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在自然界,龙卷风的发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而人世中的一些现象,就其不可预料性而言,颇似自然界的龙卷风——突然一阵风起,便改变了被卷入者的生命轨迹。作为当年被卷入龙卷风中的“小人物”,本书系作者首次出版的回忆录,完整地展示了自一九五四年投身《红楼梦》研究起个人数十年的真实经历,内容丰富,堪为那段特定的历史之存照。
> 全部原文摘录
虽然是本写政治的书,但写乡土要比写政治好。尤其喜欢《沉沧海》部分
自传都是他传,他传才是自传(《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呵呵!其实都是一丘之貉的!
为了已经被否定的曾经的光荣,积怨几十年,何至于此?;当然我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由无名小卒一跃全国闻名,跟最高领袖会面,代表国家出访,这荣誉谁也不愿意被别人独占;哥们不行啊,李希凡的辩词更让人信任,他那种大刺刺的顽固甚至显得有点魅力……
蓝翎在1954年和李希凡合作撰写《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批判俞平伯一举成名,被毛称为“两个小人物”。而江青和维特克谈话时否定所谓“两个小人物”的存在,肯定“只有一个”,从此蓝翎便成了“李希凡等同志”的“等”,甚至连“等”也没有。蓝翎对此一直忿忿不平,到九十年代时两人甚至决裂,打起了文仗。政治投机主义者的失意还真是让人愉悦,不过除此之外,写右派生活和乡土人情倒也引人... 蓝翎在1954年和李希凡合作撰写《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批判俞平伯一举成名,被毛称为“两个小人物”。而江青和维特克谈话时否定所谓“两个小人物”的存在,肯定“只有一个”,从此蓝翎便成了“李希凡等同志”的“等”,甚至连“等”也没有。蓝翎对此一直忿忿不平,到九十年代时两人甚至决裂,打起了文仗。政治投机主义者的失意还真是让人愉悦,不过除此之外,写右派生活和乡土人情倒也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老人家记性很好,且有些“睚眦必报”,因此保留下来了不少文坛名人的黑料。 2022097 (展开)
> 1人在读
> 17人读过
> 26人想读
订阅关于龙卷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西郊那边 2014-10-29 20:37:08
虽然是本写政治的书,但写乡土要比写政治好。尤其喜欢《沉沧海》部分
0 有用 辛夷子 2009-12-29 17:15:17
自传都是他传,他传才是自传(《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0 有用 心缘静水 2008-10-11 20:41:23
呵呵!其实都是一丘之貉的!
0 有用 香蕉鱼垂钓带师 2022-11-29 01:26:28 北京
为了已经被否定的曾经的光荣,积怨几十年,何至于此?;当然我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由无名小卒一跃全国闻名,跟最高领袖会面,代表国家出访,这荣誉谁也不愿意被别人独占;哥们不行啊,李希凡的辩词更让人信任,他那种大刺刺的顽固甚至显得有点魅力……
0 有用 赖怀普 2022-03-08 11:58:43
蓝翎在1954年和李希凡合作撰写《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批判俞平伯一举成名,被毛称为“两个小人物”。而江青和维特克谈话时否定所谓“两个小人物”的存在,肯定“只有一个”,从此蓝翎便成了“李希凡等同志”的“等”,甚至连“等”也没有。蓝翎对此一直忿忿不平,到九十年代时两人甚至决裂,打起了文仗。政治投机主义者的失意还真是让人愉悦,不过除此之外,写右派生活和乡土人情倒也引人... 蓝翎在1954年和李希凡合作撰写《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批判俞平伯一举成名,被毛称为“两个小人物”。而江青和维特克谈话时否定所谓“两个小人物”的存在,肯定“只有一个”,从此蓝翎便成了“李希凡等同志”的“等”,甚至连“等”也没有。蓝翎对此一直忿忿不平,到九十年代时两人甚至决裂,打起了文仗。政治投机主义者的失意还真是让人愉悦,不过除此之外,写右派生活和乡土人情倒也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老人家记性很好,且有些“睚眦必报”,因此保留下来了不少文坛名人的黑料。 202209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