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焦点] 黄晓、刘珊珊:寻找画...

星影 2012-09-04 21:19:29
"标题:"[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焦点] 黄晓、刘珊珊:寻找画中园林之旅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9/2012/9/3/854991.shtml

黄晓 刘珊珊:寻找画中园林之旅

与高居翰先生共同写作本书的经历堪称一次奇遇。

事情起于去年年初,有天曹汛先生在聊天时提起《园综》书前的一套园林册页,说这套绘画水平相当高,他已经找到了园记,感觉全图远不止书中收的那14幅,很希望能看到全部作品,嘱我们帮忙留意。不久,我们在书店闲逛,看到三联新出版的高居翰作品系列,买了本《山外山》回去一翻,《止园图》赫然正在其中,书中专辟一章对册页作者加以评述,不过所收绘画仍然不全。后来曹先生又在《艺苑掇英》上看到高居翰对《止园图》的介绍,便提议与高居翰先生直接联系,询问图册的讯息。

我们对此事的可行性半信半疑,便很偷懒地用中文给书上的邮箱发了一封信,并未抱太大希望。不料第二天一看邮箱,竟接连收到两封回信,长达四、五页之多!高居翰在信中说,虽然《山外山》和《气势撼人》是很多年前写的,但他从未停止对止园的关注,他曾将部分图片送给中国的园林专家,向他们请教,可惜一直未果,园记的发现实在是一件令他兴奋的事,如果有研究需要,他很愿意提供完整图册的电子文件。信的结尾颇令我们汗颜,高居翰说,我期待着你们的回复,不过下次请千万用英文给我写信,哪怕是蹩脚的英文也行,我读中文实在太吃力了。

与高居翰的相遇就自《止园图》开始。起初每天都要往返许多次信件,我们对老先生的思维之敏捷、反应之迅速叹为观止,然而最让我们感动的还是他对于研究资料的慷慨无私。从一开始,高居翰就说过,希望可以把《止园图》在中国完整发表,以供学者研究之用;后来他又提出,既然要给我们邮寄资料,他还有些多年搜集所得的园林绘画,也愿意一并寄给我们,将它们公诸于世,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大概就在此时,老先生已开始酝酿一起写作的计划,并安排我们与三联的编辑联系。从初次写信到我们前去三联,见到一直与他合作的杨乐编辑,只有短短四天时间。

合作的提议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然而写一本关于园林绘画的书,却对我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厅里,杨乐向我们解释了高居翰对止园的情结。对《止园图》的过分推崇使他颇受到一些非议,毕竟其中部分册页是他本人的藏品,而他始终没能让人们相信画中所绘是一座真实的园林。杨乐的话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目前所能见到的园林,即使始建年代很早,也都在晚清有过重修或重建,其中大部分已经面目全非,若要追寻园林早期的鼎盛景象,便不得不求助于图像、文字等作品。但其中有多少是真实?又有多少仅是古人的想象和夸张?即使是对古代图像有深入研究的中国古建筑专家,也常在国际会议上受到外国学生的诘问:“你所说的这些真的存在过吗?绘画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证据在哪里?”

于是我们开始了寻找画中园林之旅,这一旅程充满了愉悦和惊喜。我们对于艺术史这一广博的领域仅是刚刚涉足,幸好为我们充当导游的是这一领域最棒的学者。本书选用的绘画作品基本都是高居翰推荐确定的,他对于画作的提示有时不多,但每一句都能在我们眼前打开一扇门,引导我们看到以前一直视而不见的世界。他对于绘画作品的精准把握与敏锐洞察,更是令我们受益匪浅,在他的指引下,画作揭示出越来越多的讯息,仿佛那些画家都是他的老友,而他早已熟悉友人的一举一动,能从中读出丰富的含义。同时,曹汛先生力倡的史源学、年代学研究方法提供了一把利器,我们努力为书中的每座园林寻找相关的文献证据,这个过程也如同侦探破案一样有趣。每当发现一条新线索,都让我们兴奋异常,感到距离苦苦追寻的真相又近了一步。无数次在古籍中爬梳思索,在谷歌地图上细密搜查,寻找着那些画中园林的痕迹。每次踏着令人掩鼻的垃圾,穿过野草齐肩的荒郊,站在废弃的园林遗址上,看到那些依稀可辨的莲花池,或本不该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古树,仍能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那些园林依稀尚存的气息。

而当我们回到画作本身,我们时常又迷惑了。那笔墨间流转的意韵似乎在嘲笑着我们的努力,难道绘画不是比一截残墙、一泓废池更接近真实的园林吗?难道画家所描绘的,不正是主人心目中园林的样子吗?难道画面上耐人寻味的题款与诗文,不是更能揭示出园林的意境吗?就如同在美人图中被反复描绘的相似的眉眼已经超越了美人本身,成为抽象的美的存在,园林的精神,不也正在这些被反复描绘的园林绘画之中吗?但是,这些精神和美真的曾经存在过吗?证据,证据又在哪里?

在本书即将完稿之际,我们终于在卫星地图上找到了让我们魂牵梦绕的止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和摩登时髦的购物中心让我们面面相觑,瞠目结舌。然而止园的绘画让我们又看见这里昔日的风景,那如今已被填平为通途大道的河岸上仿佛又有帆船在游动,缥缈的湖水,梦境般的楼阁又从树梢间浮现出来,向我们大声叫着:“看,我们仍在这里,我们一直存在着,在画上,也在这沧海桑田的国土上!”

而高居翰闻讯则笑着说:“我早就知道。”翰墨精灵,林泉藉以不朽,园以图传,正此谓耶。

黄晓 刘珊珊
2011 年9月25日晚于清华园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不朽的林泉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对174页文徵明《为槐雨先生作园亭图》的疑问(koo)

高居翰与国内学者第一次合著(热带北极熊)

可以和《明代江南园林研究》一起读嘛~\(≧▽≦)/~(十万错)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焦点] 高居翰:翰墨精灵,林...(星影)

大都会美术馆的中国园林绘画展(星影)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