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2001年10月至12月,丹麦人黄思远和中国人孙海滨花了56天时间,成功地划着一艘7米长的小艇越过了大西洋,成 第一个无动力划越大西洋的丹麦人和亚洲人。他们的故事在中国、丹麦、英国等国家引起很大的反响。
这个项目是中外合作的一个典范。丹麦人黄思远在构思他的计划时,并不认识中国划船伙孙海滨。因为这个项目,他们走到了一起,两人克服了文化上的差异、性格上的冲突,在有36艘参赛船只有的“机警渡大西洋划艇比赛”中,获得了第八名的成绩。他们的故事对于国际合作日益紧密的中国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具有对于国际合作日益紧密的中国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具有管理上有参考价值。
这次活动还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成功案例。书中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梦想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如何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计划变为现实,虽然划船只有两个人,但无数的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卷进了这个项目,...
(展开全部)
这次活动还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成功案例。书中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梦想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如何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计划变为现实,虽然划船只有两个人,但无数的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卷进了这个项目,每个参与此事的人都从中得到启示。正如典思远自己所言:“这是一项浩大繁杂的工程,如果没有在场这些人的支持,我是不可能走到现在的”项目管理的经典原同在活动中得到了体现。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本关于一次伟大的具有风险性挑战的书,讲述了在不利情况和处境下求取生存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在野外生存、探索大自然成为年轻人成长必修课的今天,本书将增加你面对生活的勇气。
黄思远(Christian Havrehed)
丹麦人,狗年出生,血型A+。妻子蔚虹法国人。曾在英国学习,之后来到中国,于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作为销售经理和管理咨询师在中国大陆工作了6年,香港5年。他的野外探险活动包括骑车穿越欧洲,在英国西海岸进行海上单人皮划艇运动,在香港参加100公里山地跑以及驾驶帆船海上旅行。迄今为止最大的历险是与孙海滨一起划越大西洋,以及成为一个父亲。目前在上海工作生活。
孙海滨
1975年出生于新疆,祖籍河南。1995年进入八一铁人三项运动队,同年获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个人第3名。1998年参加“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在24组选手中获第6名,是所有亚洲参赛运动员中综合能力最强的队员。1998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喜欢冒险、运动和旅行。参与划越大西洋比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划越大西洋的人,二是希...
1975年出生于新疆,祖籍河南。1995年进入八一铁人三项运动队,同年获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个人第3名。1998年参加“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在24组选手中获第6名,是所有亚洲参赛运动员中综合能力最强的队员。1998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喜欢冒险、运动和旅行。参与划越大西洋比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机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划越大西洋的人,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关注和了解探险和极限运动的意义,三是觉得和一个老外一起做一项需要彼此密切协作的体育运动很有意思。
李夏
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热爱文学,15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4年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在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199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攻读电影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澳洲柯廷大学攻读传媒与信息系博士学位,同时开始独立导演和拍摄关于中国女性移民的纪录片;2000年应邀赴德国参加国际女子大学(IFU)研修培训,随后迁居日本,成为美国亚洲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德国举办过个人多媒体摄影展。
最难的不是人工划船56天、越过2745海里,是前期募集资金、宣传、造船、各种申请手续。 这两人筹集的奖学金真材实料的帮助到学生。 可以和托儿·海尔达尔《孤筏重洋》一起读。
嘉峪关碰到牛人写的书,两个人划船横渡大西洋。 看下来感觉没啥内容,只是流水帐。除了最后各位选手完赛后的感言有点意思。
非常好看的书,险些被埋没在芸芸平庸丛书里。黄思远写作风格和何伟(Peter Hessler)有点像,比较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外国人又有我们中国人没有的视角。翻译也极好,非常流畅,常常让人忘了这事老外写的书。这书倒不是关于中国的观察书,就是关于一次极限运动的记录。不是上述评价说的流水账,相反,有趣、真实(甚至记录了与造船方的不快)。他第一次遇见鲸鱼以为是一朵大浪花,觉得这浪有点哪里不对劲,8只鲸鱼优美... 非常好看的书,险些被埋没在芸芸平庸丛书里。黄思远写作风格和何伟(Peter Hessler)有点像,比较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外国人又有我们中国人没有的视角。翻译也极好,非常流畅,常常让人忘了这事老外写的书。这书倒不是关于中国的观察书,就是关于一次极限运动的记录。不是上述评价说的流水账,相反,有趣、真实(甚至记录了与造船方的不快)。他第一次遇见鲸鱼以为是一朵大浪花,觉得这浪有点哪里不对劲,8只鲸鱼优美地潜入小船底部,再从另一侧跃出,回头对视了30秒,大家都很错愕(指的鲸鱼和他,此时孙海滨在船仓里),印象深刻。长期划船臀部实在受不了,与座位磨损厉害,最后只能光着划,但难免还是长了疖子,位置又看不到“只好放下尊严,请孙海滨帮忙看下”,这样成了仪式,隔几天两人就要互相查看屁股哈哈哈哈 (展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1篇
> 1人在读
> 14人读过
> 14人想读
订阅关于划越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豆友175445303 2023-08-11 11:43:09 上海
最难的不是人工划船56天、越过2745海里,是前期募集资金、宣传、造船、各种申请手续。 这两人筹集的奖学金真材实料的帮助到学生。 可以和托儿·海尔达尔《孤筏重洋》一起读。
0 有用 xmonkey 2010-09-17 10:21:41
嘉峪关碰到牛人写的书,两个人划船横渡大西洋。 看下来感觉没啥内容,只是流水帐。除了最后各位选手完赛后的感言有点意思。
0 有用 fanfan 2017-03-01 17:15:14
非常好看的书,险些被埋没在芸芸平庸丛书里。黄思远写作风格和何伟(Peter Hessler)有点像,比较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外国人又有我们中国人没有的视角。翻译也极好,非常流畅,常常让人忘了这事老外写的书。这书倒不是关于中国的观察书,就是关于一次极限运动的记录。不是上述评价说的流水账,相反,有趣、真实(甚至记录了与造船方的不快)。他第一次遇见鲸鱼以为是一朵大浪花,觉得这浪有点哪里不对劲,8只鲸鱼优美... 非常好看的书,险些被埋没在芸芸平庸丛书里。黄思远写作风格和何伟(Peter Hessler)有点像,比较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外国人又有我们中国人没有的视角。翻译也极好,非常流畅,常常让人忘了这事老外写的书。这书倒不是关于中国的观察书,就是关于一次极限运动的记录。不是上述评价说的流水账,相反,有趣、真实(甚至记录了与造船方的不快)。他第一次遇见鲸鱼以为是一朵大浪花,觉得这浪有点哪里不对劲,8只鲸鱼优美地潜入小船底部,再从另一侧跃出,回头对视了30秒,大家都很错愕(指的鲸鱼和他,此时孙海滨在船仓里),印象深刻。长期划船臀部实在受不了,与座位磨损厉害,最后只能光着划,但难免还是长了疖子,位置又看不到“只好放下尊严,请孙海滨帮忙看下”,这样成了仪式,隔几天两人就要互相查看屁股哈哈哈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