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Routledge
出版年: 2002-7-19
页数: 220
定价: USD 125.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415281287
作者简介 · · · · · ·
沃尔特·翁(Walter J.Ong.1912-2003),生前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教授.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他以研究中世纪人文学者彼得·拉米斯(Peter Ramus)和口语文化著称。他提出了口语文化一书面文化的两极性概念,首创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分野,界定了原生口语文化的九大特征。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拉米斯、方法和对话的式微》(Ramus,Method,and the Decay of Dialogue,1958)、《语词的在场》(The Presence of the Word,1967)、《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1982)等。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20余年,著译约800万字。著作有《中...
沃尔特·翁(Walter J.Ong.1912-2003),生前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教授.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核心人物。他以研究中世纪人文学者彼得·拉米斯(Peter Ramus)和口语文化著称。他提出了口语文化一书面文化的两极性概念,首创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分野,界定了原生口语文化的九大特征。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拉米斯、方法和对话的式微》(Ramus,Method,and the Decay of Dialogue,1958)、《语词的在场》(The Presence of the Word,1967)、《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1982)等。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20余年,著译约800万字。著作有《中华文明撷要》(汉英双语版)、《创意导游》(英文版)。译作近30部,要者有:《思维的训练》、《裸猿》、《文化树》、《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识论》、《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麦克卢汉书简》、《传播与社会影响》、《新政治文化》、《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模仿律》、《莱文森精粹》、《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伊拉斯谟传:伊拉斯谟与宗教改革》、《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等。长期在学术报刊上发表一系列专业论文,要者有《比较文化之我见》、《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中国文化深层结构中崇“二”的心理定式》、《试论中国人的隐私》、《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论非言语交际》、《比较文化的新局面》、《水向高处流》、《媒介即是文化--麦克卢汉媒介思想述评》、《麦克卢汉在中国》、《和而不同息纷争》、《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双星:伊尼斯与麦克卢汉》、《天书能读:麦克卢汉的现代诠释》、《麦克卢汉的学术转向》、《我们为什么离不开纸媒体和深度阅读:从纸媒体阅读到超文本阅读》、《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媒介环境学辨析--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二》、《媒介环境学的思想谱系--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三》、《三代学人的薪火传承--媒介环境学评论之四》、《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命题、源流与阐释一一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五》、《破解史诗和口头传统之谜:(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评析》等。
Orality and Literacy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札记

p130的错译及p108的翻译

吟诵、传抄与标点符号 ——谈《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读后对文学媒介变迁的杂感

文本死了,它脱离了鲜活的人生世界,只留下僵死的视觉形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喜欢的几个论述:有关文本与时间,有关文本与死亡。 时间阔步向前,绝不懈怠,不会停顿,不会被分割。如果我们用年历或时钟来表现时间,表面上看时间似乎是被我们驯服了,因为时间似乎被分割成了分离的、互为邻里的单位,然而这种分割却歪曲了时间的性质。真实的时间根本就不... (展开)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短评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8.6分 438人读过
-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24)暂无评分
-
Routledge (2002)8.8分 50人读过
-
Routledge (201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ITP书单 (Dhyan Zar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Orality and Literacy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欧阳熊猫 2018-02-03 23:26:18
1982年的书,可惜现在才读到,不仅对文学研究、媒介研究有帮助,本质上是一个没什么学科界限的研究,讨论人类意识的进化以及genre的转变如何与orality, writing, print密切相关。
0 有用 Xenophon 2020-02-28 16:28:11
很有启发性。很多被日后的思想史家们抬高、神化的东西,其实都有其朴实无华的根源:没有文字,如此而已。口头-文字转型期,基本上就是希腊和中国的轴心时代。