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明确指出,冯玉祥在各方压力及名利诱使下,改变了政治初衷。他原来设计拥戴段孙合作,建立一个有左倾色彩的中央政权已不可能。他发动政变时毅然反戈,表现不凡,随后却瞻前顾后,摇摆不定,拱手将政权交出,恰恰是他军阀本质与个人性格使然。本书指出,苏联向冯玉祥国民军提供援助有有重要条件的工具。本书大量引用近年公开的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历史文献档案确证此事,无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刘敬忠,1945年1月生,河北奏皇岛市人,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从事中国迫害代史教学及科研工作,曾先后在《历史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历史教学》、《河北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田伯伏,1964年6月生,河北雄县人,河北经贸大学马列部副教授,1986年6月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系,1997年获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先后在《河北学刊》、《河北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所谓史纲者,即立足于对李泰棻《国民军史稿》,冯玉祥《我的生活》及《冯玉祥日记》等国民军方面史料的批评性分析而展开。回溯当时的写作条件,可以说尽可能的收集到报刊、信函、文史资料,苏方档案等大量材料加以论证,史实重建间不乏犀利之语。从后人角度再看此书,固然肯定此书极好的工具性和史料指引之视角,如何超越文中蕴含的“投机军阀”转向“革命”的话语似乎更值得思考。当然,若此作为,需要搜集的史料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所谓史纲者,即立足于对李泰棻《国民军史稿》,冯玉祥《我的生活》及《冯玉祥日记》等国民军方面史料的批评性分析而展开。回溯当时的写作条件,可以说尽可能的收集到报刊、信函、文史资料,苏方档案等大量材料加以论证,史实重建间不乏犀利之语。从后人角度再看此书,固然肯定此书极好的工具性和史料指引之视角,如何超越文中蕴含的“投机军阀”转向“革命”的话语似乎更值得思考。当然,若此作为,需要搜集的史料范围将会更加广泛了。 (展开)
所持负面态度稍浓
补足王宗华《国民军史》。
> 3人在读
> 13人读过
> 23人想读
订阅关于国民军史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风不再吹 2025-03-24 12:02:18 湖北
所谓史纲者,即立足于对李泰棻《国民军史稿》,冯玉祥《我的生活》及《冯玉祥日记》等国民军方面史料的批评性分析而展开。回溯当时的写作条件,可以说尽可能的收集到报刊、信函、文史资料,苏方档案等大量材料加以论证,史实重建间不乏犀利之语。从后人角度再看此书,固然肯定此书极好的工具性和史料指引之视角,如何超越文中蕴含的“投机军阀”转向“革命”的话语似乎更值得思考。当然,若此作为,需要搜集的史料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所谓史纲者,即立足于对李泰棻《国民军史稿》,冯玉祥《我的生活》及《冯玉祥日记》等国民军方面史料的批评性分析而展开。回溯当时的写作条件,可以说尽可能的收集到报刊、信函、文史资料,苏方档案等大量材料加以论证,史实重建间不乏犀利之语。从后人角度再看此书,固然肯定此书极好的工具性和史料指引之视角,如何超越文中蕴含的“投机军阀”转向“革命”的话语似乎更值得思考。当然,若此作为,需要搜集的史料范围将会更加广泛了。 (展开)
0 有用 沐恭朝夕 2024-09-06 22:11:00 陕西
所持负面态度稍浓
0 有用 卢本W 2022-03-03 23:02:45
补足王宗华《国民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