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Road to Babadag的创作者
· · · · · ·
-
安杰伊·斯塔休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安杰伊•斯塔休克(Andrzej Stasiuk)是波兰当代久负盛名的作家、记者、文学评论家之一。一九六〇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在华沙,一九九二年处女作《希伯伦之墙》问世。一九九五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色乌鸦》,这本畅销书也使他跻身波兰当代最成功的作家之列。到如今,斯塔休克已有二十余部作品问世,先后获得了波兰尼刻文学奖、波兰格丁尼亚文学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等十余座奖项,有数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他的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并在国际文坛饱受赞誉。
译者龚泠兮,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言文学专业学士,波兰华沙大学硕士。译有波兰女诗人、一九九六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希姆博尔斯卡信札:写给文学爱好者的信》(合译);波兰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与乔安娜·孔塞霍合作绘本《遗失的灵魂》;审有《中国梦》等多部...
安杰伊•斯塔休克(Andrzej Stasiuk)是波兰当代久负盛名的作家、记者、文学评论家之一。一九六〇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在华沙,一九九二年处女作《希伯伦之墙》问世。一九九五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色乌鸦》,这本畅销书也使他跻身波兰当代最成功的作家之列。到如今,斯塔休克已有二十余部作品问世,先后获得了波兰尼刻文学奖、波兰格丁尼亚文学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等十余座奖项,有数部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他的书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并在国际文坛饱受赞誉。
译者龚泠兮,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言文学专业学士,波兰华沙大学硕士。译有波兰女诗人、一九九六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希姆博尔斯卡信札:写给文学爱好者的信》(合译);波兰女作家、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与乔安娜·孔塞霍合作绘本《遗失的灵魂》;审有《中国梦》等多部波译本。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告诉我的新朋友,我一直对国王和皇帝心存偏好,在这悲惨的时代里,我特别想念他们,因为民主不能满足对美学或神话的渴望,而人们感觉被抛弃了。我的朋友热切地点点头,又伸来了杯子。我给他倒酒,告诉他民主的思想包含着一个基本矛盾,因为真正的权力从本质上而言不可能是内发的,所以它会状似最普通的无政府状态,但没有无政府状态的所有娱乐和乐趣。权力必须来自外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热爱它并反抗它。我的新朋友点着头,用匈牙利语说“对的”。一小群人围在我们周围,听着我们的讨论。人们也点头,用匈牙利语重复着“对的,对的”。之后,我的朋友提议我们来掰手腕。他赢了两次,我赢了两次。围观的人群为我们加油鼓劲,呐喊助威。一切结束后,男人们走近我,拍者我的背说着“弗兰·约瑟夫、弗兰茨·约瑟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0页 -
现在,一年以后,我查阅了斯洛伐克地图上的曾普伦山脉,发现我关于沼泽和山脉的猜想是正确的。博日沃溪流就在酒馆和鸭塘之后奔流,沼泽在博日沃之后延展,然后便是耸立在彻底的黑暗中的里特卡海格山峰。这些信息对我而言实际并没有用,但我收集它们,来填补这个空间的空白,来不停地回到起点进行更新,在既成的事实前面添写无尽的引言。因为这是令过去溯回、令死亡重生的唯一方式,哪怕只有片刻。在这荒谬的希望中,记忆总有办法滑人看不见的裂缝,撬开遗忘的盖子。我重复着地名和风景的绝望咒语,因为空间的消亡要比我慢上更多,并呈现出永生的态势。我喃喃地念着我关于地理的祈愿、关于地质的万福玛利亚、关于地图的祷告,愿这奇迹的市集、这旋转的摩天轮、这璀璨的万花筒哪怕片刻冻结,愿它停下哪怕分秒,而我身在其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On the Road to Babadag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不容错过的“东欧”之旅

以记忆与行走,轻抚东欧土地的伤痕

安杰伊·斯塔休克:我要去探寻过去,寻找那不断变为曾经的“曾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摘自波兰当代久负盛名的作家安杰伊·斯塔休克的著作《去往巴巴达格》。 《巴亚马雷》 是的,我在向匈牙利大平原西沉而去的夕光中看到了巴亚马雷。空气中还悬荡着雨水残存的湿意,彩虹在勒普什河谷上空升起。潮湿的金色尘土从平原、道路、桥梁、牧场、花团盛开如白色云朵的... (展开)

在陌生的东欧大地上,相遇一个熟悉的灵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往巴巴达格》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安杰伊·斯塔休克的一本游记,书中收录了他在东欧各地的旅行文章。 只需看上几页,我们就能发现,这是一本非常考验耐心,同时也非常考验知识储备的游记。不仅对我们中国读者如此,对距离东欧更近的西欧读者同样如此。 因为东欧这片土地,对... (展开)
看见地图的空白——《去往巴巴达格》中译本前言

回归记忆之地,还是又一次的“出走”

这个世界没有意义,除非你在旅行的路上看见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东欧文学经典 上一次阅读东欧文学,还是姆罗热克的那本《三个较长的故事》。这次波兰作家的安杰伊·斯塔休克的《去往巴巴达格》,已经是“蓝色东欧”的第7辑。 我对于高兴主编的序言印象尤为深刻,有关东欧的记忆,就这样被他牵扯了出来。米兰·昆德拉的人生寓言犹在,而我,...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花城出版社 (2023)8.9分 79人读过
-
Mariner Books (201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On the Road to Babadag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