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历史上出现的雅学文献浩如海,在研究撰写本书的过程中,笔者曾经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所介绍的主要雅学著作都经过了仔细研读,做到立论必有根据。
在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雅学文献进行介绍时,本书一般遵循原则:先广雅之作,后仿雅之作,最后是雅书注释研究之作。同一类著作则基本上按撰作的时间先后排序。同时,对雅书注释研究之作则根据其特点划分为不同的体式,并分别进行介绍。本书关于雅书注释研究体式的划分主要参考了冯浩菲先生的《中国古籍整理体式研究》和《中国训诂学》第三章,书中不再另行出注。
本书撰写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借鉴和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凡直接引用的、均标明了书名和出处;凡未直接引用而参考过的,则另列于参考书目之中。
本书对中国雅学史的研究是初步的,论述也比较粗略,许多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化。
源流并重
资料全归全,然见识有限,”雅书”并非一个自古以来自足的概念,而是发展的,尤其是在目录中雅书一系逐渐占据”训诂”类,对于这个问题的考察,似乎更有趣。
说实话,真的是很扎实,有山大的学风气息,学霸模式的扒梳文献后的结果
附有历代雅学著述考目和1950年来研究著作论文举要,可以参看
> 1人在读
> 13人读过
> 45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雅学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武兵 2015-10-02 17:45:34
源流并重
0 有用 黄金的马场 2021-11-16 08:14:27
资料全归全,然见识有限,”雅书”并非一个自古以来自足的概念,而是发展的,尤其是在目录中雅书一系逐渐占据”训诂”类,对于这个问题的考察,似乎更有趣。
0 有用 okfinethanku 2019-10-20 21:58:34
说实话,真的是很扎实,有山大的学风气息,学霸模式的扒梳文献后的结果
0 有用 大中小林 2018-03-30 16:11:06
附有历代雅学著述考目和1950年来研究著作论文举要,可以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