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重点不在对具体的艺术理论进行推演,而是意在打通艺术理论经和具体艺术之间的通道,到鲜活的艺术之中,去寻找理论的“歇脚处”;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另人特有的人生智慧。中国艺术渊深和海,我舀起一瓢之饮,来说大海的意味,其浅疏显而易见。只能说它传达了自己的一点真实体会而已。
本书共十讲,第一讲听香,讲神情问题;第二讲看舞,主要讲动静关系问题;第三讲储蓄,以“曲径”之名;第四讲讲中国艺术理论中见大的思想,这是东方艺术理论中的特有思想,以“微花”名之;第五讲枯树,说中国艺术中大巧若拙的思想;第六讲空山,说虚实问题;第七讲冷月,说中国艺术中荒寒冷寂的境界;第八讲和风,论中国艺术中的和谐思想。第九讲名慧剑,说的是妙悟的体验;第十讲名扇舟,说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曲院风荷的创作者
· · · · · ·
-
朱良志 作者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中国画的神,不仅在画的生动,如活的一样,还要传达出一种境界,一种诗味,一种淡淡的寂寞,一种平静中的哀愁,所谓“夜香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南田说:“细雨梅花发,春风在树头,鉴者于毫墨零乱处思之。”这笔墨零乱处,正是其用思处。 南田说他作画,要使赏者有“叫”的狂喜,要使古人用“活”的念头,他说:“铜檠燃炬,放笔为此,直欲唤醒古人。”这是何等的气派,与张融所说的“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同一机杼。他在一则《题雪中月季》的画跋中说:“冰鳞玉柯,危干凝碧,真岁寒之丽姿,绝尘之畸客,吾将从之与元化游,盖亦挺其高标,无惭皎洁矣。”小小的一朵月季花,使他动了“与元化游”的心思,其妙何在?妙在香花之外也。他说高明的画要有如古诗所说的“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的境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曲院风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曲院风荷"的人也喜欢 · · · · · ·
曲院风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读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约稿版
真是美,真是雅。 朱良志老师先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继而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授。由此学院派身份便略知此书内容了。这是一本让我文化自重感陡升的中国美学及其哲学根源的书,书中中国哲学、美学、诗词彼此之间交织而相参。朱老用几乎页页诗的语言引领着自己探幽取微...
(展开)

读朱良志《曲院风荷》
真是美,真是雅。 朱良志老师先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继而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授。由此学院派身份便略知此书内容了。这是一本让我文化自重感陡升的中国美学及其哲学根源的书。朱老用几乎页页诗的语言引领着自己探幽取微的进入传统中国诸多美学意象的境界中。第一...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华书局 (2014)8.6分 436人读过
-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8.8分 208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6)9.4分 50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6)7.7分 2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美术史理论 (山右一仁)
- 封面之“花”样年华1 (四教234)
- 中国美学(诗赋、书画、美学、茶艺等) (小路)
- 美学与艺术哲学(Aesthetics and the Philosophy of art) (剧旁)
- 中国古典美学 (白静草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曲院风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巟良 2012-06-24 16:56:27
读了两遍,写的非常好。由浅入深,引人入境。大赞。
0 有用 七心海糖 2008-01-21 15:11:40
这本书讲的比较概括,但是光是文字就很美
1 有用 danyboy 2014-01-22 12:31:39
语言不美。
0 有用 Nisky 2008-09-06 12:03:10
真正的经典
0 有用 辄馨 2008-02-01 10:38:43
从舍友那借来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