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小时候觉得张爱玲应该是鲁迅那一代的老人家,后来才知道原来90年代她还在世,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说张爱玲写信给夏志清还是谁,提到许鞍华的电影,突然很神奇,许鞍华今年的《桃姐》还在耳边,张爱玲竟然与她还有关系。距离把时间都弄乱了。
从电影、书信中写出张爱玲研究的文章,势必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但是作者却忽视了书信、剧本本身会带给理性研究的断裂。而且我极其不喜欢这种一页里有四、五个注释的文章,何况其中很多不是引注,而是本来就可以在正文中说明的解释性注释。两者叠加之后会对读者的阅读产生很大的障碍。
对张爱玲书信解读的观点有点意思,但是还不够。
这明明就是一篇过长的论文,还主旨不明确。哎反正我看不来,绝大部分都很无趣。
说不尽的张爱玲
写得完全没智商和情商啊!
终其一生,张爱玲都在自夸与自鄙的剧场上摆荡,换个角度,那也是一种拒绝与放弃的姿态,在后场演出的模式里,她的信件则是最微观的剧本。
用一些事件勾勒张的人生,太太万岁一章很契合。或许对我只有情爱的故事最紧要吧。
读得不是很懂的读完了
还好,排版显得厚,不值这个价
不必再选择,不必再放弃,不再被羞耻形秽所提醒。终于,她安全了~
无论什么镜头下的张爱玲,我都看得疲倦了。各种的雕砌、恭维、仰望、小心翼翼、花边新闻使之渐渐与我最初认识的印象相去甚远,她成了众人眼中的天才的符号。在她成为我眼中的天才符号之前,我不能再看关于她的文章。远离她并不是因为害怕受她影响,而是想寻找另一途径来接近那个真实的、未被粉饰的她。
没读完。有点无聊。被封面欺骗了。。。
这样用理论,真是杀鸡用牛刀的典范…… 何况只引得一番鸡飞狗跳,也没杀死
我想要张爱玲的手稿!!!
絮絮叨叨地分享了又一位用繩命拔營流浪之人的旅程。
前面个人觉得没有被说服。。。。
张爱玲的信件是另一个舞台,可以拼图玩了。
时间和空间的错叠。
立论略高,还好自己能自圆其说。对于张爱玲“虫害”和“搬家”原因的分析有理有据,两篇专论《知青下放》和《文革的结束》(一存一失)成为张爱之谜中最大者。
> 长镜头下的张爱玲
2 有用 魏小河 2012-11-29 11:55:12
小时候觉得张爱玲应该是鲁迅那一代的老人家,后来才知道原来90年代她还在世,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本书里有一个细节,说张爱玲写信给夏志清还是谁,提到许鞍华的电影,突然很神奇,许鞍华今年的《桃姐》还在耳边,张爱玲竟然与她还有关系。距离把时间都弄乱了。
1 有用 泛舟夜闻 2013-01-22 09:23:00
从电影、书信中写出张爱玲研究的文章,势必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但是作者却忽视了书信、剧本本身会带给理性研究的断裂。而且我极其不喜欢这种一页里有四、五个注释的文章,何况其中很多不是引注,而是本来就可以在正文中说明的解释性注释。两者叠加之后会对读者的阅读产生很大的障碍。
0 有用 Shirleysays 2015-08-15 21:35:57
对张爱玲书信解读的观点有点意思,但是还不够。
0 有用 小晨 2013-02-18 18:24:45
这明明就是一篇过长的论文,还主旨不明确。哎反正我看不来,绝大部分都很无趣。
0 有用 dharma 2012-11-21 05:26:31
说不尽的张爱玲
0 有用 兜里兜80 2014-02-09 22:38:33
写得完全没智商和情商啊!
0 有用 大灰狼的兔 2013-02-12 12:31:51
终其一生,张爱玲都在自夸与自鄙的剧场上摆荡,换个角度,那也是一种拒绝与放弃的姿态,在后场演出的模式里,她的信件则是最微观的剧本。
0 有用 玄子 2013-05-23 17:05:44
用一些事件勾勒张的人生,太太万岁一章很契合。或许对我只有情爱的故事最紧要吧。
0 有用 晚晴 2014-03-01 22:26:13
读得不是很懂的读完了
0 有用 拉黑 2013-01-14 20:35:12
还好,排版显得厚,不值这个价
0 有用 shù 2012-12-14 12:07:07
不必再选择,不必再放弃,不再被羞耻形秽所提醒。终于,她安全了~
0 有用 Esperanza 2014-03-15 23:22:23
无论什么镜头下的张爱玲,我都看得疲倦了。各种的雕砌、恭维、仰望、小心翼翼、花边新闻使之渐渐与我最初认识的印象相去甚远,她成了众人眼中的天才的符号。在她成为我眼中的天才符号之前,我不能再看关于她的文章。远离她并不是因为害怕受她影响,而是想寻找另一途径来接近那个真实的、未被粉饰的她。
0 有用 。 2013-12-19 23:04:11
没读完。有点无聊。被封面欺骗了。。。
0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7-08-22 09:45:50
这样用理论,真是杀鸡用牛刀的典范…… 何况只引得一番鸡飞狗跳,也没杀死
0 有用 飞飞哥 2014-04-24 07:48:45
我想要张爱玲的手稿!!!
0 有用 8Ave.Montaigne 2013-07-30 14:36:25
絮絮叨叨地分享了又一位用繩命拔營流浪之人的旅程。
0 有用 Clandia 2013-02-13 12:34:48
前面个人觉得没有被说服。。。。
0 有用 凝尘女史 2012-12-01 18:08:45
张爱玲的信件是另一个舞台,可以拼图玩了。
0 有用 彩铅马克想回家 2019-03-04 01:12:56
时间和空间的错叠。
0 有用 相见欢 2022-05-27 12:41:09
立论略高,还好自己能自圆其说。对于张爱玲“虫害”和“搬家”原因的分析有理有据,两篇专论《知青下放》和《文革的结束》(一存一失)成为张爱之谜中最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