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概论》讲述了:作为教材,这部著作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内容完备,使用方便。它将讲解与作品选读合编为一本书,对于使用者来讲,既方便又经济。民问文学实际上是一门容量很大的课程,既要讲理论、发展史,又要讲作品。作品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既有汉族的,又有兄弟民族的。但按相沿成习的高校中文系教学体系,该课一般只占用一学期,每周3至4学时,甚至在有的高校只占有可怜的每周2学时。民间文学课程就不能像作家文学课程那样分化为文学原理、文学史、文选等等,而是压缩为一门课程。这部教材就是为适应这种状况而编写的。据我所知,目前已出版的民间文学概论教材,大都是不收录作品的,使用起来颇为不便,另外去买一套作品选本,就得让学生多掏腰包了。黄涛的这本教材将作品选按体裁分别附在各章后,用起来极为方便,这也是该教材在编排上的一个创新。此外,这部教材还在各章增设了导读、关键概念和思考题,相信这些内容能促使学生更充分地把握教材的内容。这部教材的完备性还表现在重点章节阐述详尽,引证资料相当丰富。作者有意增加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的引用和记述,也是应予以肯定的。同时,该教材的后面几章文字较为简约,一般来说,这应该是由于课时所限,这几章内容在课堂上是不讲的。作品选读部分也注意了各种体裁及其类型在数量分布上的均衡,同时也突出了代表作品的分量。第二,融会精粹,别有新意。教材注意吸收了近年来民间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有些章节体现出作者的新见解。在“绪论”中,作者着重阐述了他对民间文学双重属性的看法,即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并进而强调民间文学的表演性特点。这种观点是民俗学界近年来看待民间文学的受到较多推崇的新视角。自觉地把这种视角引入民间文学教材,无疑是有新意的。作者在大部分章节里都加强了有关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或表演性的内容含量,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值得赞誉的。作者在不少地方都联系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传承状况,并收录了若干当代社会包括互联网上流传的作品,令人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较多地吸取了同行们在某些专题上的重要成果,如“传说”一章中注意引用了程蔷关于传说特征的见解和贺学君关于四大传说的分析。作者还使用了一些亲身调查来的资料,加进了一些自己在某领域如民间语言研究方面的成果。
这部著作语言明顺,风格质朴,极像作者的为人:率真而富有情感,讲求实际,不故作惊人之语。
1 有用 FermeFaon 2018-05-29 10:39:18
很好看哈哈哈哈哈哈虽然看的不是这个封面 浅显易懂 民间学入门书
1 有用 青谷雨 2013-08-19 00:40:08
我读的是紫色封面的那个版本,语言稍有些重复,不过举例充分易懂,有些概念还是要自己加以理解总结的。
0 有用 奥耶耶 2009-11-06 01:20:45
其实可以不写。
0 有用 早春金鱼 2019-11-07 08:49:28
极度……老派?(其实也不仅仅是老派的问题了
0 有用 一粟 2024-08-17 10:34:06 广东
新版是黄色的,都没人更新条目,好冷。老师说他发邮件请教过黄涛为什么后面写得不太好,黄涛表示就是不想再写了,懒。民间文学的尴尬地位真是一言难尽,由于22级开始培养方案的大幅度改变,它当时差点保不住专业必修课地位,全靠民间文学教研室的老师苦苦坚持。教材就那样吧,我那时最爱看每章附录,有城市/校园鬼故事可看,比如那经典的“消失的搭车客”。
0 有用 一粟 2024-08-17 10:34:06 广东
新版是黄色的,都没人更新条目,好冷。老师说他发邮件请教过黄涛为什么后面写得不太好,黄涛表示就是不想再写了,懒。民间文学的尴尬地位真是一言难尽,由于22级开始培养方案的大幅度改变,它当时差点保不住专业必修课地位,全靠民间文学教研室的老师苦苦坚持。教材就那样吧,我那时最爱看每章附录,有城市/校园鬼故事可看,比如那经典的“消失的搭车客”。
0 有用 早春金鱼 2019-11-07 08:49:28
极度……老派?(其实也不仅仅是老派的问题了
1 有用 FermeFaon 2018-05-29 10:39:18
很好看哈哈哈哈哈哈虽然看的不是这个封面 浅显易懂 民间学入门书
0 有用 闸北鹿鹿鹿 2018-03-24 13:33:14
可以很快地翻完,了解概念
1 有用 青谷雨 2013-08-19 00:40:08
我读的是紫色封面的那个版本,语言稍有些重复,不过举例充分易懂,有些概念还是要自己加以理解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