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由招魂》的原文摘录

  • 看民主,不在堂皇的宪法;找民主,不在庄严的议会;测量民主,不在摩拳擦掌的斗争。民主的真髓,表现得不该这么复杂。民主本身,不仅是一种制度,而且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普遍的方向与目标。从这种博大的观点看,我认为检验一个地区的民主成分,单刀直入,只有一个妙法,就是看它有没有“开玩笑的自由”。上上下下,大家都有这种自由,才证明了这个地区把民主信仰化、生活化、普遍化。大家能互相开玩笑,才证明了这个地区有幽默感,有民主气质。相反的,没有开玩笑的自由,就没有民主气质可言。没有这种气质,不但不配民主,连帝制都不配。那样的民主,只是一种招牌、一种口号。热爱民主的中国人,千万该警觉到这一点。 (查看原文)
    一颗蓝莓 4赞 2014-08-24 11:44:09
    —— 引自章节:开玩笑的自由
  • 身居反动的与逆流的地位的政权,它的悲剧脸谱,已经在强大的武力背后,呈现了如下的表现,可以囊括他们: 一、用暴力维持政权。 二、一党专政。 三、特务横行,基本人权没保障。 四、新闻、言论检查。 五、限制本国人和外国人的出入境。 六、约束文化交流。 七、党化教育、司法、军队。 八、偶像崇拜,经典信奉。 九、统制经济。 十、集会、结社、请愿等的不自由。 十一、强迫集体劳动(如公社、奴工、集体农场)。 十二、鼓吹战争解决一切,敌视和平。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4-30 22:20:18
    —— 引自章节:独裁中的民主 / 002
  • 重要的是,拥护自由民主的人,不要陪他们扮演这一出悲剧,要阻止他们硬演这出悲剧。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4-30 22:22:36
    —— 引自章节:独裁中的民主 / 002
  • 人际关系自然有紧张的一面,但也有不必紧张的一面。纾解不必要的紧张,我认为不二法门就是“开玩笑”。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4-30 22:33:55
    —— 引自章节:开玩笑的自由 / 009
  • 我的结论是:看民主,不在堂皇的宪法;找民主,不在庄严的议会;测量民主,不在摩拳擦掌的斗争。民主的真髓,表现得不该这么复杂。民主本身,不仅是一种制度,而且是一种信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普遍的方向与目标。从这种博大的观点看,我认为检验一个地区的民主成分,单刀直入,只有一个妙法,就是看它有没有“开玩笑的自由”。上上下下,大家都有这种自由,才证明了这个地区把民主信仰化、生活化、普遍化。大家能互相开玩笑,才证明了这个地区有幽默感,有民主气质。 相反的,没有开玩笑的自由,就没有民主气质可言。没有这种气质,不但不配民主,连帝制都不配。那样的民主,只是一种招牌、一种口号。热爱民主的中国人,千万该警觉到这一点。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4-30 22:42:22
    —— 引自章节:开玩笑的自由 / 009
  • 真正的民主,真正的言论自由,说话的人不但“敢言”,也可以“敢怒”的。敢怒就被解释作“态度不好”,但是,只有“态度不好”,才正足以表现民主与自由。民主与自由的本质是“我有权利说我高兴说的,说的内容也许是骂你,也许是挖苦你,也许是寻你开心,也许是劝你,随我高兴,我的地位是和你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我的态度就随我高兴,态度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说的对不对。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2 22:20:32
    —— 引自章节:“敢怒而又敢言”的自由 / 032
  • 结论是,有“敢怒而又敢言”的自由,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自由,才是我们最该鼓吹的自由。相反的,“敢怒而不敢言”也好,“不敢怒而敢言”也罢,都不是我们赞成的“自由”。因为那种“自由”,只是向政府“赔笑脸的自由”。那是古代奴才的自由,不是现代国民的自由。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2 22:21:14
    —— 引自章节:“敢怒而又敢言”的自由 / 032
  • 中国史自古到今,被四种乌云罩住:第一种是“古云”,第二种是“蓝云,第三种是“红云”,第四种是洋云。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6 10:55:20
    —— 引自章节:中国史的拨云见日 / 138
  • 不过,从晋朝以后,对名教的解释,是不从窄处看的,它的定义,像滚元宵,有了核心以后,越滚越大。一谈到名教,它就含蕴了纲常、名分、尊卑、礼法、人伦等所有的仁义道德,成了总称。而这些仁义道德,是以君臣父子为主轴的。这就是袁宏《后汉纪》中所谓的“君臣父子,名教之本也” 。任何有违这一规范的,都会被扣上“名教罪人”或“有伤名教”的大帽子,被斗得死去活来。这种名教思想,是中国人独有的法宝,洋鬼子是学不到的。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7 17:48:08
    —— 引自章节:中国人的名教思想 / 148
  • 这一“汉贼不两立”的信念,从此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流传下来,每在末代王朝脸上发绿的时候,这种信念就越走红。不幸的是,天天喊“汉贼不两立的人,总是走霉运,总是有贼来年复年跟他两立,不肯罢休。事实的发展是:“汉贼不两立” 的先天条件,乃在王业不偏安 。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7 17:49:04
    —— 引自章节:中国人的汉贼问题 / 161
  • 这是说考进士制度,使大家一窝蜂地竞相进入考场,一切聪明才智勇迈性灵,都去他妈的蛋了,大家的精神都贯注在科举里,考不取再考,考到白了头发也不罢休。这对统治者而言,岂不是最放心、最安全的泄洪管道吗?民犹水也,水的力量,就这样给化掉了,科举制度的功劳,真太妙了。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7 17:49:56
    —— 引自章节:从科举到选举 / 166
  • 唐朝孔颖达为《礼记》做注解说 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揔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这一定义,是中国人对官的早期定义,也是种一针见血的定义。官者,管也”足见官是权威的象征,从它有建制以来就是我要管你的。正因为权威在兹所以雅好此道者,无不以做官为荣、为得计, 纵清高之士如柳下惠者,亦“不辞小官(小官也肯做)。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7 17:50:42
    —— 引自章节:为自由招魂
  • 匈牙利政治家噶苏士,曾表示站在中间的,是一种软弱的证明。真正主持正义的人,他必然也必须立场明确,立场是鸟就不是兽,是兽就不是鸟,而不是似鸟非鸟,似兽非兽。对这种软弱的四不像,我们应该有所厌恶。孔夫子讨厌紫颜色,因为紫的颜色,对正宗的红色是一种搅局、一种似是而非。丘吉尔说他不喜欢萎靡的棕褐色,他“不能假装对颜色不偏不倚”(I cannot pre-tend to feel impartial a about col-ors)。真正第一流的强者,他一定不管造次与颠沛、荣枯与浮沉,永远保持他的本色,以本色示人,以本色战斗。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7 17:51:56
    —— 引自章节:为自由招魂
  •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容易妥协、不讲是非、含糊其间,以调人姿态,做乡愿,做烂好人,在真理面前和稀泥、做和事佬。人们所以如此堕落,原因无他,在不能真正信仰“实事求是”的精义。当人们真的信仰“从实事里求其是”以后,他们在真理与现实面前,必然勇于维护真理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7 17:52:37
    —— 引自章节:为自由招魂
  • 这么说来,宋朝军人那么多,又是干什么的?在《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一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当“侗因问:当初高宗若必不肯和,乘国势稍振必成功’”,朱子却答道:“也未知如何。盖将骄惰不堪用。”卷一百三十二中又有朱子之言,说:“岳飞恃才不自晦。”“绍兴年诸将横。”“籍溪尝云:建炎间勤王之师,所过州县,如入无人之境,恣行擒掠,公私苦之。卷一百三十三又说:“唐、邓、汝三州,皆官军取之,王师骎骎到南京矣,而诸将掳掠妇女之类不可言。吴玠更要人钱,虏骑来,走归矣!”由此可见,当时的军人一如国民党军人在大陆,守土无能,扰民有余。“岳家军”亦未能免。看看俞正燮《癸已存稿》中论“岳武穆军律”的文字,看看他手下将军“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的暴戾,就知道“岳家军”也是腐化的。以那样的军人谈反攻,谈光复,真是天晓得! (查看原文)
    牧丘 2024-05-07 17:53:12
    —— 引自章节:为自由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