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摘要
from: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78349/
作者Ervin Laszl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科学顾问,国际公认的系统哲学和广义进化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罗马俱乐部骨干成员,世界广义进化论研究小组的创始人和会长,布达佩斯俱乐部创始人和主席。
世界上所有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家等)背后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人类寻求生命、智慧的本原,研究生命起源和生命本质以及生命和宇宙关系的哲学。这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上帝,佛教的佛、真如,道教的道,原始部落的巫、萨满等。而且这不仅仅是精神的寄托,现代理论物理学发现他们所研究的越来越类似二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谈到的道,这点可以在《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看到,作者称之为量子真空零点场。
具体摘要如下:
而且除了生命科学外,在理论物理、量子力学、生命进化、人类文明发展等方面,人类还有许多待解的奥秘。例如“在物理学领域,尽管量子力学在数学计算方面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功,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如何理解"薛定愕猫佯谬","粒子的非局域-性悖论"等现象仍感到莫名其妙;在宇宙学领域,尽管大爆炸学说近乎完美地解释了宇宙的背景辐射温度、氦丰度和星系光谱的红移现象,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宇宙某些星系为什么比宇宙本身的年龄还大得多,对宇宙中物质的质量和分布以及四种宇宙力的值为什么如此精确地相互协调,以致于恰好能使生命在宇宙中出现,仍无法作出满意的解答;在生物学领域,尽管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基因理论已经属于科普常识,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像非常简单的单细胞有机体为什么竟然能在短短的三十亿年时间里进化到如此复杂的人,蝾螈之类的有机体为什么具有再生肢体的能力等感到无法理解;在意识领域,人类无法解开的谜也许更多,诸如终生记忆之谜,人际间通讯之谜,自发的文化联系之谜仍深深地困扰着科学界。”
“量子真空零点场是宇宙中除引力场、弱核力场、电磁力场和强核力场之外的第五种力场。这种零点场充满整个宇宙,可以毫无障碍地把宇宙中任一区域、任意时间内的信息传播到宇宙的所有区域,并以全息记忆的方式把它永久储存起来。尽管这种零点场具有很大能量,但人类目前只能观察到这些能量的效应,利用它的功能,而不能利用这些能量本身。量子真空零点场是一种标量场,它的信息传输是瞬时的,即传输速度几乎达到无穷大,而且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任何损耗和畸变。换句话说,零点场可以把宇宙中某一时空内所发生的事件以全息方式传播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并把它永久贮存起来。”
粒子非局域现象:
“非局域性是指在系统的一部分发生的事件或过程同时在该系统的其它部分也发生的一种内在的关联性。两个粒子只要起源于同样的量子状态,就证明即使在空间上相隔一段距离也会相互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几乎是瞬间发生的;复杂的测试设备证明这种相互联系比光速还快。根据彭罗斯的观点,大脑利用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效应(与波函数的“崩溃”有关)来产生摆脱了初始状态的过程,这就可以说明我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选择的体验。解释大脑各个分离(有时还相隔相当距离)的部分是怎样(看上去是瞬时的)密切配合的。这种方法的支持者宣称,非局域性(一个粒子同时出现在一个以上位置的能力),也是大脑中许多过程的特征。”
量子效应在生命领域内也显现出来。生命有机体表现出人们迄今为止认为唯一地与量子世界有关的过程和行为方式。看上去,生命状态对量子状态和共振响应是敏感的,并显示出具有长程序(long—range order)效应的非局域过程,而这种长程序效应经典物理学是不知道的。这些效应是非线性的、不连续的,而且只有用波函数和序参量来进行描述。《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
(“荣格就已经推测到,我们的有些梦反映了全体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它们具有“超自然的特性”。” “即在荣格看来,所谓集体潜意识,也就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潜在心理功能体系”,或包括着人类祖先世代积累的经验所传袭下来的“一切生活方式与行为”,“集体潜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普遍生命意义的心理能量”
人类文明进化一致性(重大发明同时性与理性超前性)
“除了有形的人工制品,所有的文化模式几乎都是同时出现的,虽然它们是彼此独立的。甚至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许多互不知道对方工作的不同研究者同时出现顿悟的例子。” 《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
“有一组证据可以证明,意识转换状态(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具有在正常的意识状态下所不具有的传输信息和医治疾病的功能。精神科医生John Nelson把意识转换状态看作人类心理的基本状态,这种状态的一种后果是逐渐变成精神错乱,而另一种后果则是达到创造性、洞察力和天才的崇高境地。” 《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
“实在有两个层次或两个维:一个在物理学和生物学现象的表面显示自己;而另一个则在较深的层次,我们只能间接地知道它。对宇宙的正确描述必须包括这一根本的层次;博姆称之为“隐含的”(意思是向内折叠起来的)。隐含序的基本特征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在“显在序”中)所发生的一切事都被折叠在内。一个例子是涡旋”。在可以观察到的显在序世界中,物质粒子的运动不断收到隐含序的引导。这种引导通过一种叫做量子潜能的“导引波”(pilot wave)发生。量子潜能充满整个时空。因此,粒子本身并不具有粒子和波的两重性质:它们是真正的粒子。观察到的波的特性是以隐含序为基础的导引波在其粒子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的结果。”
“我们人类通过五种感官所感知到的世界上的各种现象尽管表面上似乎不相干,但实际上这些现象在深层原因上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打个比方,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池塘,我们感知到的那部分世界只不过是浮在水面上的小岛,这些小岛表面上像是相互孤立的,但实际上在水下面却是相互连接着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你往池塘中任何一个地方投进一个石子,它激起的涟漪就会传遍整个池塘。这就是说,我们宇宙中发生的任何事件也会迅速地传遍整个宇宙,并以全息记忆的方式留下永恒的印记,而不会随着事件的过去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脑所传递的关于超越我们头颅的世界的某些特点的信息并不局限于电磁波的可见光谱和声波的可听到的声波谱,它延伸至基于真空的全息场中的波传播…...通常不能渗入我们正常的清醒意识。我们的感觉、思想和感情不断地被读入并储存在量子真空的全息光谱中,那么我们一生中的经验的整体记录就超越我们的一生而继续存在。而且任何具有“密码”可以从这一个庞大信息库中读出它的人来说都可以获得它。我们地球上的进化过程,特别是我们人这颗有创造力的头脑,实际在无意识层次上同整个宇宙保持着通讯联系,随时可能从宇宙隐能量场全息记忆的信息库中提取信息。”
“我们的大脑可以接受到来自基于真空的全息场的信息而无需借助象眼睛和耳朵这样的身体接受器。证据表明,当我们进入自由变动的意识变更状态(例如处于醒着和睡觉之间的白日梦状态,沉思或祈祷状态,由有意识地呼吸和集中注意力而产生的特殊状态)时,超越时空的信息就到达我们的心灵。”
(“当一个人(尤其是与另一个人关系紧密或有感情联系的人)在冥想、受到感觉刺激或试图与另一个被试进行交流时,另一个人的大脑中就会出现可识别的和前后一致的电信号。当被试者进入沉思的意识状态时,左右脑的波形就变得同步,在深深的沉思时两半球的脑电图波形几乎完全相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深深的沉思时,不仅同一个被试者的左右脑,而且不同的被试者的左右脑也显示出相同的波形。能够达到脑波形同步的人数规模没有已知的极限。在印度进行广泛研究的意大利实验者N.蒙泰库科提到有许多人同时沉思而产生的巨大“佛场”(Buddha—fields)。”
“在感觉时,大脑远非被动地接受来自眼睛、耳朵和其他感觉器官的信息;它把从外界获得的信号和已经在大脑中传播的信号整合在一起,并根据整合的结果调节身体的感觉器官。” “任何一个给定的时刻,脑中绝大多数的神经元群主要受到来自脑中其他部分信息的影响(内部信息)”
“通常的意识状态尽管似乎包罗万象,但只占我们大脑活动的一小部分”“大脑能够处理的最大信息量用比特来表示就等于其可能的状态数乘以2的对数。现在,据估计处理来自感觉的数据需要约每秒100亿比特。这就需要真正是天文数字的大脑状态,由100亿个脑细胞及其1015个联结点构成的网络使之成为可能。但是在意识层次上处理的信息几乎不超过每秒10比特。剩下的处理过程发生在潜意识的层次上——联结大脑与外部世界的大多数信息在这里被编码和传输、接收和译码。”
“量子脑和意识研究者Glenn Rein发现,物理学上叫做约瑟夫森结的相互分离的超导体能产生量子势场,它由磁矢势和静电标势构成,这些场调节邻近约瑟夫森结和细胞群之间的通讯。与神经元的激发相关联的特定频率的波形把信息传递给这些场,这些场又把相干性施加到神经元的激发上。结果,量子场构成了改变神经元群之间的非神经键通讯的调节系统。尽管非常微妙,但它们的效应可以被混沌吸引子所放大,从而影响这个大脑区域内的信息处理过程。”
“对记忆痕迹和其他持续的神经突触的调整(通过它们,信息可以在大脑中长久储存)的研究证明是毫无成果。神经外科专家K.拉什利对老鼠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切除实验已经证明,他切去越来越多的大脑组织,但还是没有发现大脑区与规则记忆之间的相互关系;被试动物的记忆随着组织的切去量而成比例地退化,但始终没有完全消失。记忆似乎渗透在老鼠的整个大脑中。”
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量子脑与意识的假设是Richard Amoroso 提出的“智力场理论。“它把“心理圈”(psychosphere)规定为在其中演化出所有意识过程的一种意识的力源。意识是局域物质场与相互依赖的非局域场的一种自组织相互作用,这种非局域场源于包含基本智力特性的智力空间。据说这种智力场是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的物质基础,是非局域地储存种族和人格原型的一种区域。”
摘要
|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