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的笔记(94)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orochi打火机 (圣光与我同在)

    假设我以前的人类那样,成长在一个稳定的、单纯的、原始民族的亲属群体中,“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压根就不成其为问题。 我是我父母的孩子,整个社区的人都认识他们。如果我是男孩,也许长大后就子承父业;如果我是女孩,就会像我母亲那样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我的角色非常清晰,尽管我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但心理上的安全感是绝对可以保障的。我不必费神思虑我存在的意义,也不必担心我是否在重大事件中起重要作用。反之,如果我...

    2020-12-02 10:36:20   1人喜欢

  • 如林 (solo)

    又一次,我对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进行访谈,他完全缺乏情感,访谈的大部分时间无法有效地碰触他的内心。理智上,我注意到,他好像在使用退缩和全能控制的防御机制。最后,他带着明显的兴奋,十分详尽地开始描述他经常折磨他家的猫。我个人的情感反应是几乎难以忍受的恐惧和害怕。在治疗结束前,他问我,他是否需要心理治疗,我说是的。“像我这样家境优越的男孩?”他开玩笑说。“是的。”我回答,并且补充道,如果他不治疗,他长...

    2016-09-13 01:31:56   2人喜欢

  • 我有我的房间 (生命就是不停歇的探索)

    当人们以哀伤面对丧失时,世界因哀伤的存在而显得更有意义;当人以忧郁面对丧失时,自我感将逐渐消失,世界将位置黯然。许多我们称之为心理治疗的方法都蕴涵着将忧郁转换为哀伤的理念,以使得当事人可以经历哀伤,不断成长。

    2014-08-21 16:22:24   1人喜欢

  • 我有我的房间 (生命就是不停歇的探索)

    情感如果得到适当的表达和理解,也有助于现实成长的目标。这种功能的最好例证就是哀伤的作用。在正常的哀伤过程中,天性会赋予我们一种能力,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望趋向于情感的平和。象征性的告别以前的生活阶段,意识到自己在每一次丧失中的局限性,以及不能拥有一切的事实都利于成长。

    2014-08-21 16:17:56   1人喜欢

  • desera

    自尊,分析师有时将其称为健康的自恋,是情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同人的自尊存在着惊人的差异。任何想帮助他人的治疗师,不管他采用短程治疗还是综合治疗,都需了解每一个患者在自尊领域的独特性。他/她的自尊有多牢固?以什么为基础?是什么伤者了它?自尊受伤后如何修复?自尊赖以维持的因素有多现实?构成一个人自尊的所有因素,形成了被认为理所当然却又无法说清的个体心理面貌的那部分,就像水之对于鱼,它的存在以未完全...

    2019-07-01 15:37:52

  • desera

    在尽力理解欲望和恐惧的过程中一一所谓理解人类个体、其实很大一都分是理解那人最深层次的渴望和与之有关的焦虑。 我使用“情感”这个术语时,指被唤醒的任何情绪状态和程度,我们知道它是一种不连续的情感体验。包括以下这些不同的情感现象,例如爱、恨、嫉妒、感激、厌烦、因扰、怨恨、内疚、骄做、懊悔、希望、失望、恼怒、温柔、仇恨、遗憾、嘲笑、感动和其他情感状况。 例如,情感整合的能力( Socarides& Stolorow,1984 ...

    2019-06-25 11:37:24   1人喜欢

  • 傅博一 (恩~~你叫什么名字呀?)

    这里所说的情感,指的是被唤起的任何情绪状态和程度,它是一种不连续的情感体验。我们之所以关注情感,是因为在最近的几十年,大多数咨询师都很清楚,在尽力理解欲望和恐惧的过程中,通过评估某人的情感世界,可以对此人有更多的了解。 反移情能够帮助咨询师绕过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得到其背后的真实情感,咨询师通常无需刻意激发来访者情绪,自然就会体验到各种感受。当然咨询师也是有限的,他们很有可能将自己的某一部分投射给...

    2018-01-24 14:44:48   1人喜欢

  • 如林 (solo)

    仅仅通过赞扬来“支持”人们的自尊,并不能真正产生和维持理性的自尊;它只能孕育幻想。如果接受者确实相信这种赞美,他/她就会为未来设立相当低的标准,以至于会错失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获得肯定与成功的可能性。

    2016-09-13 13:38:44   1人喜欢

  • 如林 (solo)

    为了阐明第二点,我想以那位女偏执型患者为例,该患者毫无根据地确信她的丈夫与其他女人有染,因而向治疗师表达自己按耐不住的狂怒。治疗师可以看出,这种情绪困扰其实只是始于她的孤独感及想亲近女性朋友的愿望。然而,这种情绪却接连通过几种刻板的防御机制而被转换得面目全非:“既然我很邪恶,我想从女人那儿得到爱可能正好反映了我的堕落。这种需要如此强烈,以至于我感到是一种色欲。那是不能接受的。也许正是她将这些同...

    2016-09-13 01:08:06   1人喜欢

  • 如林 (solo)

    弗洛伊德喜欢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支前进的部队:当部队向目标挺进时,因胜利而昂扬,因失败而气馁。越早失利,迎对未来的挑战就越没斗志。早期失利不仅仅意味着出战告败,更为接踵而至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2016-09-12 20:38:00   1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