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详细介绍了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电子企业的研发活动,并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日本电子企业的技术状况以及研发人员的所思所为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和描述,对其长盛不衰的秘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些描写和分析,涉及到日本的传统文件,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人才流动、技术转让等诸多方面,这些对我国企业的研发活动都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和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作者跟踪访谈了不少难得一见的日本实业家,说服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其中不乏过去和现在的关键人物,通过材料揭开了日本公司的面纱,展现了诸如佳能、卡西欧、精工夏普、雅马哈等公司的实业本质。
这些日本实业家,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致力于消费电子工业。他们把默默无闻的美国发明如微型照相机、液晶显示屏、半导体激发器、数字手表、电子合成吕,便携式摄像机、CD播放机不可或缺的工业产品。作者通过调查一批微遇子技术的发展历...
(展开全部)
这些日本实业家,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致力于消费电子工业。他们把默默无闻的美国发明如微型照相机、液晶显示屏、半导体激发器、数字手表、电子合成吕,便携式摄像机、CD播放机不可或缺的工业产品。作者通过调查一批微遇子技术的发展历程,看它们如何在美国的实验室里诞生,最后却以日本产品的面目问世同时揭示了20世纪科技革新的跨国性和研发创新的无穷魅力。
与以色列一样,日本也值得努力学习;同样很差的基础,崛起过程略有差异。
虽然语言不够出采,但是里面对技术问题的阐述很专业。偏技术的历史,对于我们现在看来却是很珍贵的经验。以前有可能只有学徒才能知道的技术细节,公开出来对历史是最大的贡献。
大一时看的,启蒙书籍啊!
内容本身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知道是原文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实在非常痛苦。连最基本的叙事清晰流畅。都做不到。
产业技术上 如此多让人激动振奋的革新和变革 但对此进行记录和梳理的书 竟如此之少 这真是一件让人倍感遗憾的事情
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这本书,虽然不是讲的我们的电子科技发展,但同样令人兴奋。很值得我们借鉴。我自己得出的结论:1.在IC领域日本至今走的模式依然是:从美国获得有关专利,继续研发投入,转换为可以Mass product的产品。 2.IC工艺改进和批量的成品率是日本IC厂商的努力方向。3.研发团队要由高瞻远瞩或者研发团队内部自我领导。4.日本的产权清晰。5.日本国家层面较少参与。
> 更多短评 10 条
> 更多书评 4篇
> 10人在读
> 38人读过
> 203人想读
订阅关于我们在燃烧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moqingqing 2015-05-30 22:58:04
与以色列一样,日本也值得努力学习;同样很差的基础,崛起过程略有差异。
0 有用 Nicolas 2020-04-15 17:29:06
虽然语言不够出采,但是里面对技术问题的阐述很专业。偏技术的历史,对于我们现在看来却是很珍贵的经验。以前有可能只有学徒才能知道的技术细节,公开出来对历史是最大的贡献。
0 有用 小明 2011-07-25 23:05:21
大一时看的,启蒙书籍啊!
0 有用 hi..螺螺*_* 2022-10-05 11:41:29 广东
内容本身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知道是原文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实在非常痛苦。连最基本的叙事清晰流畅。都做不到。
0 有用 451 2020-05-31 09:57:31
产业技术上 如此多让人激动振奋的革新和变革 但对此进行记录和梳理的书 竟如此之少 这真是一件让人倍感遗憾的事情
0 有用 hi..螺螺*_* 2022-10-05 11:41:29 广东
内容本身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知道是原文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读起来实在非常痛苦。连最基本的叙事清晰流畅。都做不到。
0 有用 451 2020-05-31 09:57:31
产业技术上 如此多让人激动振奋的革新和变革 但对此进行记录和梳理的书 竟如此之少 这真是一件让人倍感遗憾的事情
0 有用 Nicolas 2020-04-15 17:29:06
虽然语言不够出采,但是里面对技术问题的阐述很专业。偏技术的历史,对于我们现在看来却是很珍贵的经验。以前有可能只有学徒才能知道的技术细节,公开出来对历史是最大的贡献。
0 有用 momoqingqing 2015-05-30 22:58:04
与以色列一样,日本也值得努力学习;同样很差的基础,崛起过程略有差异。
0 有用 SmartIC 2013-02-25 17:50:35
怀着敬畏的心情读完这本书,虽然不是讲的我们的电子科技发展,但同样令人兴奋。很值得我们借鉴。我自己得出的结论:1.在IC领域日本至今走的模式依然是:从美国获得有关专利,继续研发投入,转换为可以Mass product的产品。 2.IC工艺改进和批量的成品率是日本IC厂商的努力方向。3.研发团队要由高瞻远瞩或者研发团队内部自我领导。4.日本的产权清晰。5.日本国家层面较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