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与风俗》的原文摘录

  • 换句话说,在蒙古人看起来,骑马相向靠左边走,是敌对行为。......反之,朝自己的左边而来,蒙古人便感受到对方并无敌意。 除了战场外,凶礼也靠左边走。......这是因为办丧事是凶礼,与平时或行吉礼时要相反。古人用兵视同丧礼,所以《老子》第三十一章谈作战(包括战胜)都“以丧礼处之”。易言之,只有在战场上和办丧事时才靠左边走。 也许有读者质疑,《礼记内则》说:“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同书《王制》也说:“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车从中央。”岂非男靠右走、女靠左走吗?按:此处指的是男女同一方向行进时的相对位置而言,男在女右边,女在男左,与上文的“交相左”、“交相右”指相向进行而言,并不在同一情境中,不能相提并论。......换句话说,不论吉凶,男女结伴而行,男右女左,与一般行路靠右边走或靠左边走乃置于双向的考虑并不相干。 (查看原文)
    2019-02-03 10:58:54
    —— 引自第4页
  • 在古代,男女并非不能交际,但讲究“授受不亲”,避免身体接触,杜绝嫌疑,因而必须有所授受时,一方先将物品置地,之后另一方才接过来。如果无法这样做,则男方使用左手递交,以降低嫌疑...... 如果乘客地位较高,车夫用右手递交绥,对国君,还要将左手置于背后,以示不会突然攻击,同时弯下腰来,以示敬意。但如果乘客是成年女子,则用左手递交,而将右手放在背后,以免有人从远处的某些角度看,以为两人身体有所接触,而引发闲言闲语。 (查看原文)
    2019-02-03 18:14:18
    —— 引自第6页
  • 其实趋的动作有两种:一种叫“疾趋”,即脚跟离地小步快走;一种叫“徐趋”,即脚跟不离地小步快走。视状况而采用。 ...... 除了“趋”之外,古人还有一种表示宫颈从容、不慌不忙的走路仪态,称作“翔”。 (查看原文)
    2019-02-03 18:25:22
    —— 引自第8页
  • 先说跪。合乎礼仪的优雅跪姿有两种:一是臀部与脚跟接触的跪姿,这种姿势古人称为“坐”;一是身体与大腿和小腿约成九十度、臀部不与脚跟接触的跪姿,此较前者尤尤敬意,古人称为“跪”。但因古人亦称前者为“跪”,所以又称后者为“跽”或“长跪”。 (查看原文)
    2019-02-03 18:41:54
    —— 引自第11页
  • 古人直接拿豆喝汤(羹),箸则用来挟取羹汤中的蔬菜。至今日本餐厅仍然如此,味增汤装,在碗里,但不附汤匙,若请服务员拿汤匙,他便知你是日式餐饮的门外汉。...... 到了明代,有些船家嫌“箸”的发音同“住”又同“蛀”,对渡船、捕鱼不利,才将它改为“快”,后改写为“筷”。...... 古人很早便发展出种种烹调方式,但蒸、煮才是主流,热炒不是,广泛使用盘子,依据拙见,与元代以后快速热炒逐渐成为烹饪的主流有关。 碗由豆演变而来,用来喝汤,不知何时起,我们也用碗盛饭,筷本用以夹菜,不知何时起,人们也用来扒饭。据拙见,此一方式当先出现于忙碌贫困的下层社会,本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因为便捷,逐渐通行于全民,这可能和人们越到后世平均起来越穷的事实有些关系。于是乎,盘匙碗筷的原本功能发生了变化。盘原用来盛饭,后则用来盛装羹汤,后也用来盛饭;筷子原用来夹取羹中菜蔬或盘中菜肴,后也用来扒饭。 (查看原文)
    2019-02-03 18:59:10
    —— 引自第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