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原作名: The Self
译者: 陈浩莺
出版年: 2004-09-01
页数: 262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
ISBN: 978711512621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详细地记录了多年来这些变化中的概念和心理学自我研究的价值。而且进一步描述了对这个日益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思想的其他的解释。新的研究和概念与传统的和经典的交织在一起,自我概念和很多其他的现象的关系得以通过仔细挑选的研究调查和广泛的学术探索而被加以解释。作者编写了一本使具有非常不同背景和知识水平的读者都能够理解的著作。
本书的对象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其他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书还可以作为社会心理学的辅助材料或者作为自我的专题课教材。
作者简介 · · · · · ·
乔纳森·布朗是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于198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撰写和发表了大量与自我有关的文章,并且是国家科学基金中Presidential Young Investigator 奖获得者。他当前的研究兴趣在于探索自尊如何影响人们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反应。他的业余时间全部被用在了打网球上。
目录 · · · · · ·
前言
第1章导言
心理学家所指的自我
美国心理学界的自我研究
本书综述
总结
第2章自我的性质
宾我的性质
自我知觉,自利和自卫本能
主我的性质
总结
第3章寻求自我认识
开始寻求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来源
人们如何看待他们自己
人们如何保持积极的自我观念
对引导寻求自我认识的动机的修正
总结
第4章自我的发展
自我发展的理论
自我发展过程
一生中的自我发展
总结
第5章从认知观点看自我
自我认识表征
自我认识的激活
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
总结
第6章行为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的一般模型
自我与自我调节
成就领域的应用
自我调节失败
总结
第7章自我展示
自我展示的性质
塑造期望的印象
自我展示和内向性自我概念
自我展示与社会行为
总结
第8章自尊
什么是自尊
自尊的性质和起源
自尊与对评价性反馈的反应
应用和反思
总结
第9章抑郁
主要概念
抑郁的自尊模型
贝克提出的抑郁的认知理论
抑郁的归因模型
抑郁的注意过程
总结
第10章错觉与健康
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
积极的错觉与心理健康
积极错觉的局限性与潜在的危害
总结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抑郁倾向的个体普遍持有的三类自我理想:(1)过分要求被爱,被欣赏,被赞美,被尊重(2)过分要求强壮,有能力,成功以及独立(3)过分要求优秀,有爱心,有道德,贞洁 (查看原文) -
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1:个性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 2: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感觉 3:自我是人格的一方面,那些自我感觉 4:我们所感知到的与外部世界所客观存在的并不一定相同,我们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客观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 5:自我之间可能是不调和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我们的自我是不同的。 6:是否存在一个超越这些社会角色的稳定的,核心的自我? 7:詹姆斯:他假定存在一种渴望被他人注意到的本能驱力,詹姆斯认为,我么与他人有联系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有同伴,而是因为我们渴望被认可和拥有的地位。 8:个体的社会自我是一种从同伴那里获得的认可,我们生来就有一种被别人注意,被别人喜欢的倾向。 9:精神自我是我们的内部自我或我们的心理自我 精神自我指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的心理品质 它代表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我们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10:我们知道,是否有人失败或成功对我们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知道,如果这个人是我的话,那就变得极端重要了。 11:我们的自我知觉完全依赖于我们过去的样子和所做的事情。自尊=成功/自负 12:自负除了可以指代对个人来讲什么是重要的,詹姆斯也用它来指代个人的渴望水平,即能让个体满意状态的最低成绩。 13:人们对于已经获得结果的感受并不仅仅是由于结果本身——它取决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规定的标准。 人们对于事情的反应并不仅仅去不鳄鱼事情本身,也取决于人们赋予事情的意义 14:羞愧感是伴随着外界的反对和责骂而产生的,而内疚感是因为个体没能达到他的标准而产生的一种更为私人的情绪反应。 15:我们的自我观念与这些可达到的自我越接近,我们对自我的感觉越好。 16:神经质人格具有一种固执的,理想化的自我特性。这类人不能够忍受低人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自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自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自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 更多书评 27篇
-
这是两年前的笔记了 2010 03 11 星期五 宿舍 晴 大一 10:41 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1:个性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 2: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感觉 3:自我是人格的一方面,那些自我感觉 4:我们所感知到的与外部世界所客观存在的并不一定相同,我们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客观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 5:自我之间可能是不调和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2012-08-05 19:52:57 7人喜欢
这是两年前的笔记了 2010 03 11 星期五 宿舍 晴 大一 10:41
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1:个性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 2: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感觉 3:自我是人格的一方面,那些自我感觉 4:我们所感知到的与外部世界所客观存在的并不一定相同,我们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客观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 5:自我之间可能是不调和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我们的自我是不同的。 6:是否存在一个超越这些社会角色的稳定的,核心的自我? 7:詹姆斯:他假定存在一种渴望被他人注意到的本能驱力,詹姆斯认为,我么与他人有联系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有同伴,而是因为我们渴望被认可和拥有的地位。 8:个体的社会自我是一种从同伴那里获得的认可,我们生来就有一种被别人注意,被别人喜欢的倾向。 9:精神自我是我们的内部自我或我们的心理自我 精神自我指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的心理品质 它代表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我们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10:我们知道,是否有人失败或成功对我们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知道,如果这个人是我的话,那就变得极端重要了。 11:我们的自我知觉完全依赖于我们过去的样子和所做的事情。自尊=成功/自负 12:自负除了可以指代对个人来讲什么是重要的,詹姆斯也用它来指代个人的渴望水平,即能让个体满意状态的最低成绩。 13:人们对于已经获得结果的感受并不仅仅是由于结果本身——它取决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规定的标准。 人们对于事情的反应并不仅仅去不鳄鱼事情本身,也取决于人们赋予事情的意义 14:羞愧感是伴随着外界的反对和责骂而产生的,而内疚感是因为个体没能达到他的标准而产生的一种更为私人的情绪反应。 15:我们的自我观念与这些可达到的自我越接近,我们对自我的感觉越好。 16:神经质人格具有一种固执的,理想化的自我特性。这类人不能够忍受低人一等的感觉,因而构建出一个理想的自我意象。这样的人在任何事上都要做到最好,想要被所有人喜欢,崇拜和认可 17:特修斯船的古代谜题 随着时间的变化,保留一件东西的特质并不需要使其所有的部分都保持不变 18:灵魂是联合了我们诸多知觉并构成了我们的特质的非物质的实体 19:自我验证理论:一旦人们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他们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 20:镜像自我:首先,我们对我们再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象 第二:我们想象这个人如何评价我们 第三:我们因为这种现象里的判断而感觉好或不好 21:存在一致性的特质通常是不存在价值高低的,在人们非常想具有的特质上,人们对自身的评判与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往往相关很低。 22:同一性危机:伴随着青春期而来的许多变化都是突然性和暂时性的,并不会一直存在,这会造成自我概念的混乱和不稳定,青少年必须在青春期前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之间寻找连接点。 23:格式塔知道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4:我们会对某种情境进行调查,弄清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然后激活一个恰当的自我意象。 25:人们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非常敏感。他们能很快地注意到这样的信息并对之进行有效而深度的加工。 26:我们对一个事件的记忆不仅仅取决于体验本身,还取决于回忆时站优势的条件,内隐理论或我们搜索记忆时 27:当要求人们回忆他们之前对于一个个人特性的立场时,他们往往会首先想到他们当前对于此特性的看法,然后他们会询问自己是否存在任何理由让他们相信这些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8:由于人们会因为表面的价值而不假思索地接受积极反馈,而对于消极反馈,他们会进行仔细地思考并试图积极寻找其他的解释。 29:期望一种价值结构:人们根据他们对能否达到目标的期望来选择目标 即如果他们能够达到目标,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积极期望,反之期望-价值就会低 30:在最普遍的水平上,人们的目标是围绕他们想要成为的人而设定的,而这种与自我有关的目标已经经过大量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目标 31:这些信念仅仅基于人们的部分实际能力之上,在任何时候,具有自我效能感的人并不比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更有能力。 32:由于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认为他们具有更高的能力,所以,相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他们会选择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并且采取难度更大目标且更好的成绩相联系。因而具有告知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比那些怀疑自己能力的个体操作更好 33: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的个体更倾向采取有效和复杂的问题解决策略,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也降低焦虑感,并使个体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当个体在一开始面临困难时尤其如此。 引自第1页 Ending 2010 04 01 Tur 宿舍
回应 2012-08-05 19:52:57 -
Showing V1.4.1 (Rebooting)
防御性悲观主义(defensive pessimism) 防御性悲观者除了总能获得成功外,他们还总是怀疑他们是否能获得成功。他们往往会放大他们失败的可能性,执着于情况可能变得很差的想法上。 这并不意味着防御性悲观者采用了被动的态度。事实上,恰恰是其对立面才是真实的。对可能问题的关注提醒防御性悲观者确信可怕的事情不会发生,这是防御性悲观者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消极可能性的设想激励着防御性悲观者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得更好...2013-07-30 23:08:53 3人喜欢
防御性悲观主义(defensive pessimism) 防御性悲观者除了总能获得成功外,他们还总是怀疑他们是否能获得成功。他们往往会放大他们失败的可能性,执着于情况可能变得很差的想法上。 这并不意味着防御性悲观者采用了被动的态度。事实上,恰恰是其对立面才是真实的。对可能问题的关注提醒防御性悲观者确信可怕的事情不会发生,这是防御性悲观者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消极可能性的设想激励着防御性悲观者努力奋斗从而表现得更好。 斯潘塞和诺伦姆(1996)假定,尽管设想自己会成功的个体多数会做得很好,但当给予防御性悲观者机会来预计情况可能会变得多糟时他们会做得最好。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个假设。 对某些人来说,想象糟糕的情况可能对他们更为有利,只要这个悲观者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引自 行为的自我调节 回应 2013-07-30 23:08:53 -
本章主要是关于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与自我有关的研究中。 1.自我认识表征 认知心理学家假设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一个有组织的认知结构。人们对自身的看法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组织的知识结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人们关于自身的知识日益丰富,这个结构的变化会越来越大。 ✅自我复杂性:用许多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人被认为具有高自我复杂性,反之则被认为自我复杂性较低。/自我复杂性上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积极...
2020-02-04 15:52:00 2人喜欢
本章主要是关于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与自我有关的研究中。
1.自我认识表征
认知心理学家假设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一个有组织的认知结构。人们对自身的看法是一个复杂而高度有组织的知识结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人们关于自身的知识日益丰富,这个结构的变化会越来越大。
✅自我复杂性:用许多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人被认为具有高自我复杂性,反之则被认为自我复杂性较低。/自我复杂性上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反应。个体的自我表征越不复杂,他对于积极事件或消极事件的反应就越极端。/复杂的自我概念也可能让我们陷入麻烦中。多重特征只有在彼此很好地结合的前提下才是有益的。
✅自我概念的确定性和重要性:人们的自我观念越确定,他们对自我的感觉越好。/重要的不仅是人们对自身的看法,还有人们赋予每个特性元素的含义。
✅自我图式:用来指代那些人们认为具有特定自我含义的以及具有高度确定性的特性。/自我图式会影响我们所注意到的信息、我们如何解释我们所获取的信息,以及我们所记得的东西。/自我图式也能影响我们加工社会信息。(具有某一特征的图式的人更倾向于接受能进一步支持他们的自我观念的信息,而排斥与他们看法不一致的信息。)/自我图式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在对他人进行判断时以自我作为参照点。我们对一种特质看得越重,那么我们在知觉他人时越容易使用这种特质作为标准。)/自我图式还影响行为。与没有自我图式的人相比,具有自我图式的人在特定领域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与该领域更为一致。
2.自我认识起作用的方式——自我认识的激活
自我认识激活模型📌个人因素
1)心境:对低自尊的人而言,心境和自我概念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2)目标: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希望对自己感觉良好。
3)物理因素:大脑中特定的化学失衡/药物。
📌情境因素
1)社会角色: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现在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2)社会环境:
群体特性的显著性(独特性/群体大小/群体地位)
自我评价(心理封闭是决定出现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的一个因素。当人们从心理上感到与社会环境的分离时,就会产生对比效应,反之出现同化效应。/当一个相关的群体特性是突出的时,人们就会表现出同化效应,而如果显著的是个人特性时,就会表现出对比效应。)
其他人的评价(想象我们如何出现在他人面前也能影响我们的自我概念。)
3)近期事件:主要取决于人格变量。(失败尤其会使低自尊的人消极地看待他们自己,而高自尊的人反应则与此相反。)人们对于先前事件的记忆也能影响他们的自我概念。
❗️尽管人们对自己的观念可能改变,但通常不会改变。
3.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
个人或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总的来讲比非个人信息更容易记忆。这是因为个人信息在记忆中能被更好地加工,而不是因为个人知识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
个人信息加工通常带有个人服务偏见。这些偏见的产生是因为动机过程和认知过程。
人们运用信息加工策略来判断和证实他们的自我提高信念。这些策略涉及记忆中的偏见,自我服务归因理论的产生和评价。
✅一个例子:人们往往相信自我提高计划能带来显著的变化,即便有证据表明这种变化最多是中等水平。➡️一个解释:他们所记得自己过去的样子比他们过去实际的样子要差,因而相比较而言,他们现在的样子要好得多。➡️一个解释:从认知不协调理论出发,多数人不愿意人们他们所参与的活动是没有任何回报的,认为自己浪费了时间和努力会让他们感觉不好,因而为了避免这种心理不适,人们会努力放大参与活动前自己不良状态的程度而让自己相信他们从这种活动中获得了收益。
回应 2020-02-04 15:52:00 -
Showing V1.4.1 (Rebooting)
德维克注意到,儿童在应对这些挑战时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一些孩子表现出无助的迹象(无助取向),这些儿童变得沮丧和愤怒,并表示不想再继续做下去。另一些儿童则相反,他们表现得兴趣盎然,非常投入,表现出想要做下去的强烈愿望,努力地解决问题(掌握取向)。有趣的是,这些差异与能力水平并没有关系。一般而言,无助儿童的能力并不比努力做题的儿童差。 ……德维克认为,无助取向的儿童所采用的是表现目标。他们的目的是...2013-07-30 23:29:30 2人喜欢
德维克注意到,儿童在应对这些挑战时表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一些孩子表现出无助的迹象(无助取向),这些儿童变得沮丧和愤怒,并表示不想再继续做下去。另一些儿童则相反,他们表现得兴趣盎然,非常投入,表现出想要做下去的强烈愿望,努力地解决问题(掌握取向)。有趣的是,这些差异与能力水平并没有关系。一般而言,无助儿童的能力并不比努力做题的儿童差。 ……德维克认为,无助取向的儿童所采用的是表现目标。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能力——在自己和他人面前证明他们是聪明和有能力的。相反,掌握取向的儿童所采用的是学习目标。他们的目的是培养能力——为了获得知识、技能,以及个人成长和发展。 引自 行为的自我调节 基本上我就是无助取向的嘛=.= 要改啊!
回应 2013-07-30 23:29:30
-
这是两年前的笔记了 2010 03 11 星期五 宿舍 晴 大一 10:41 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1:个性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 2: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感觉 3:自我是人格的一方面,那些自我感觉 4:我们所感知到的与外部世界所客观存在的并不一定相同,我们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客观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 5:自我之间可能是不调和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2012-08-05 19:52:57 7人喜欢
这是两年前的笔记了 2010 03 11 星期五 宿舍 晴 大一 10:41
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1:个性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 2: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感觉 3:自我是人格的一方面,那些自我感觉 4:我们所感知到的与外部世界所客观存在的并不一定相同,我们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客观物体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而非其真实的样子。 5:自我之间可能是不调和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我们的自我是不同的。 6:是否存在一个超越这些社会角色的稳定的,核心的自我? 7:詹姆斯:他假定存在一种渴望被他人注意到的本能驱力,詹姆斯认为,我么与他人有联系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有同伴,而是因为我们渴望被认可和拥有的地位。 8:个体的社会自我是一种从同伴那里获得的认可,我们生来就有一种被别人注意,被别人喜欢的倾向。 9:精神自我是我们的内部自我或我们的心理自我 精神自我指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的心理品质 它代表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我们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10:我们知道,是否有人失败或成功对我们而言并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知道,如果这个人是我的话,那就变得极端重要了。 11:我们的自我知觉完全依赖于我们过去的样子和所做的事情。自尊=成功/自负 12:自负除了可以指代对个人来讲什么是重要的,詹姆斯也用它来指代个人的渴望水平,即能让个体满意状态的最低成绩。 13:人们对于已经获得结果的感受并不仅仅是由于结果本身——它取决于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所规定的标准。 人们对于事情的反应并不仅仅去不鳄鱼事情本身,也取决于人们赋予事情的意义 14:羞愧感是伴随着外界的反对和责骂而产生的,而内疚感是因为个体没能达到他的标准而产生的一种更为私人的情绪反应。 15:我们的自我观念与这些可达到的自我越接近,我们对自我的感觉越好。 16:神经质人格具有一种固执的,理想化的自我特性。这类人不能够忍受低人一等的感觉,因而构建出一个理想的自我意象。这样的人在任何事上都要做到最好,想要被所有人喜欢,崇拜和认可 17:特修斯船的古代谜题 随着时间的变化,保留一件东西的特质并不需要使其所有的部分都保持不变 18:灵魂是联合了我们诸多知觉并构成了我们的特质的非物质的实体 19:自我验证理论:一旦人们有了关于他们自身的想法,他们就会努力证明这些自我观念 20:镜像自我:首先,我们对我们再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象 第二:我们想象这个人如何评价我们 第三:我们因为这种现象里的判断而感觉好或不好 21:存在一致性的特质通常是不存在价值高低的,在人们非常想具有的特质上,人们对自身的评判与他人对他们的评价往往相关很低。 22:同一性危机:伴随着青春期而来的许多变化都是突然性和暂时性的,并不会一直存在,这会造成自我概念的混乱和不稳定,青少年必须在青春期前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之间寻找连接点。 23:格式塔知道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4:我们会对某种情境进行调查,弄清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然后激活一个恰当的自我意象。 25:人们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非常敏感。他们能很快地注意到这样的信息并对之进行有效而深度的加工。 26:我们对一个事件的记忆不仅仅取决于体验本身,还取决于回忆时站优势的条件,内隐理论或我们搜索记忆时 27:当要求人们回忆他们之前对于一个个人特性的立场时,他们往往会首先想到他们当前对于此特性的看法,然后他们会询问自己是否存在任何理由让他们相信这些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28:由于人们会因为表面的价值而不假思索地接受积极反馈,而对于消极反馈,他们会进行仔细地思考并试图积极寻找其他的解释。 29:期望一种价值结构:人们根据他们对能否达到目标的期望来选择目标 即如果他们能够达到目标,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积极期望,反之期望-价值就会低 30:在最普遍的水平上,人们的目标是围绕他们想要成为的人而设定的,而这种与自我有关的目标已经经过大量的研究,通常被认为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目标 31:这些信念仅仅基于人们的部分实际能力之上,在任何时候,具有自我效能感的人并不比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更有能力。 32:由于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认为他们具有更高的能力,所以,相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他们会选择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并且采取难度更大目标且更好的成绩相联系。因而具有告知我效能感的个体往往比那些怀疑自己能力的个体操作更好 33: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的个体更倾向采取有效和复杂的问题解决策略,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也降低焦虑感,并使个体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当个体在一开始面临困难时尤其如此。 引自第1页 Ending 2010 04 01 Tur 宿舍
回应 2012-08-05 19:52:57 -
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 首先,个性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理论上,人们能够形成关于自我的任何想法。而事实上,这却受到客观标准的限制。智商较低(人格特征之一)的人往往不认为他们很出色。同样,7英尺高的人不会认为他们矮小。相反的情况可能发生,但几率很小。这些例子表明,尽管没有人生来就拥有关于自己不聪明或高大的概念,但他们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里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影响着他们的...
2013-08-29 21:22:49
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 首先,个性影响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理论上,人们能够形成关于自我的任何想法。而事实上,这却受到客观标准的限制。智商较低(人格特征之一)的人往往不认为他们很出色。同样,7英尺高的人不会认为他们矮小。相反的情况可能发生,但几率很小。这些例子表明,尽管没有人生来就拥有关于自己不聪明或高大的概念,但他们却有着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里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影响着他们的自我概念。 现象学家关注依赖于所知觉世界的行为——世界所显现的样子,而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 行为通常更多地依赖于你关于你自己的信念而不是你的真实情况。 引自 第一章 导言 回应 2013-08-29 21:22:49
-
小火钳 (热闹间虚无快乐,孤独常充实喜悦)
目录: 自我性质 自我认识 自我发展 自我展示 自尊 抑郁 种类:心理学 主题:自我分析 主要内容: 我是谁 我怎么认识自己的 我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我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认识了我要干嘛? 自尊、抑郁 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理解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书中的关键词 自我,认知不协调理论,正向偏见,自我意识,自我构建,符号自我完成理论,自尊 原书架构:[《自我》] https://mubu.com/doc/teHvqrvHf0 重架论述:[重架...2020-02-28 21:40:00 1人喜欢
目录:
- 自我性质
- 自我认识
- 自我发展
- 自我展示
- 自尊
- 抑郁
种类:心理学
主题:自我分析
主要内容:
我是谁
我怎么认识自己的
我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我是怎么认识自己的
认识了我要干嘛?
自尊、抑郁
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理解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
书中的关键词
自我,认知不协调理论,正向偏见,自我意识,自我构建,符号自我完成理论,自尊
原书架构:《自我》 https://mubu.com/doc/teHvqrvHf0
重架论述:重架《自我》 https://mubu.com/doc/efPlvy1lR0
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我模糊的概念:主我,客我,个人特性,自我展示中策略效果的可验证性作用
我的目的:建立正确自我观,协调认知矛盾,搞清自己咋个想的
我想提出的问题:
多种角色场合同时出现时,如何处理?——胜任代价最大的角色
自我理解迁移
沐浴在他人的荣耀下:喜欢结交具有荣耀的朋友,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荣耀(名校,成就)——想受到欢迎,让自己具有荣耀
社会特性理论:将自己的所属群体打造得更好会吸引他人,能增强凝聚力
我是谁可以为看清自己和自我介绍提供方向
自我知觉:想要重塑思维信条,肯定自我。就要从自我知觉去找原因,在去克服,可以参考《一念之转》《生命的重建》。同样想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自信),理解他的某些决定可以考虑自我知觉中的因素
认识自我动机:夸奖给予自尊感,利用内外一致性,行动公开声明推动个人思想上的转变
自我认识的影响因素:通过他人的话和自己话推测的真实样子
自我调节:强烈的成功信念,调整自我焦点到可消除的差异上,适当的自我意识,有利于自我调节的成功实行
自我构建和符号自我完成理论:有利于理解他人和自己行为,支持或者帮助别人的自我构建有利于这种角色在他身上的发展。员工训化,孩子教导,自我提升。
planB:为以后我逃避我妈的责骂找到了出路,断了以后我家孩子逃责的后路。
自我展示的影响: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它会从外到内影响你(慌张ing),对于自己肯定但外界不认同的一定要坚持自己,不然可能就被同化了。
抑郁的时候不要自我反省过度,是不是断章取义,妄想推论,以偏概全,非此即彼的消极图式
回应 2020-02-28 21:40:00 -
抑郁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章只讨论其中与自我有关的因素。 1.主要概念 素质-应激模型指出影响抑郁产生的两个一般性因素。一个是应激事件,另一个是素质。素质是一个易感因素,影响着一个应激事件所带来的伤害的大小。 抑郁中与自我有关的两个特点是无望和无价值。 2.人们对自我的看法如何影响抑郁的产生?/抑郁期间个体对自我的看法和感知。 关于这个问题,有多个理论。 自尊模型认为低自尊是导致抑郁的高危因素。/自我价值关联模...
2020-02-08 19:08:36
抑郁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章只讨论其中与自我有关的因素。
1.主要概念
素质-应激模型指出影响抑郁产生的两个一般性因素。一个是应激事件,另一个是素质。素质是一个易感因素,影响着一个应激事件所带来的伤害的大小。
抑郁中与自我有关的两个特点是无望和无价值。
2.人们对自我的看法如何影响抑郁的产生?/抑郁期间个体对自我的看法和感知。
关于这个问题,有多个理论。
自尊模型认为低自尊是导致抑郁的高危因素。/自我价值关联模型认为具有条件性自我价值感的人尤其容易产生抑郁。条件性人际定向的人在经历消极人际事件(如一段重要关系的破裂)时容易产生抑郁;条件性成就定向的人在经历与成就有关的消极事件(如失业)时容易产生抑郁。/贝克的抑郁认知理论认为抑郁是一种认知障碍。与自我有关的消极思维起主要作用。当抑郁产生时,人们从消极的角度看待自我、世界和未来,选择性加工和关注自我信息。这些倾向导致抑郁的其他症状。/归因模型认为人们对生活中消极事件的解释与抑郁有关。抑郁者更倾向于对消极生活事件作出内部的、稳定的、涵盖一切的归因。这些倾向也使人容易产生抑郁。
3.影响抑郁持续时间和严重性的因素。
当消极情绪激活与自我有关的消极思维时抑郁将变得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自我觉知的,对自己的情绪沉思默想的人也更容易使抑郁持续。
✅抑郁者倾向于内省和自我专注。他们过多地思考自我,花大量时间质疑自己的动力、反省自己的感情,以及检查自己的人格特征。
回应 2020-02-08 19:08:36 -
本章主要是关于自尊的本质、起源和功能。但是心理学家对于自尊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基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理论。 从情感的角度而言,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通过非理性的过程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而言,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判断,基于对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特质的评价。 1.什么是自尊 自尊包含三个方面:整体自尊、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整体自尊指整体的情绪感觉,自我评价指人们在具体各个方面评价自己的方式,自...
2020-02-07 17:25:09
本章主要是关于自尊的本质、起源和功能。但是心理学家对于自尊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基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的理论。
从情感的角度而言,自尊是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通过非理性的过程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而言,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判断,基于对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特质的评价。
1.什么是自尊
自尊包含三个方面:整体自尊、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整体自尊指整体的情绪感觉,自我评价指人们在具体各个方面评价自己的方式,自我价值感则具有瞬间性。
2.自尊的性质和起源
✅情感模型:自尊在早期形成,以起源于社会交往经验的归属感和具有个人化特性的掌控感为特征。其中涉及到依恋类型。
✅认知模型:自尊发展于理性的加工过程中。人们考察自己的各种品质,并按照某种方式整合这些知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自尊感。各方面的知觉可能是简单相加,也可能是按照重要性进行加权,亦或者可能取决于我们目前的自我意识是否和理想的自我意象相吻合。
✅社会学模型:自尊取决于社会总体上如何看待个人。(支持该观点的证据很少)/恐惧管理理论代表了其中一种自尊形成的社会学模型。(1)人类存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死亡的思考,(2)对死亡的意识产生了焦虑和存在主义的恐惧,同时(3)文化的功能在于能够指出一条充满意义和价值的生活方式,从而缓解人们的这种恐惧,并让人看到了不朽的希望。
3.自尊与对评价性反馈的反应
❗️自尊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是在人们面对消极的反馈时。
低自尊者的问题是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是有条件的。如果成功了,你认为自己很棒,并以己为荣。但是如果失败了,你就会认为自己很差,并以己为耻。但高自尊的人却不会这样。他们即使失败也仍然认为自己很好。(情绪和认知反应)
低自尊的人采用自我保护取向。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冒险,而宁愿考虑回报更少、但很安全的选择。高自尊的人更倾向于自我增强。他们愿意接受可能会带来更多回报的挑战和冒险。(行为反应)
4.应用和反思
作者阐述了他对于自尊的情感模型的支持。
回应 2020-02-07 17:25:09
论坛 · · · · · ·
能找到的资源全是pdf格式有没有文字格式啊 | 来自泮林 | 2020-07-16 12:05:12 | |
咋理解:我们真正的样子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 | 来自成熟的少女心 | 2019-02-25 16:19:31 | |
翻译十分烂 | 来自J.T. | 17 回应 | 2014-11-16 15:50:03 |
自我的入门读物 | 来自dlwby1985 | 1 回应 | 2010-09-15 22:43:25 |
深陷郁闷无法自拔的人可以一读 | 来自秤砣 | 2009-08-26 17:31: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8.6分 51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只读经典』思维改变生活(原“心理学改变生活”) (刘未鹏pongba)
- 心智黑客 (欧阳)
- 改变自我意象 从优秀到卓越(心智成熟)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自如书系【心理视角】 (一合)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自我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透明少女 2015-10-19 10:13:22
奉劝好好读读书,这本教科书级别的书对自我的概念讲的非常清楚,其中一种病态思想就是“自我意识扩大化”,以Judge周围所有人行事的意图。说得好听点,叫做“自我意识过剩”(觉得劝你一句就是想管你),说得难听一点,今天的事情做了吗,不要太闲了啊BOY。
0 有用 OliverDing 2013-05-28 23:04:48
改一下阅读状态,很多年前就读过了。网络展示和实际状态存在两种偏差:1.人们没有及时维护在某个系统里的网络展示(我在豆瓣读书的网络状态就是过时的);2. 人们刻意进行过度的印象管理,甚至作出虚假的网络展示(为了看起来比较文艺,人们可能申明看过某些实际上没有看过的书)
10 有用 糖糖爱菊丸 2011-01-18 01:32:43
如果我有蛋 我就蛋疼
3 有用 一只顿悟的咸鱼 2016-03-06 20:13:01
关于“自我”,即人如何看待自己,这会影响你的行为、你接受信息的方式、你的动机,总之这是一个很有用的,能解释自己、他人行为的心理学主题。关于自我的这本书全是干货,全书结构、章节分明,对每一个解释自我的理论细想一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会很有意思。
0 有用 J.T. 2010-06-09 13:38:41
翻译太烂
0 有用 z 2022-04-01 21:26:21
魔镜0102
0 有用 juuno 2022-03-19 14:57:11
有点太学术了
0 有用 Myrtle 2022-02-23 16:15:03
没错,还是菲利普•津巴多主编的书
0 有用 晓·熟 2021-12-31 21:17:19
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0 有用 狡兔三窟 2021-12-05 23:33:30
偏理论 @2017-08-09 17: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