她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洗腎回來,睡了一覺,不知被甚麼驚醒,母親怔忡地問我:下雪了嗎?
我說:是。
扶她從床上坐起,我問她:要看嗎?
她點點頭。
母親的頭髮全灰白了,剪得很短,乾乾地飛在頭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
『好看嗎?』
我靠在輪椅旁,指給母親看繁花一樣的雪漫天飛揚。
母親沒有回答。她睡著了。她的頭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紅色毛毯裡,看起來像沉緬在童年的夢裡。
沒有甚麼能吵醒她,沒有甚麼能驚擾她,她好像一心專注在聽自己故鄉落雪的聲音。」
一種毫不吝惜的揮霍,一種真實過後的回憶;
一種辛酸的自我完成,一種無以名狀的悸動。
草木山川皆可幻化,不變者唯此時真心……
本書原為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蔣勳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所撰寫的專欄集結,原名為《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2012年,有鹿文化重編新版,名為《此時眾生》,並敬邀林文月老師撰序;文章亦重新編輯,按四季更迭,以及24節氣前行,呈現出一本有如美與生活的「週記」。
何名《此時眾生》?
「此時」,既是蔣勳文章中書寫的那個時刻,也是讀者閱讀交感的這個當下;蔣勳眼前心中的草木節氣、山川大地和有情眾生,彷彿我們心中有情而能映現返照的「眾生」。此時,因之變得普遍平等久遠;變的是時空節氣,不變者唯真心至情而已。肉身緣分,因為有情,可以祝福並且福報眾生!
蔣勳「美與肉身的功課」CD
※光碟內容為2011年9月17日,蔣勳參加真如苑社會教育講座的演講內容。
六大段落,約九十分鐘:
1. 經過加護病房前後的我
2. 官能所經歷的「美」和「品」
3. 甜、酸、鹹的功課:人生的況味
4. 辣的功課:以《紅樓夢》為例
5. 苦的功課:荒涼身體的肉身緣分
6. 從「美的覺醒」到「肉身功課」
此CD隨書附贈,非賣品,不得轉售。
推薦序
畫布上的文筆
──《此時眾生》讀後感
林文月
勤於奔走散播美學,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對社會大眾殷殷解說何謂風格,什麼是品味的蔣勳,有一本非常精巧的書。這本書共收五十篇散文,每篇約在千二百字左右,從某年的五月開始,止於次年五月。剛剛一年,橫亙二十四節氣,周而復始的筆耕、成為這本《此時眾生》。
在台灣讀過中學的人,都有寫週記的經驗。所謂週記,往往是指青少年學子,每逢星期日晚上於做完各種功課後,邊打哈欠,邊提筆所記的一週流水帳而言;至於導師批改那些千篇一律的生活寫照,大概也是乏味至極的吧。然而,從「桐花」,而「新橋」,而「回聲」,而「肉身」,而「吾廬」,而「史記」,這五十篇的週記,竟可以寫得如此豐富多層次!蔣勳說:「我想記憶生活裡每一片時光,每一片色彩,每一段聲音,每種細微不可察覺的氣味。我想把它們一一摺疊起來,一一收存在記憶的角落。」
這些摺疊起來,收存在記憶角落的晨昏光影、花香葉色、林風潮響,乃至於蟲鳴蛙聲,遂藉由文字而好好的收藏起來了。許多的尋常往事,在記憶的角落裡安藏不露,好似已經不見了,或者被遺忘了;然而並沒有;有一天重讀,那些文字所代表的蟲聲、潮響、花葉,以及光影種種,又都回來了。文字使各種各樣的景象重現,使當初體驗那些景象的感動也重現;同時還讓閱讀那些文字的別人也感動。文字的力量如此。
蔣勳習畫,所以在他的文章裡,視覺畫境特別彰顯。
〈看見〉文中,寫火車座中所看見的風景,以人體的肉身毛髮形容山巒原野。寫到視覺,他說並沒有絕對的黑,以十七世紀林布蘭特(Rembrandt)的畫為例:「初看都是黑;靜下來多看一分鐘,就多發現一道光。」 〈回聲〉裡,寫窗台上看秋水中解纜的船:「越漂越遠,遠到變成一個小點,遠到最後看不見了。」「如果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長卷裡,船只是空白裡的一條黑線……,一條船,不用退多遠,視覺上就只是一個黑點了。一座山需要退到多遠?一片秋水需要退到多遠?因為莊子,許多畫家從視覺的巧匠,慢慢過度成心靈視域的追求者;從得意於歡呼驚叫的技巧極限,一步一步,領悟到技巧的極限距離美的沉靜包容還很遙遠。」 蔣勳把感官所及的風景,從西畫、國畫的表現方法,予以解析和比較。從肉眼觀象,到心眼體物,一枝文筆有如畫筆,將讀者逐漸導入哲理的美學境界。那些是「秋水時至」,是「不辨牛馬」,是「泛若不繫之舟」的意味。
五十篇散文,幾乎都書成於窗前。
擁有一個家,或者只是一個房間,在家鄉,或在此地彼地有一處熟悉的地方,有四壁將我們圍起來,框起來,令人感覺自己是屬於這個世界的,而又有一種從外界抽離的安全感。我讀這些文章時,也會有這樣子的感覺。或讀書,或工作,或靜思,或外,或出神。在家鄉,或在此地彼地,屬於、而又抽離於這個世界,大概是由於有窗子的關係吧。窗,使人感覺既聯繫而又隔離。作者原先可能在那隔離的一區寫文章,或者繪畫;偶一抬頭,便看到山光水色、寒林葉落、桐花如雪、鷺鷥雞鴨……,或許,竟因而推門出戶,走入景中,變成物象的一部分,與世界融合為一體;成為線、成為點、在畫面之中。
窗前書寫,自自然然。至於一年期間,定時千二百字左右的短文,用兩個字的齊一小題標示,或斷或續,隨興所至舒展開來:〈秋水〉、〈回聲〉、〈潮聲〉、〈品味〉、〈甜酸〉、〈風尚〉、〈布衣〉,這些篇章,分開來是獨立的散文,綴連起來卻又是綿延可以貫串的。
在目錄上,二字齊一的小題各篇最後,有一篇附錄的單字題目:〈雪──紀念母親〉。
蔣勳很用心的寫這篇文章。寫下雪的季節,去V城探望病中的母親。寫雪,寫看雪的自己,和下雪天的一些記憶。窗外的雪,「富麗繁華,又樸素沉靜」的下著,屋內的燈全熄了,只留母親臥房裡床頭一盞燈幽微的光,反映在玻璃上。遠處街角也有一盞路燈,照著白白的雪景。「白,到了是空白。白,就彷彿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實體的存在。白,變成一種心境,一種看盡繁華之後生命終極的領悟吧。」
我想,蔣勳可能是以留白的方式,來寫他最珍惜的一個記憶和思念的吧。
《此時眾生》,遂成為他送給母親,最具深義的禮物了。
此時眾生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蔣勳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並於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為台灣美學大師。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著有藝術論述 《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等;散文《此生──肉身覺醒》《島嶼獨白》《歡喜讚嘆》《大度.山》《少年台灣》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
蔣勳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並於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聯合文學》社長。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為台灣美學大師。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著有藝術論述 《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等;散文《此生──肉身覺醒》《島嶼獨白》《歡喜讚嘆》《大度.山》《少年台灣》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祕密假期》,有聲書《孤獨六講有聲書》等。
目录 · · · · · ·
〈願〉
卷一 夏天
桐花
月桃
螢火
相思
棲霞
大雨
溪澗
瀑布
魚肆
月升
葉子
卷二 秋時
渲染
新橋
沙灘
眼前
翅果
看見
蘋婆
秋水
回聲
欒樹
潮聲
鴨子
卷三 冬季
時差
自由
候鳥
銀杏
寒林
舞者
黑暗
溫泉
泡湯
野溪
燒水
風景
卷四 春日
竹內
眾生
肉身
品味
甜酸
風尚
布衣
吾盧
城市
遲行
速度
輸贏
華山
卷五 夏天
退之
史記
【附錄】——雪
【編者後記】〈如是因緣〉許悔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美」使我们沉默,「美」使我们谦卑,「美」使我们知道生命同时存在的辛苦与甘甜,艰难与庄严。通过「美」,我们再一次诞生,也再一次死亡。 下一个秋天,我们约定向深山走去吧。让自己在满山红艳前发呆,让自己辞穷,让自己画不出一笔,让自己沮丧颓唐,但是,也让自己领悟: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色彩与光的变化,我们是在一弹指顷,看到了千千万万生死变灭,刹那间我们听到了洪荒以来自己每一次重来与离去的哭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栖霞 -
城市其实是非常寂寞的地方,每一个小小的空间,囚禁着一个人。囚这个字,一个框框,里面一个人,很象形的字。城市常常使我觉得是重重叠叠的囚,高高低低的囚,前前后后的囚,囚变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框框里的人,想走出去,不再框框里的人,却想尽办法,想挤进框框,好像挤进框框就安全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此時眾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此時眾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此時眾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蒋勋:向死而生的孤独凝视

轻轻的推到你的神经里

画布上的文笔——林文月序

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四时之感动

自然 艺术 美 ——《此时众生》


将一切美好,收藏在记忆的角落读《此时众生》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7.7分 84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二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港台文学—2012北京kubrick新到港台\外文书. (库布里克@北京)
- 工艺消闲—2014北京kubrick新到港台\外文书 (库布里克@北京)
- 蒋勋老师的美学观 (青古半)
- 港台 (我理想不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此時眾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猫柳春眠。 2018-06-01 18:50:05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0 有用 沉默沉没 2018-10-28 22:40:04
一花一世界,慧眼看去,“悲欣交集”。
0 有用 吉吉国王 2019-05-17 07:51:08
从夏秋到冬春,每个节气都写点若即若离的文字。里面有细腻的觉察和丰富的思绪,可以让你很容易感受到那个场景和那个情绪。
0 有用 🌕🌖🌗✨ 2013-09-26 22:09:57
羊大為美
0 有用 yi 2014-08-31 18:43:41
何韵诗微博推荐,淘宝上买了台版来读。记忆有关于山水、花草树木、泡汤……读来沁人心脾。大致记得文中一句:美是不是一种辛酸的自我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