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研究 | 古代文学基础 (玄子)
- 已购书单【1005】 (八月槎)
- 08拟购书单 (暗物質°)
- 文献学工具书 (王观旂)
- 北大文献学 (程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g赤葉 2010-09-26 14:01:41
无需多言
0 有用 豆友zfO-gAB1R8 2024-03-14 21:52:49 湖南
湖师大图书馆翻过。此书更像是一部索引。作者把古籍整理分类,每类下又按具体的小类举几部作品,有的概括出体例,有的既有体例概括又引书中内容以辅助阐明体例。若要有个大概的常识,这样的详细程度也足够。 作者的分类目录做的很好。分编辑类、校释类、其他校释类(包括翻译、总论、考证等)、目录类、类书类,应该算是将古籍整理的各种形式都涵盖了。这篇目录就可以让初学者构建出一个古籍整理体式的大框架,十分有益于... 湖师大图书馆翻过。此书更像是一部索引。作者把古籍整理分类,每类下又按具体的小类举几部作品,有的概括出体例,有的既有体例概括又引书中内容以辅助阐明体例。若要有个大概的常识,这样的详细程度也足够。 作者的分类目录做的很好。分编辑类、校释类、其他校释类(包括翻译、总论、考证等)、目录类、类书类,应该算是将古籍整理的各种形式都涵盖了。这篇目录就可以让初学者构建出一个古籍整理体式的大框架,十分有益于学。 然由于各种体式细分类,作者于每类下条列其体例,不觉不同属在一个小类下的体式也有许多体例上的共同之处,本应将这些共通之处加以总结,置于篇首或篇末,更置全书性总结,以成其“通”。惜此书无通论,这原不要紧,只是近来观大家前辈如余嘉锡、章太炎之书,于那些令人读来畅快的好通论,对比之下,略遗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